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七夕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七夕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8-25 09:0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张池

  “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要是问哪个传统节日会让中国人感到浪漫,毫无疑问是七夕节。每逢农历七月初七日,男男女女们或跋山涉水赴约,或使用通讯设备“鸿雁传书”,一时间甜言蜜语,花香弥漫。七夕,是中国最具爱情特色的传统节日。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等,由于蕴含浪漫的感情色彩,成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中国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此基础上,国家进一步挖掘与弘扬七夕节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成分,各地纷纷组织庆祝与联谊活动。由此可见,社会各界对七夕节的保护与传承,既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亦唤起了人们心中那份炽热的友爱之情。

  众所周知,七夕节起源于牛郎织女传说。这对情侣相爱而不得,只能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在鹊桥相会,显得浪漫却又落寞。实际上,七夕节的由来并不仅有此一种说法,而是最早源自古人对自然天体的观察,认为牛郎星与织女星在当天距离最近,约三、四千年前的文献即有牛郎星与织女星的记载。《礼记•月令》称八月为“循行牺牲”,而此时织女星正好往西滑落,牛郎星则升上天顶,宛若在追逐织女星般。《汉书•地理志》亦有言:“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三国时期,曹丕的《燕歌行》已将牛郎、织女视为情侣,及至晋代,牛郎织女传说与七夕节融为一体。

  此外,中国人讲究吉祥如意,视“七”为圆满。七月初七无疑是和合大数,亦代表着上半年的完满和下半年的起始。在民间,正月初一、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初二,以及三的倍数六月初六等,均为吉庆的日子。更有意思的是,“七”与“妻”谐音,因此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相应的民俗活动富含女性气质。

  求姻缘、拜牛郎、拜魁星、观银河、扎巧姑……这得益于传统文化的复兴,那些本已逐渐被人们忘却的七夕古民俗,又重新被人们拾起,广受年轻人青睐。然而,七夕节不仅仅是谈情说爱、互道衷肠,更是延绵不绝的文化意蕴、根深蒂固的时代精神。

  浓情甜蜜的民俗文化。古往今来,节日千千万万,与爱情相关的也不少,何独七夕节成为最具知名度的“中国情人节”呢?深厚的民众基础是首要条件。譬如,在江苏宜兴有“七夕香桥会”,当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与,搭制寓意鹊桥的香桥;广东有“七娘会”,姑娘们精心梳妆打扮,摆上香烛与点心,向织女星祈愿,寄托求得如意郎君的心事;山东甄城、曹县等地的姑娘们则七人一组,将针、铜钱与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吃到钱的人有福,吃到针的人手巧,吃到红枣就会早婚,早生贵子。在全国范围内,曾以乞巧最为流行。乞巧又名斗巧,姑娘们比赛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做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的手工。如今,在甘肃西和县仍保留着七夕乞巧民俗。乞巧、山歌、春倌、羊皮扇鼓舞、耍社火等乡土民俗文化活动,活态传承至今,堪称七夕文化的“活化石”。这些民俗,体现了中国人的勤劳智慧,以及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精神。

  坚贞不屈的爱情追求。牛郎织女传说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与七夕节共同影响着中国人的爱情观。古人高度重视七夕,创作了大量耳熟能详的艺术作品,如宋代秦观《鹊桥仙》中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谓妇孺皆知,是七夕文化的典型代表。农耕社会里,男耕女织是基本的家庭组成形式。弘扬七夕传说与节日,既可以激励人们追求坚贞的爱情,也宣扬了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持续不断的创新热情。七夕节的文化基础深厚,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曾出现被人遗忘的迹象。如今,伴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进程,七夕文化也顺势得到恢复,尤其受到了年轻群体的喜爱。这种复兴,不止是节日的传统部分,还产生了一些新的形式,体现出传统节日在当下的创新与转化。七夕当天,向挚爱的人赠送带有祝福卡片的玫瑰花开始成为一种新风尚;一些情侣也会在电影院、高档酒店预订“爱情电影”“烛光晚餐”“酒店VIP情侣套间”,或者备好爱情信物,在公共场合求婚;还有一些情侣,甚至会暂停工作,一起云游远方。这些新的庆祝方式在过去是没有的,体现出传统节日与时俱进的特点。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还会产生更多的庆祝方式。

  抒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西节日的兴衰变化,一直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曾几何时,西方的情人节广受年轻人的欢迎,应否提倡西方节日也曾引发热议,中国人由此重新发现了传统节日的价值。如今,七夕节的热闹程度已不输情人节。每逢七夕,我们可以看到男男女女齐聚广场和商业街,大大方方地穿着汉服,点燃孔明灯以寄托对爱情的向往。这样的场景,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关注。这恰恰说明,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始复兴,以七夕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有助于树立民族自信,抒发民族自豪感。这在当前全球文化相互交融的背景下,更具现实意义。

  民俗文化、爱情追求、创新热情与民族自豪,构成了七夕节的物质外壳与精神内核,使节日活态传承、浴火重生。继承与弘扬七夕节庆文化,不仅是年轻一代的兴趣与使命,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方式。相信未来,七夕节一定会更受欢迎、更加精彩!

  (作者系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庄 宁:在探寻文本奥秘中深化语文教学

  • 《花儿与少年》:综艺不是一场狂欢式的审判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