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让艺术之根深植于人民中间
“这次春晚的经历,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艰难。”李想坦言,去年一审通过后,《阿峰其人》节目组就常驻在了北京,一心扑在春晚筹备上。“一共修改了60多稿,每天排练15—20次。直到正式上台前一天,节目还在做微调,包括节奏的调整、语言的变化和包袱的增加等,力求精益求精。”李想表示,通过这次历练,大家收获颇丰,今后将继续努力,争取为观众奉献更多更好的作品。
贾振鑫表示,“说书唱戏劝人方”之“劝”的实现,重在处理好为何劝、劝什么、怎么劝的问题。“今年央视春晚的语言类节目,温馨、温暖、有温度,不仅好听、好看、好玩,而且耐琢磨。之所以能够赢得观众,关键在于守道:坚守艺术之道、文化之道、为民之道和创新之道。”首先,发挥好语言类节目的艺术形式优势,传情达意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其次,注重家国情怀的抒发、厚积薄发的积淀,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次,强调精品意识,用好作品歌颂人民、服务人民,替人民发声、言人民所言、想人民所想;最后,不仅突出内容的创新,也追求形式的突破,在舞台曲艺与电视艺术之间寻找契合点,丰富观众的视觉审美。
“‘离观众近一点,我真想他们’,希望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在‘近一点’这三个字上继续下功夫。”李寅飞表示。首先,是表演距离再近一点。若是离得太远,所有台词都用高分贝说出来,就难以通过声音变化来描摹人物心理、表现情绪起伏。李寅飞建议,在观众席里表演,是很好的想法和尝试。其次,是人物形象再近一点。人物形象贴近观众是节目成功的根本,例如《宇宙牌香烟》《虎口遐想》等。《新虎口遐想》美中不足的是,对吃瓜群众的塑造多了些,而主人公的形象不够鲜明。最后,是创作题材再近一点。只有深入体验生活、真正扎根人民、精心创作打磨,才能实现以小见大,表现深刻的主题。
王晓娟表示,“今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兼具老的味道和新的亮点。”首先,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召唤和回归,例如相声《姥说》、相声剧《信任》;其次,是通过柔性的表达,对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对人性的温情、质朴进行了展现和歌颂。最后,是选材和立意多元化,笑点更密,效果更好。希望创作者今后继续努力,通过体验生活的真滋味,来进一步提升节目的艺术性、表现性。
“2017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紧紧围绕小人物故事,真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实现了关注民生题材新、关注生活有温度、切中时弊有深度。例如,小品《大城小爱》《老伴》《一个女婿半个儿》《天山情》《阿峰其人》等。”张贺林表示。在他看来,央视春晚舞台是小品创作人的最高荣誉殿堂,应该自觉捍卫。“每年看春晚小品,总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喜的是老艺术家的经典作品让人津津乐道,忧的是新人接班和超越还有待时日,优秀作品有如凤毛麟角。随着全国人民文化品位、审美趣味的提升,春晚小品应该主动寻求突破。
让艺术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庞井君在总结发言中表示,“讲春晚,讲语言类节目,我们遇到了很多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什么,归根到底是在一个大的转型时代,文化所遇到的冲突、矛盾、挑战以及如何构建更好的前景。”在他看来,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方针,构建新的语言形式、推动艺术形式创新非常关键。但值得注意的是,“比语言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容,语言类节目还有一个怎样解放内容的问题。我们通常所言的尊重艺术规律、给创作者更多空间和时间、提高全民艺术素养等,其实都有一个焦点:如何解放内容,解放思想,解放语言,解放人民的情感”,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创作才能真正从“高原”迈向“高峰”。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语言类节目历来是央视春晚的重头戏,为全国观众所喜闻乐见。本次研讨会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对2017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刻的总结与评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李姝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