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3月22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办的戏曲“像音像”工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京剧叶派代表性传承人、京剧像音像集萃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叶少兰与会并发言。
叶少兰(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京剧叶派代表性传承人、京剧像音像集萃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京剧“像音像”工程,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选取当代名家及代表剧目,先在舞台取像,然后根据录像配音,再由演员为自己的录音做音配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反复加工、提高,录下精品资料。这项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目前正在热火朝天地实施,取得了新的成果,不断有优秀剧目录制完成。这和党中央、国务院、中宣部、文化部的亲切关怀、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和大力弘扬。戏曲艺术,是传承和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推动着人文素质的进步,弘扬着仁爱、诚信、自强、敬业和孝道,促进了大众向善向上。让优秀的传统京剧文化融入时代,促进社会繁荣和进步,是“像音像”工程的主要任务。“像音像”工程,对于保留当代名家名剧,保护、抢救和传承京剧艺术,特别是对于各个流派艺术创作绝技的继承、发展、弘扬、教学、研究等有着积极作用。我们要抓紧时间,克服一切困难,把高质量的剧目留下来,为当代观众提供精美剧目,也让前辈大师的艺术精华成为后人学习、传承的重要范本。
这样一来,录制质量、表演水平就成了“像音像”工程的关键。怎样珍惜,怎样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关怀与重视,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是每个参与者应该深深思考的。从十几年前,“像音像”在天津青年团录制开始,我便参与了这项工作,看到人人刻苦努力、尽职尽责,感到很欣慰。这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也是成功的基础。现在我们认识到,“像音像”工程不是自己的事,不是某个演员的事,不是为某个演员留资料,而是国家的事、民族的事、京剧事业的大事。就我自己而言,通过录制获得了锻炼和提高,更加体会到艺无止境、精益求精的重要性。
“像音像”是一次演员、乐队、舞美、录音、录像、剧团、影视、导演、制作的大协作、大团结,非常辛苦。录音一遍又一遍,甚至一个字一个字地抓;录像有时要录七八遍,一个动作或一个段落地抓。它不像演出,演一遍或录一遍就行,而是要留得下、传得出,所以要不厌其烦地录,常常工作到深夜。换句话说,高标准严要求,没有严格就没有艺术,没有质量就没有精品。因为要录的剧目多,时间紧,因此要早练早排,早做准备。今天,我们的录像设备越来越好,越来越先进,质感越来越强。灯光器材也如此。有了好的技术,还要有好的表演。希望全体演职人员带着对京剧和前辈的敬畏之心来工作,一排戏就想到前辈艺术家创作的艰辛,体会他们如何千锤百炼,才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作品。这种精神,我们今天要继承,要学习,要贯彻。
另外,“像音像”不同于舞台演出。虽然通过先进的录像技术、器材,录出来也非常完美,非常干净。但我们不是电视剧,不是通过分镜头和导演处理的电视剧,故口形和感情必须一致,舞台感、真实感都要出来,而不能貌合神离。化妆、灯光、服装、道具处处如此,需要很好的协调。京剧是综合艺术,不是说把身段、唱念、技巧录好了就行,而是方方面面都要合乎这出戏的要求和标准,把京剧每个方面的精华和标准都反映出来。
京剧被称为国粹,国粹的第一体现就是讲究。那么多剧种,为何京剧是国粹?因为它讲究,处处讲究。“像音像”工程必须做到讲究,包括分行分工、分行之细,都要表现出来,不能马马虎虎。通过这一工程,挖掘、丰富和弘扬了剧目,也培养了演员、锻炼了队伍,大家可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像音像”并不只是资料工程,还应该是继承、发展、弘扬的工程。继承,是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学,还要提高,还要发展和创新。我们要把“像音像”搞火搞活,努力协调好、规划好,分片包干,统筹兼顾,齐头并进。希望各院团录制出更多精彩影像、精品力作,让京剧艺术成为永远的国粹。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