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报告文学《小巷总理》研讨会举行
一份文学化的社区工作指南
光明网讯(记者王国平)“这四声怎么这样拗口?一下按倒一下爬起?”20世纪90年代末,40多岁的宁波下岗职工俞复玲,通过招考进入居委会,从事社区工作。习惯了说宁波话的她,为了适应新工作要求,不得不跟女儿学习普通话,“读得结结巴巴,浑身发热”,脾气跟着上来了,一顿抱怨。后来,同是俞复玲,2012年以党代表的身份在十八大小组讨论会上抢着发言,2017年在央视春晚上代表全国文明家庭、全国道德模范讲了话。
讲述浙江省宁波市百丈街道划船社区党委书记俞复玲成长历程的报告文学《小巷总理》研讨会,5月7日上午在京举行。研讨会由文艺报社、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宁波市文联共同主办。
文学评论家潘凯雄认为,一般来说报告文学都是重大题材、重要人物、重要事件,有的只占其一,有的兼而有之。《小巷总理》粗略看来是平凡题材、平凡人物、平凡事件,但平凡背后蕴含着重大的社会问题,那就是亿万人从“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过程中面临的日常生存问题。
顺着作者夏敏、王毅的叙述,读者可以获知俞复玲创造了“365工作法”,也就是全年候、全方位、全覆盖、全心全意地为社区居民服务;就是用心用情地开展工作,要有“毛驴的腿”“婆婆的嘴”“橡皮的肚”;就是遇事了“谁火大谁最大”,火大时不说理,先把火气消了再谈事……
专家认为,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这部作品,不仅是俞复玲的个人传记,也可以视为新时代文学化的社区工作指南,对社区工作的性质和价值进行了一次文学意义上的普及。一批像俞复玲这样的社区工作者,将基层一线涌现出的新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让精神障碍人士、失独家庭、单亲家庭、社会矫正人员、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存,并且为国家社会治理提供了鲜活的一线经验。这是来自火热现实生活的当代中国故事,读这样的作品可以感知、认知当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