正在阅读:宫斗频频,国产剧何时能走出“权力的游戏”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宫斗频频,国产剧何时能走出“权力的游戏”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8-08-27 15: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宗 城

  最近国产剧出现了很多“大制作”,投资大、名气大、水分大,但播出后都没有太大反响。不只是因为集数注水的老毛病,还因为它们的“陈词滥调”。这些作品在宣传之时,几乎都清一色主打“深度”与“格调”,每一张剧照力求精细,但不免给人劲儿都用在了皮相上的感觉,转过来看看剧情,仍是老太太的裹脚布。

  何为“裹脚布”?大女主戏,几个女人争风吃醋,可以讲十几二十集;大男主戏,男主就差点没把“我是装的”写在脸上。谈情说爱磨磨唧唧,没有《红楼梦》的命,却得了《红楼梦》的病;权谋斗争神神叨叨,没有《大明王朝》的水平,硬要打肿脸充胖子。

  很多作品,也不能说是创作者不用心,创作者也试图呈现一些宏大的主题,比如女性的困境、皇权对人性的压制、婚姻的羁绊等,但表现方式千篇一律。以《如懿传》和《天盛长歌》为例,它们都是制作用心的作品,“服化道”高于业内平均水平,但播出后却雷声大、雨点小。《如懿传》延续的是《甄嬛传》的路线,拒绝了爽剧的一般套路,书写女性在后宫的压抑生活。可是,全剧较之《甄嬛传》也并无太多新意,说千道万,仍是借历史的皮,说“权力的游戏”。而《天盛长歌》以精美制作为噱头,但故事实在配不上服化道。整部剧试图兼顾偶像和政治、言情与权谋,但作者还未有这种驾驭能力,加上原著本身的缺陷,最终表现的就是过家家式的权谋。

宫斗频频,国产剧何时能走出“权力的游戏”

电视剧《如懿传》海报

  如今,收视率低下,影视剧作者常把原因归咎于观众,诚然,懂欣赏“阳春白雪”的只是少数人,但这些剧作是否真的“阳春白雪”,怕是还要打个问号。作为面向大众的艺术,影视剧从不只是一小撮人的自娱游戏,真正好的影视作品,往往雅俗共赏,内行从中看门道,外行从中看热闹。从《三国演义》到《大明王朝》,从《红楼梦》到《琅琊榜》,它们都用日常的语言提炼出人生的艺术,突破繁俗生活的琐碎表象,捕捉到最精准的意象。然而,随着国产剧的注水和题材窄化,这种捕捉能力越来越弱,取而代之的是对表象的沉迷和对所谓格调的粗糙理解,却忘了故事才是影视剧的核心,能否直击人心,才是令人心悦诚服的不二法门。

  纵观今天的国产剧,除了雷打不动的抗日剧,还有两类剧几乎垄断了市场,宫斗剧和都市言情剧。前者以清宫戏为主,把康雍乾时期妃子的故事翻来覆去地拍;后者以职场婚恋为主,无非是家庭不睦、出现小三、反目成仇。看似一个古代一个现代,实则分享一套故事内核,斗争与情爱成了生活的全部,人人都在权力的链条上爱恨煎熬。我们很难再看到《平凡的世界》般的淳朴奋斗,也离《贞观之治》这样的历史正剧越来越远,不同作者共用着陈词滥调,影视剧想象生活的方式越发枯竭。

  过去几年,由于这两类剧太火爆,导致资本纷纷投入其中,所谓大女主戏、后妃传记戏等,都是换汤不换药的成果。它们的泛滥压榨了其他剧种的生存空间,稍有潜力的编剧,也早早被投资者聚拢,把才华耗费在无穷无尽的斗争书写之中。于是,当我们打开屏幕,换了一个又一个台,就会心生疲倦。不是作者不努力,只是套路过于雷同。

  另一层面,从近年来《人民的名义》《我的前半生》《延禧攻略》的热播来看,无论是古装剧还是现代戏,观众最看重的,其实还是你的腔调是否贴合日常、你的表演是否融入生活,是否让观众有代入感,觉得真的是这么回事。反之,许多剧美则美矣,却和观众离得太远,拿腔拿调,像老学究隔着幕布给学生说教,哪怕真有道理,学生也被吓跑了。

  影视剧本可能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无穷的宫斗戏码、贩卖焦虑却让我们更累。而万物皆物极必反,《如懿传》《天盛长歌》受冷遇不是偶然。联想到这两年的《巴清传》停摆,许多大女主戏收视平平,市场在经过宫斗剧持续的刺激后,已经出现了疲态,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只有当宫斗剧的泡沫被戳破,更多类型的剧被重视起来,国产剧才有可能重回黄金时代。(宗 城)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