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IP改编:洪水猛兽还是救命稻草?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 正文

IP改编:洪水猛兽还是救命稻草?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7-04-28 14:5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高级编辑 闫 伟

  在从异域文化孵出的IP改编作品中,消弭文化上的“水土不服”是重中之重,一味效仿和盲目颠覆恐怕都非良方,可取之道是找到异质文化间的精神统一性和情感共鸣点,并对其加以“中国式改造”

IP改编:洪水猛兽还是救命稻草?

  几年来,我国影视界对于IP改编现象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有人说它是破坏创作与创新的罪魁祸首,也有人说它为影视生产打开了一扇通向繁荣之门。其实,此类观点都不免偏颇,说到底IP改编不过是一种创作方式,本身并无是非好歹之分,关键是创作者能否理性看待、摆正心态并将其正向势能发挥到最大化。通俗而言,IP就是“群众基础”,即先期便具备一定社会知晓度的作品。最近,著名导演杨洁的去世再一次引发了大众对于电视剧《西游记》、“《西游记》精神”以及荧屏经典的追忆和缅怀。当年改编自“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不就是一次具有全民号召力的大IP改编吗?且彼时的难度之大、坎坷之多绝非时下可比。因此,现如今某些成为众矢之的的IP作品,实在是与创作方式本身无关,而与创作态度和创作能力息息相关。

  在经过了网络小说改编、经典重拍、韩剧翻拍等一系列尝试之后,国内影视人近期不约而同地开始瞄上了日本IP。日本文艺作品通常以“幽暗的唯美”著称,或是温情、或是极致地深度探寻人心和人性,其能否与中国观众的集体文化认同与欣赏习惯找到契合点,这就要看编创者拿捏和把握的功力。前不久,改编自同名日本电影的《嫌疑人X的现身》在国内公映,在内容呈现上总体来看有得有失。一方面,影片努力再现出原作对于人物微妙心理的描摹,石泓和唐川两个惺惺相惜的天才型男人明处交心,暗处交手,博弈智商,撞击人性,成为全片最值得玩味的看点;另一方面,影片对于悬疑氛围的营造则略显乏力,且某些演员不自然、不贴合、不恰切的表演也成为明显败笔。最近,同样改编自同名日剧的电视剧《深夜食堂》曝光了先导片花,从中依稀可见“以暖胃食物串起的暖心故事”,旨在折射人生百态、市井温情、世态炎凉。在从异域文化孵出的IP改编作品中,消弭文化上的“水土不服”是重中之重,一味效仿和盲目颠覆恐怕都非良方,可取之道是找到异质文化间的精神统一性和情感共鸣点,并对其加以“中国式改造”,不论面对欧美文化还是日韩文化都应如此。

  可以说,IP改编本身并无可厚非,但某些电视剧创作者对此产生依赖心理就不对了。从艺术属性方面来看,IP的盛行,客观上让故事在电视剧开拍之前就为人熟知了,这虽然为剧作聚拢了人气,但也让相当一部分观众,尤其是“原著粉”,对人物和情节没有了猜想和悬念,从而使得以“故事”为本质的电视剧流失了大半魅力,诱导观众只能将注意力聚焦在原著忠实度、演员颜值、细节设置以及一些边缘性问题上。从创作目的方面来看,一些创作者将电视剧看作了获利工具,而非精神产品。为什么有些改编作品明知收视反响绝难媲美原作,甚至极易招来板砖和口水,还毅然决然地被上马生产?很多投拍者无非是想借原作的光环,以透支观众期待心理为代价吸引眼球,以牺牲作品口碑为代价制造话题效应。电视剧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这种投机心理、惰性心理乃至懦夫心理绝对要不得。

  更有甚者,从《芈月传》的编剧纠纷案,到《锦绣未央》的原著抄袭案,再到坊间对某些古装剧涉嫌剽窃的激烈争议,不难看出,缺乏法律制约的“IP热”,就像不受控制的高速列车一样极其危险,其对行业发展能够造成伤筋动骨、后患无穷的巨大危害。IP时代,最宝贵的是创意,最应当受保护的也是创意。亟待健全的相关法律制度,应实现原创者和改编者相互约束基础上的合作双赢。一次次版权纷争事件,既对合理完善的行业法规是一种呼唤,也对影视业界的法律意识的提升起到了警醒作用。(闫 伟)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