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繁荣图书出版事业,大力推动全民阅读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繁荣图书出版事业,大力推动全民阅读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8-09-10 13:5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编者按】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智慧的结晶、进步的阶梯。图书出版,事关精神文明建设、文化自信培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那么,图书出版业是怎样发展变迁的,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未来如何转型升级?记者日前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范军。

繁荣图书出版事业,大力推动全民阅读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 范军

  光明网: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图书出版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范 军:“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出版业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不断取得新成就、谱写新篇章,可谓与时代发展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如果说改革开放是一股大潮,那么图书出版业就是其中一朵璀璨的浪花。

  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91年,是我国图书出版业的恢复发展时期。“文革”结束,百废待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为缓解严重的“书荒”,初步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当时的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克服重重困难,集中重印了建国以来出版的35种中外文学著作,于1978年5月1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大城市首先发行。人们在新华书店门口排起长队、抢购不绝。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当时,全国的出版社只有105家,且大都是中央级出版社,分工明确。地方出版社,则继续贯彻“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的经营方针,难以出大部头、高品质的作品。1979年,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在长沙召开全国出版工作会议,提出地方出版社要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或兼顾全国。这样,出书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1983年以后,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针指导下,我国的出版事业再上新台阶。

  据统计,这一时期,全国的出版社数量增长了3.4倍,年均增长12.1%;图书出版总品种数增长了5.0倍,年均增长14.7%。但是,书印出来,由谁发行?过去是计划经济体制,出版社和新华书店之间,是一种订购的契约关系,图书只能由新华书店发行。1982年,图书发行体制开始改革,目标是在全国形成一个以国营新华书店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流通渠道,多种购销形式,少流转环节的图书发行网络。1988年5月,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出《关于当前出版社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当前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推行“三放一联”,建立和发展开放式的、效率高的、充满活力的图书发行体制。

  第二阶段,从1992年到2001年,是我国图书出版业的优化调整时期。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标志着中国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背景下,图书出版业进行了大量探索,主动优化结构、调整布局,呈现出初步繁荣的气象。

  但在经历了全面扩张和快速增长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出版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没有尽到审稿把关、印刷发行等责任,出现了买卖书号行为。除此,结构失衡、质量下降、创新不足、重复出版等现象,也亟待改观。那么,如何把好政治关、内容关?1994年,新闻出版署提出,出版业发展要从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转移。1997年,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规定》,指出要提高认识,强化管理,使出版事业朝着健康、有序、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经过一系列治理和引导,图书质量有所提升,出版市场更加规范。这一时期,全国的出版布局基本形成,图书出版呈现出分众化、多层次的趋势,行业发展动力强劲。为加强对出版活动的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出版管理条例》于2001年12月25日颁布,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

繁荣图书出版事业,大力推动全民阅读

2014上海书展,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展区

  第三阶段,从2002年到2011年,是我国图书出版业的深化改革时期。期间,行业把握机遇、加快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出版社数量由532家增至547家;图书品种数增长1.2倍,年均增长8.9%。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此后,国际上的许多出版集团,对我国的市场前景比较看好,表现出积极的合作意向。而我国图书出版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客观存在着规模小、结构散、条块分割等问题。小舢板,怎样和国际巨头抗衡?为适应出版业改革发展的需要,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于2002年4月9日成立中国出版集团,把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新华书店总店等,进行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随后,地方也纷纷成立出版集团,例如北京出版集团、河南出版集团、江西出版集团等,追求集约化发展。

  2003年6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明确提出出版单位分类管理的思路,大多数出版社经过批准将转制为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会后,包括深圳在内的9个地区和35个单位成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其中,新闻出版单位占了21个。2006年初,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开。2006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出台,对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提出了具体措施。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对图书出版业,是一次重要的政策驱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0年底,全国出版社转制任务基本完成,有效地释放了创新活力。

  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是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创新发展时期。期间,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出版总量稳定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持续上升。

  2012年2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出版传媒集团的发展规划了目标、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供了保障,推动了出版传媒企业的资源整合与兼并重组。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图书出版业如何继往开来、开拓创新?

