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以哲学的方式,生动解读母爱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以哲学的方式,生动解读母爱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2-28 11:2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周才庶

  动画短片《包宝宝》从最普通的母爱出发,演绎了存在的产生与救赎。片中,母爱构成了一种哲学情境,展现了在爱的事件中人的选择及其后果。一种深沉而残酷的母爱,正在更新我们的生命,正如璀璨的星光

以哲学的方式,生动解读母爱

  近日,由美国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华裔导演石之予执导的7分半钟动画短片《包宝宝》获得第9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包宝宝》作为《超人总动员2》的附赠贴片,讲述了一个在国外生活的中国妈妈意外制造出包子宝宝,悉心照料其成长,后狠心将之吞噬,又迎来儿子回归的故事。

  动画短片,通常在电影正式开场前播映,就如《包宝宝》和《超人总动员2》的关系一样。动画短片的内容制作,始于电影短片和商业广告的尝试。创造性地表达故事,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宗旨。皮克斯一直鼓励创作者寻找讲故事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作为皮克斯成立32年来首位执导短片的女性导演,石之予擅长将中国元素充分融入作品中。导演的华裔身份,场景设计中的中国符号,让人不禁联想起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力量。

以哲学的方式,生动解读母爱

  《包宝宝》是美国成熟的电影工业规范体系下的产物,之所以能够同时打动中美观众,是因为在跨文化差异中,捕捉到了一种共同的情感——母爱。全世界观众,都能看懂它是在讲母爱。以萌态的动画方式表达情感,短片中忧郁而深情的母爱超越了族群差异,谨慎而独断的母爱又成为亚裔家庭的隐喻。由此,这种复杂的母爱,在荧幕上构成了思想的张力。

  母亲精巧、娴熟地做好了中式早饭——包子。丈夫一口一个,匆匆拎上公文包出门上班。孤独的母亲正要品尝寂寥的人生,包子突然化为初生的宝宝。婴儿纯真的面庞浮现,天籁般的啼哭响起,母亲从此有了包宝宝的陪伴。她用心呵护包宝宝的成长,就像所有母亲温情的举动,给他拥抱,为他做饭、量身高、买零食……直到有一天,包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想和小伙伴踢足球,想和女朋友谈恋爱,而这些都被母亲阻断了,于是他愤怒地离家出走。惊诧的母亲更加愤怒,一口将包宝宝吞到肚子里,灾难来得猝不及防。这一瞬,变成了惊悚片。实际上,这只是一场幻梦的终结,包子终究要被吞到肚子里。后来,母亲的儿子出现了,长了一张和包子一模一样的脸,让人忍俊不禁。紧张的母子关系终于和解,父亲、母亲、儿子、儿媳一起做包子。洋媳妇做包子不露馅的手法,赢得了父母的赞赏,获得了身份的认同。一家人其乐融融,有了个幸福结局。

以哲学的方式,生动解读母爱

  值得注意的是,父亲在短片中严重缺席,只出现在开头和结尾,与包宝宝的出生、成长、叛逆和消亡基本无缘。父亲的无端缺位,让人联想到冷漠的夫妻关系、残缺的亲子关系。母亲的角色,也就凸显出来。昂扬或者消沉、欢欣或者颓废,母亲的情绪全然寄寓在儿子身上,由是产生了一种变态的占有欲。当这种占有欲造成了毁灭式的结局,母亲只能无助地痛哭。这是爱与死的交融,死亡是对爱的抵抗。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认为,电影的问题其实是关于存在的问题,只有从最普通的情感出发,才能触及最细腻、最有力的存在因素。《包宝宝》从最普通的母爱出发,演绎了存在的产生与救赎。

  将一场奇异的母爱安置在中国家庭,《包宝宝》中无论是唐人街的标志、客厅悬挂的“福”字,还是包子、豆腐等中国菜肴,或者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面庞,都在强化观众对于中国式母爱的认知。以包宝宝长出胡子为分割线,之前是母亲对于孩子的养育与保护,之后则是母亲对于孩子的干涉与抢夺。前者具有普遍性,是所有母爱的基础;后者具有特殊性,是在西方文化语境下对中国式母爱做出的陌生化处理。

以哲学的方式,生动解读母爱

  按照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的观点,“电影是一种哲学情境”。电影在生活的断裂中创造新的可能性,哲学在这里提醒我们必须思考事件,并思考生活的变化。在《包宝宝》中,母爱构成了一种哲学情境,展现了在爱的事件中人的选择及其后果。对于这部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中美两国观众的共同尺度应该来自对母爱的体悟,并在其中完成对过去为人子女的追忆,以及对未来为人父母的想象。一种深沉而残酷的母爱,正在更新我们的生命,正如璀璨的星光。普适性的温暖母爱、特定性的东方情调,帮助《包宝宝》完成了观众的期待视野,达成了奥斯卡的奖项角逐。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让观众在感动之余,得到一种智慧的启迪,并生发出对于特定文化的尊崇。这是艺术作品的文化使命,也是其跨文化传播能力的体现。

  (作者周才庶系南开大学文学院青年教师)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