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估网络文学:玄幻的前世今生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 正文

重估网络文学:玄幻的前世今生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7-06-21 19:1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开栏语】

  为切实加强网络文艺评论工作,积极推动网络文艺发展,建设主流网络文艺评论阵地,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与光明网共同主办“网络文艺观察”(原名“网络文艺评谈”)网报联动专栏,针对当下网络文艺领域的热点话题积极开展评论。现面向社会征集优秀网络文艺评论稿件,择优刊登于光明日报。投稿邮箱:wenyi@gmw.cn、wyplzg@126.com期待您的原创来稿!

重估网络文学:玄幻的前世今生

  作者:中国文艺评论(北二外)基地执行主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学院教授 李林荣

  科幻、魔幻是小说圈里早已有之的类型标签。在这之外,近年又新增了“玄幻”这一名目。而且,反复、普遍的运用,已使它几乎成了网络小说创作特性的代名词。无玄幻则非网络小说,如果网络小说不沾点玄幻色彩,似乎质地、成色就不够足。又因网络小说是新现象、新状态、新模式,所以玄幻自然而然也成了新技法、新格局、新创意。

  不过细看作品,就很容易发现:凡“玄幻”标签在处,皆古色古香的人、事、境与名、理、趣弥漫之所。仙侠修真、道易禅佛无缝焊接、杂拌拼贴;做派、道具、氛围、格调等,一股脑儿地仿古。在符号、象征、情境的古今序列里,“玄幻”代表的显然是回溯、倒退向古时的一套装置。这套装置摆在当代场景中,不一定真的就有复古、好古和泥古之义,却很直接地表达着对“今”的拒绝。哪怕这拒绝仅仅是暂时的、仪式性的,但毕竟是真实的。

  玄幻之异于科幻、魔幻,辞典释义式的辨析并不能说透彻。因为它原本也不是从这样的辨析中生成的一个词。这正像西方电影里流行多年的奇幻片,在故事类型上,和科幻或魔幻类相比,最多只能从有无凸显科技元素、魔法道具的表象层面加以区分一样。作为一个从实用语境中偶然定型的概念,“玄幻”根本的语义基础或语用功能,是把文学特别是小说的虚构叙事的适用范畴、运作规则,从依托或借用科学技术、神话传说乃至民间故事等公共想象的传统中松绑,释放、转移到作者个人的原型思维中。而作者个人,又在拆解、重组和利用中国本有的、未经现代科学概念体系吞吐、改造的民族文化元典的语境中,求得了自我认同。这样一来,“玄幻”的过程,即成为写作者自证文化独特身份的过程。与西方的科学概念体系一道被提防和拒绝的,还有本民族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拒洋是为了拒同化而保自我,拒神异民间叙事是为了拒群体而保个性。

  就“玄幻”一语本身与小说创作类型的关联而言,网络文学圈里的一种说法是宗香港作家黄易为原点。1990年代中期完成的《星际浪子》《寻秦记》,被认为是黄易作品中“玄幻”一类的开端标志。其中展现的将传统武侠人物及其成长、征战、情仇纠葛的情节推衍到非历史时空,并嫁接或注入玄学、易理等观念的创作手法,连同把人物引进非历史时空的“穿越”情境的设定,在2002年互联网元年之后网络小说逐渐风行起来的潮流中,被大面积复制,形成了文化工业症候明显的网络小说叙事的主套路。

  但“穿越”也罢,玄学、易理的嫁接或注入也罢,表面上似乎从今天指向了过去、从现实回归了古典,实际上,真正的过去和古典却在“玄幻”的重述中失掉了本相。它们原有形态的整体有机性,在“玄幻”的语流中被彻底化解。取而代之的,是“玄幻”叙事者完全基于自我意识的彻底重构,而这种自我意识根本上还是一种变了妆扮的当代意识。恰在这一点上,当今的“玄幻”,与小说仅作为丛残小语、街谈巷议之文而存在的时代,结撰小说的主要手法是“志异”“志怪”,有了遥相呼应的共振关联。担不起大道,或对担当大道有所敬畏、有所规避的写作样式,唯有在仅对个人有意义的“异”于常理、“怪”于常情的边缘体验的表现上,才能找到放心大胆的用武之地。

  而为了呈现这类体验,游离于文明秩序主干之外的异闻怪事,除了在生活中本有的那一部分,更凭借想象和类比,以近似取譬或敷演生发的方式,进一步增殖。由此所致的一脉文风,也即今天所说的“玄幻”。“玄”之为“玄”,不仅因其玄奥,更因其在宏大叙事的主流、共识之外。“幻”之为“幻”,也不仅因其奇幻,更因其对现实事理逻辑的拒绝和排斥甚至超过了科幻和魔幻。科幻多少需要依傍或服从科学常识。魔幻,也离不开人类精神生活或社会群体心理中的大传统和基本信念。这些大传统和基本信念的底色,用荣格的话说,即集体无意识,具象化到作品里,也就是魔咒、法术、神器、宝物等超凡本领或异能物件。玄幻不仅远避科学,遇到可能触及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之类群体意识原型的桥段或场合,也努力绕道而行。玄幻需要借助原型,但它更需要定义原型,而且是尽可能任性和随意地重新下定义。因此它选取的原型多属生成于文本的原型。唯这类原型,既是经典的,又是可更改、可置换其定义的,因为它的创立者也是个体的人。它的经典化过程,本身就是个体思想和个体表达经受不断修改、重构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看,一个玄幻叙事盛行并且广受欢迎,或者更精确地说是更易于传播、更易于获得大众理解的时代,意味着什么?某些主流的秩序和观念业已僵化、风化,失去了值得信任和依靠的价值。因此,一股渴望重新定义这些虚实存在的社会心理巨潮正在奔涌。玄幻小说的天下,并不自由自在,相反,它嵌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把人们面向古与今的一份本该闲适的情思,拧成了一股坚硬紧绷的绳索。(李林荣)

  【相关阅读推荐】

  周由强:坚守与求变: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网络文艺评论

  庄 庸:网络文艺评论亟需“进场”

  夏 烈:网络文艺批评的三个学理支柱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大格局”与“小世界”

  李 春:网络大电影:中国类型电影的实验场

  黄鸣奋:让网络电影为提高信息素养助力

重估网络文学:玄幻的前世今生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这货哪来的》:国人与国货的情感连接

  • 《展开说说》:女性谈话类综艺的新形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