  首先,改革管理体制。2013年3月,国务院将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的职责整合,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不久,更名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从此,图书出版行政管理机构改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8年3月,中央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到“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新闻出版管理职责划入中央宣传部”,加强了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及对出版活动的管理。

  其次,注重社会效益。“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核评估,地方党委宣传部门、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出版集团积极履职尽责,切实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例如,在出版集团内部,增设总编辑制度,实行党委会和董事会成员交叉任职等。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图书出版业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下,勇于探索、实践和优化,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表现出稳中有序、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新时代新起点,我国图书出版业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迈上了新的征程。

繁荣图书出版事业,大力推动全民阅读

实施绿色印刷,发展循环经济

  光明网:新形势下,我国图书出版业如何与时俱进、转型升级?

  范 军:图书质量,是出版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通过实施重大出版工程和重点出版物规划,陆续推出了一批精品图书,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图书出版领域也客观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传世之作仍然不多。使命在肩,任重道远。

  时代在变化,文明在进步。图书出版业的发展,离不开两个动力:一是改革,减少负担和束缚,努力与国际接轨;二是科技,插上科技的翅膀,来实现效率更高、专业更精、质量更好。

  优质的图书内容,是作者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并通过出版发行来实现社会传播。古往今来,文字载体不断革新,例如甲骨、金玉、陶器、竹简等,后来发展到纸张。纸质图书,因独特的墨香和质感,而成为爱书人的心头好。但是,印制过程中,耗能和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实施绿色印刷,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本质要求,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与环保部签署《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此后,绿色印刷实施工作扎实推进,逐步形成了“政府宏观规划、市场内生动力、产业凝聚协同”的绿色印刷机制。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印刷业“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了“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增强绿色印刷实效”的重点任务。绿色印刷,成为我国从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

  电子书,因灵活性、便携性、大容量而深受欢迎,且有效地落实了节能环保、减轻了物流压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数字化为图书出版业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俗话说,开卷有益。数字阅读,本身也是一种阅读,只要内容好,也值得提倡。但是,数字阅读因载体特性,往往与“碎片化”“娱乐性”“浅阅读”等一些字眼联系在一起,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纸质阅读。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的恰当结合与平衡,仍是一大研究课题。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有望为图书出版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具体表现如下:促进经营思维创新,推动跨界融合发展。图书出版业,应以网络技术激活多年所累积的内容资源,做到一种内容多种创意、一种创意多次开发、一次开发多种产品、一种产品多种形态,走出一条“融出版”之路。当然,融合发展是一条艰辛的创新之路,必然面临种种困难,需要各方面的帮助。希望国家在政策、技术、资金上给予支持。

  还有,通过网上书店的销售数据、读者点评等,来判断哪种图书卖得好、口碑佳,从而在选题策划、内容创新方面更有方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例如,一本书的阅读次数、读者的阅读习惯,形成了大量的个性化数据。平台会在分析以后,决定推送什么内容。通过对核心读者群体进行“用户画像”,来实现精准营销,等等。

繁荣图书出版事业,大力推动全民阅读

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光明网:“全民阅读”活动开展以来,反响热烈。全民阅读与图书出版的关系,应当怎样恰当理解和把握?

  范 军:“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2006年以来,“全民阅读”活动稳步推进,全社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愈发浓厚。“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不仅体现为政府文件的重视,而且逐步转化成了实际行动。例如,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已成功举办了八届,构建了具有典范性的全民阅读“北京模式”,守护和传承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精神印记。

  我们知道,公民的阅读习惯,与性别、年龄、性格、学养、职业、收入等密切相关。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三上文章》一文,提到了一位“未尝顷刻释卷”的钱思公。“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寮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正如文章所言,中国古人读书,往往讲究“三上”:马上,枕上和厕上。“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这些动人诗句,今天魅力犹存。时移世易,变的是图书的种类、阅读的方式,不变的是读书的兴致、爱书的情怀。

  图书出版产业链,包括策划、出版、发行、分销、零售等诸多环节。阅读,本身不在其中,却对这个产业链有着重要的检验和促进作用。现实生活中,阅读和买书有关联、有交叉,但又不完全重叠。也就是说,买了书却不见得读书,不买书不一定不读书。一本书的质量究竟如何,要看大家是否愿意买、愿意读,要看它在丰富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等方面的贡献;图书出版业是否真的繁荣,要看图书销量、市场状况,也要看人们的阅读习惯、文化素质。做出好饭,大家才爱吃;做出好书,大家才爱读。实施精品战略,有了好书,有了读者,书店才能经营下去,图书出版业才能求生存、谋发展。人们的文化品位、阅读需求提升了,图书出版业的前景也就更加明朗。

