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一代“武侠”驾鹤西去,笑书神侠终成绝响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一代“武侠”驾鹤西去,笑书神侠终成绝响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8-10-31 15:3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李言

  10月30日,金庸先生驾鹤西去。

  自1955年创作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以来,金庸几乎左右了半个世纪的华人武侠世界,并创建出一个横跨上千年、完整且封闭的传奇江湖。在这个亦幻似真的世界中,历史和传奇相互激荡。读者也愿意沉溺于金庸的讲话,挑灯夜读、手不释卷地沉浸于每一个孤独的黑夜。

一代“武侠”驾鹤西去,笑书神侠终成绝响

  上世纪20年代,武侠风逐渐盛行,代表人物有说尽民间奇闻的平江不肖生、写尽瑰丽仙道的还珠楼主。民国武侠小说里构建出的臆想世界,默默地打动了少年金庸的心。其中,顾明道的《荒江女侠》是少年金庸的心头好,之后的“天下第一奇书”《蜀山剑侠传》更是金庸取材的宝库:玄铁、倚天、屠龙刀、神雕皆为金庸所用。民国武侠文学对金庸此生影响至深,成了金庸毕生之爱好,更坚定了他创作武侠的恒念。

  1948年,金庸调任香港《大公报》副刊编辑。随着《大公报》专栏作家个人板块的开设,金庸的侠客梦终得以落地。1955年至1972年的17年间,金庸共创作了15部武侠小说。其中,既有郑证因实战派技击描绘,又有宫白羽人情风物描写;既有还珠楼主中的高人神僧,又有朱贞木的侠骨柔情。可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打开了华人武侠文学创作领域的新局面,更让武侠成为了香港乃至大中华的一道门面。

  作为新武侠的集大成者,金庸对历史学、民俗学以及人体物理学的精细考究,让小说里的情节更显生动、逼真。比如在描写武林大会时,至刚至阳的降龙神掌、潇洒飘逸的凌波微步、武林至宝九阴真经、至真至情的黯然销魂掌,尽展金庸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此外,金庸把地理坐标同江湖里的门派相联结,嵩山、峨眉、华山、武当山等华夏名川大山,成为一代又一代热血男儿向往之武学圣地,而少林、全真和丐帮则成为书写武林传奇的的代名词。

  随着武侠小说创作愈渐纯熟,60年代的金庸已不再执着于江湖争斗,逐渐表露出返璞归真之态。如,《天龙八部》对佛教思想的深入解读,展现出人性在贪、嗔、痴等方面的解脱;《笑傲江湖》隐喻了政治斗争,任我行、左冷禅、东方不败、岳不群等反派形象的塑造,是对人的劣根性的讽刺;《鹿鼎记》像一部历史小说,用黑色幽默的口吻戏谑封建官场之余,更解读出几千年沉淀出的中国人的性格……反观故事的结局,我们看到了金庸先生淡然之境界,即于腐朽见通透、于悲观中见豁达。

  金庸的小说为武侠影视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土壤,影视剧对金庸的回馈亦十分丰厚。自1958年第一部粤语片《射雕英雄传》上映后,金庸的作品深深影响着整个武侠电影市场的发展。

一代“武侠”驾鹤西去,笑书神侠终成绝响

  邵逸夫的邵氏公司和TVB恰逢其时,为金庸武侠世界的影像化立下了汗马功劳。70年代后期,张彻、楚原和胡金铨等武侠大导皆与金庸产生交集,拍摄出《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和《笑傲江湖》等多部经典大作。尤其是1990年的《笑傲江湖》,将金庸小说中人物的古典气质发挥至极致,水墨画般的场景构图和古朴真实的服化道,恰如其分地描绘出了金庸笔下的武侠江湖。

  随着90年代TVB作品进入内地,港澳台两岸三地造就了另一股“金庸热”。以《神雕侠侣》《天龙八部》为代表的金庸武侠电视剧,成为了无数人心目中的经典。21世纪初,央视拍摄的《笑傲江湖》《神雕英雄传》及《天龙八部》等经典作品,促成了金庸武侠文化在内地的又一次深入传播。直至今日,金庸仍是武侠文化体系中最大的IP,亦为武侠影视固若金汤的品质堡垒。

  漫画世界中的武侠江湖亦同样精彩。上世纪90年代,香港玉皇朝拿到了金庸的授权,由港漫王者黄玉郎创作出《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等经典漫画作品。港漫名家李志清后来居上,以中国传统水墨风格,创作出《射雕英雄传》和《笑傲江湖》等作品。李志清的金庸水墨漫画朴素大气、意境高远、独具韵味,这也让他得以成为金庸的首席画师。

  金庸先生对中国武侠文化发展居功至伟。一代宗师的仙逝无疑让人心痛,但是他留给后人丰富灿烂的文化宝库像一道光,激励着后人在武侠道路上继续探索前行。

  谨以此文缅怀金庸先生!(李言)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