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不舍初心的求真之学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7-16 15:0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叶子

  作为爱智之学的哲学,若论初心,则是求真。“初心”的说法来自《华严经》,指的是菩萨修行的开始,结果是觉悟成佛。所谓“初心为始,正觉为终”,开端与结果之间,也蕴含了因果的张力。哲学追求智慧,却不满足于只是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追求好的生活,才是将智慧落到了实处,而这一“善果”的达成,持续地仰赖于初心的端正与坚持。

  陈嘉映先生2015年的作品《何为良好生活》,讲的就是从哲学家的眼光来看,人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全书围绕几个伦理学论题,讨论了人生道路的选择和人对自我本性的认识,认为随着本性的逐渐明晰,能够达到自我通透的状态。这种求纯和求真,是获得好生活的理性前提与保证。而他今年刚出版的自选集《走出唯一真理观》,则在坚持求真之初心的基础上,理性地面对不同的“道”,面对并不唯一的真理,围绕如何发展自己并继续求真,展开了多角度的思考。

  哲学:不止步于求真

  在《哲学关心的是事物的意义》一文中,陈嘉映先生谈了一些关于哲学本科教育的问题。他认为,本科阶段的哲学课程应当归入公共通识课程,而不是成为一个专业。这并非是认为哲学不重要,反而正是考虑到了哲学这个纯思想性、理论性学科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即使格外好哲学的学生,在本科阶段也应该另有专业。……没有任何专业基础,一上来就弄哲学,容易把哲学做空。”做空的结果就是,原初对哲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之心,容易陷入妄想或彷徨。一旦扎进去久了,容易离知识和应用领域越来越远,这就把哲学学成了玩概念。

  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在《哲学史教程》中说:“开始,自然科学问题几乎是引起哲学兴趣的唯一对象,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自然科学问题又包括在哲学范围之内,直到现代才同哲学分离。”所以,哲学初心的发端,一点都不空,而且目的很明确,比如寻找万物的本原是什么。泰勒斯认为是水,赫拉克利特认为是火,毕达哥拉斯则将其抽象为数。这些都是哲学家给出的答案。

  学哲学,一方面是要探索这些重要问题的答案;另一方面,是通过思考,反思已有的哲学理论、思想观念是否合逻辑,在这种批判的过程中,思维才能进步。正是这种智识,而不仅仅是知识上的积累,最终能让人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什么是好的生活。

  陈嘉映认为,学生如果很早读阿奎那、康德,因其没有相匹配的生活经验或思想经历,即使当时读懂了,对之后的生活也没有什么意义。哲学求真,这种穷理盘道的精神,非得落到物理、建筑、医疗等实际的领域,才有意义。文章里还畅想了哲学的美好时代:“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建筑师、舞蹈家,都读点儿哲学,他们中间有些人,谈起我们所谓的哲学,竟像行家里手一样。”

  哲学发展到现在,学术技术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很多哲学系的人之间谈专业问题,其他专业的人很难听懂,就像在听“行业黑话”。20世纪初的英国哲学家艾耶尔在《语言、真理与逻辑》中写道:“哲学命题从性质上说,不是事实的命题,而是语言的命题。它们不描述物理对象的行为,甚至也不描述心理对象的行为;它们表达定义或定义的形式后承。”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强调以科学方法来研究哲学问题,这种做法如今看来是有利有弊的。好处是他们鲜明地与那些曾经被大卫•休谟宣布应烧掉的形而上学假问题划清了界限,将传统的哲学引上了现代的科学道路;弊端也很明显,就是容易因为技术性思维的过度使用,使得哲学容易把“求真”的初心当作目的,而忘记了真正要追求的东西,而这其实也就违背了哲学的初心。

  生活:作为历史本身

  历史是生活的动态鸟瞰。历史对生活的意义,正如陈嘉映在书中所说,“我们读千年的历史,并不是为了看清历史的总体走向。……历史教给我们更具体而微的东西,让我们更真切地了解我们自己的处境”。

  柳如是,这位读了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之后,自号“如是”的明末清初女诗人,与董小宛、陈圆圆等人并称“秦淮八艳”。在一篇访谈文章里,有人问陈嘉映,怎么看待大学者陈寅恪在晚年花巨大的精力,为一个民间女子写大部头著作。陈嘉映认为,在这个关于中华文化的托命之人究竟是谁的问题上,陈寅恪的思考是很了不起的。不是士大夫,不是焚香雅集的文人,而是古代社会进入不了权力中心的女性,比如柳如是,她甚至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大家闺秀”“良家妇女”。但她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对这个社会究竟是怎样的有切肤感受。

  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清军兵临城下之时,柳如是劝丈夫钱谦益一起投水殉国,不做降臣。当钱谦益因水冷而拒绝之后,她却“奋身欲沉池水”,可谓抱着必死的决心。后来,钱谦益做了清庭的礼部侍郎又因案入狱,柳如是又全力营救丈夫,并鼓励他反清复明。“位卑未敢忘忧国”,完全可以用来形容柳如是的人生。正是这样的人,托住了中国文明的血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也都处在历史中。个人选择的壮烈,很多时候不意味着在历史的汪洋大海中能掀起巨浪。然而,即使是成为巨浪,这也不是我们的目的,因为我们从来都是大海的一部分。我们所要做的,是积极地去选择,即哲学上常说的“善”的选择。人以这样的方式生活着,在每一个看似微小的选择中,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陈嘉映先生的文章里,多次谈论好的生活是怎样的。他认为,好日子应该和其他东西配合在一起,比如德性与社会理想。但是,“今天好像好日子就是好日子”。艺术、哲学,这些都应该是提升生活的东西,现在却与肤浅的“好日子”的概念混在一起。“只剩下过好日子,这比较简单一点,但这时候,整个生活中缺了一种张力。”这种张力,小到一个不知名艺术家拒绝因为商业考虑而改变设计方案,大到伯夷、叔齐在商朝灭亡后不吃周粟而死;小到一位当代女性不愿意为衣食无忧就放弃个人的专业追求,大到柳如是区区一个女子也不愿意做满清的降民。

  陈嘉映写道:“没有这种张力,历史当真就终结了。……然后,生活变成平稳的不断重复。”或许,先哲苏格拉底在有各种机会求生的条件下,都不愿意摆脱被判死刑的结局,其中的原因,除了哲学家的德性之外,也是因为不愿放弃这种让人生变得良好的“张力”。

  人应该走怎样的道路,应当以怎样的方式去生活,又应该如何自处?陈嘉映写道:“重要的问题不是找到唯一的道,而是这些不同的道之间怎样呼应,怎样交流,怎样斗争。你要是坚持说,哲学要的就是唯一的真理体系,那我不得不说,哲学已经死了。”回到哲学的初心:求真。这是法门而不是道路,是渡船而不是旅程。带着求真的初心,我们不妨安然浮于江湖,立于旷野,在初心的指引下,方得始终。

  (作者系复旦大学外国哲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副编审)

 

  不舍初心的求真之学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