  除了传统的纸质阅读,随着科技发展、网络普及,近年来数字阅读方兴未艾。2015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阅读率。今年4月18日,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保持增长势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和纸质图书阅读率均有所增长;超过半数的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另外,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移动有声APP平台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那么,阅读方式的变迁,对于图书出版业意味着什么?接下来,图书出版业须突破惯性思维,追求创新和跨界发展,以增强核心竞争力。

繁荣图书出版事业,大力推动全民阅读

北京三联韬奋书店三里屯分店

  光明网:这些年,实体书店的衰落和复兴引起了广泛关注,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范 军:实体书店,是全民阅读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随着网上书店和数字阅读的兴起,不少实体书店成了“试衣间”,销售额连年减少。2013年开始,迫于经营压力,纷纷关门闭店,遭遇了低潮期。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政府加大了对实体书店的扶持力度,以留住城市的书香。据统计,仅图书批发零售环节5年免征增值税,每年就为书店减免税负50多亿元;财政部5年累计安排实体书店奖励资金达6.7亿元。今年6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指出“自2018年1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

  同时,各地也在积极行动。例如,北京于2016年开始实施实体书店扶持政策,今年7月发布的《北京市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将通过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完善税收金融政策、优化行政审批管理等一系列保障措施,来切实支持实体书店发展,预计到2020年将打造200家特色书店。上海从2012年至2016年,累计投入6000万元资金扶持实体书店。2016年以来,实体书店迎来了新一轮复苏。在北京、上海、沈阳、南京、合肥等一些大中城市,国有大型书城与民营特色书店纷纷开设新店。

  如今的许多实体书店,除了作为阅读场所而存在,还兼具休闲交流、创意商店、艺术教育等功能。单向街、三联书店、万圣书园、古月书店、先锋书店、方所书店、晓风书屋等,闻名遐迩。每逢节假日,更是人山人海。今年4月,三联韬奋书店正式进驻北京三里屯商业街,店面设计别具一格,营业面积近700平方米,成为北京的第四家分店。“希望你们把24小时不打烊书店打造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让不眠灯光陪护守夜读者潜心前行,引领手不释卷蔚然成风,让更多的人从知识中汲取力量。”2014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给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全体员工的回信中这样写道。几年来,“深夜书房”灯光明亮、书香洋溢,成为爱书人的精神家园。

  国外的传统图书出版业,过去几年也曾遭遇过瓶颈期,实体书店消亡了不少。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出现了下滑趋势。直到2012年,才逐渐恢复过来。之所以能恢复,离不开畅销书的拉动作用、多元复合的新业态,以及线上线下的互动互补等。例如阿根廷的雅典人书店,由大光明剧院改造而来。一二三层是各国图书,包厢改为小阅览室,大舞台变成了咖啡厅,处处可见独特匠心。著名网络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也开了实体书店,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发现商机。贝塔斯曼集团、培生集团、圣智学习出版公司等一些国际出版巨头,则以海外并购、数字化、转型升级等三种方式来发展壮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未来,我国的实体书店也应加快融合发展,主动转型升级。一是按照城乡人口规模、流动趋势和区域功能,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乡镇网点为延伸、数字终端为补充的贯通城乡的实体书店服务体系,统筹兼顾城市、乡镇、社区、商圈和校园,形成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良性格局。二是将智能书店打造成实体书店发力新零售的重要入口。实体书店的边界可能越来越模糊,一大批特色文化因子、特色商业因子结合裂变的书店新物种或将涌现。希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创造书店零售新模式。三是不断丰富实体书店的功能、业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希望实体书店围绕“书”和“店”这两个核心,为满足“读者”与“人”的需求而不断探索;通过拥抱互联网、新零售、新科技,探索“书店+互联网+移动支付+AI创新技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采访整理)

 

  相关阅读推荐繁荣图书出版事业,大力推动全民阅读

  【服饰篇】

  视频访谈——“盛世有华服”

  文字采访——推动服装美学,增强文化自信

  【电影篇】

  视频访谈——“光影记录,岁月鎏金”

  文字采访——中国电影,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抒怀

  【音乐篇】

  视频访谈——“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

  文字采访——弘扬音乐文化,创造美好生活

  【图书篇】

  视频访谈——“书香万里路,全民阅读时”

  文字采访——繁荣图书出版事业,大力推动全民阅读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