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讲究平仄押韵,读出诗词美感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讲究平仄押韵,读出诗词美感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6-06 13:3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 雷海为

  诗词最起码的标准,就是要讲究押韵。可是,当我们用现在的普通话去朗读的时候,会发现有很多古诗词读起来不押韵、不顺口,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读音有着一定差别。举个例子,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杜牧的《山行》:

讲究平仄押韵,读出诗词美感

杜牧《山行》诗意图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用普通话去读,“家”和“花”是押韵的,但“斜”字不押韵。为了押韵,我们现在一般都把“斜”字读成xiá。事实上,xiá并不是唐代的读音。在唐代,“斜”读作siá,只是现代汉语中没有这个读音,于是就把它简化读作xiá。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有些汉字的普通话读音,和古代汉语的读音差别非常大。但在我国南方地区,至今还有很多方言,都或多或少地保留了汉字的古音。比如笔者的老家湖南洞口,就还有很多字保留了古代的读音。以辛弃疾的《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为例:

  著意寻春懒便回(huái),

  何如信步两三杯(bāi)。

  山才好处行还倦,

  诗未成时雨早催(cuāi)。

  携竹杖,更芒鞋(hái)。

  朱朱粉粉野蒿开(kāi)。

  谁家寒食归宁女,

  笑语柔桑陌上来(lái)。

  笔者把上面这首词韵脚的字,都用方言标注了拼音。这样一读,就会感觉非常押韵顺口了。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尝试用自己老家的方言去读古诗词,如果感觉比用普通话读着顺口,大致就可以推断出,这种方言的发音就是或者说接近古时的发音。

  在古诗词中,字的读音还是比较复杂的。比如有的字,现代汉语读这种声调,在古诗词中却要读另一种声调。汉字的发声,可分平声和仄声两个大类。于现代汉语而言,声调分阴阳上去四种,其中阴平和阳平属于平声,上声和去声属于仄声;于古代汉语而言,声调分平上去入四种,其中上平和下平属于平声,上去入属于仄声。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的入声字,在现代普通话里已经没有了,分别归入阴阳上去四种声调里。其中,归入普通话中上声和去声的古入声字,依然属仄声,比如“雪”“月”等,这一类好分辨。但是,归入普通话中阴平和阳平的古入声字,也还是属仄声,比如“缺”“决”等,这就不好分辨了。所以,入声字是掌握古诗词平仄的一个难点。

  古诗词(格律诗词)之所以读起来感觉很美,就是因为不但讲究押韵,还讲究平仄。我们用现在的普通话去读古诗词的时候,如果没有读准平仄,就会或多或少地影响韵律上的美感。有些字,由于古今读音的差别,平仄已经相反了。比如“忘”“场”“俱”这三个字,我们现在一般都读仄声,但是在古诗词中,这些都是平声字。举几个比较常见的例子,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忘”字,要读第二声;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的“场”字,要读第二声;杜甫“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中的“俱”字,要读第一声。这样读,才符合诗中的平仄。

  现代汉语有多音字,古代汉语也有多音字。现代汉语的多音字读音不一样,意思就不一样(个别字除外),而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字虽然读音不一样,但是意思完全一样。比如“看”“听”“醒”这三个比较常见的字,在古诗词中各有平仄两种读音。但不管读哪一种音,它的意思是完全一样的。

  先说“看”字。这个字,在大部分古诗词中都读第一声,但小部分也会读第四声。比如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甫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以及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等,里面的“看”字都读第一声。而杜牧的“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苏轼的“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还有唐寅的“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等中的“看”字,都要读第四声。

  再说“听”字。它也有两个读音,一个读第一声,一个读第四声。比如李白的“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王昌龄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白居易的“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苏轼的“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等,其中“听”字都读第一声。而欧阳修的“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苏轼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等,里面“听”字都读第四声。

  最后说“醒”字。它也有两个读音,一个读第一声,一个读第三声。比如李白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许浑的“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晏殊的“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晏几道的“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苏轼的“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等,其中“醒”字都读第一声。而苏轼的“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米芾的“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李清照的“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等,里面的“醒”字都读第三声。

  以上是古诗词中发声平仄不同而意思完全相同的常见字。还有一些字,发声平仄相同而读音不同,但意思也相同或相近。比如“车”字,现代汉语里有chē和jū 两个读音,都是平声;而在古诗词中,有chā和jū这两个读音,也都是平声。“车”字,在古诗词中大部分都读chā。比如卢照邻的“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李颀的“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苏轼的“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辛弃疾的“回首日边去,云里认飞车”等。另外,还有小部分读jū,比如杜甫的“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苏轼的“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贺铸的“驰单车,致缄书。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裾”等。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字在现代汉语里词性不一样,但是读音一样;而在古诗词中,它的词性不一样,读音也就不一样。比如“令”字,在现代汉语里,作“使得”和“命令”解释时,读音都是一样的,都读第四声。但是,在古诗词中就不是这样。“令”作“使得”解时读第二声,比如白居易的“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陆游的“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辛弃疾的“问何物、能令公喜”等,里面的“令”字都读第二声。而“令”字作“命令”“辞令”“时令”等名词时,在古诗词里都读第四声,比如卢纶的“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罗隐的“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晏几道的“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等。

  最后,再说说读音不一样而意思完全一样的字。这种字,古今都有。在现代汉语里,“谁”“血”这两个字,各有两个不同的读音,但意思都一样。“谁”读作shuí或shéi,“血”读作xuè或xiě。在古诗词中,也有这样的字,比如“簪”字。这个字,在现代汉语里只有一个读音zān,而在古诗词中,还有另外一个读音zēn。但不管读哪个音,意思都是一样的。比如李清照的“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拼看”、虞集的“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等中的“簪”字都读zān,而杜甫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的“簪”字读zēn。

  在古诗词中,同义而多音的字究竟读哪个音,需要根据平仄格律去判断。因此,精通格律对于学习古诗词非常重要。如果这个字在古诗词中所处的位置既不是韵脚,也不一定要平仄分明,那么按照现代普通话的读音去读也就可以了。

  古诗词之所以美,就在于讲究平仄和押韵。我们用现代普通话的发音去读,当然也不算读错,只不过有时由于古今读音的差别,会影响一些韵律上的美感而已。但是,如果你知道一些字的古音并且精熟格律,能够按照平仄要求去读,那就更好了。(雷海为)

 

  讲究平仄押韵,读出诗词美感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