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原主任、研究员 李春喜:
首先表达我对徐棻老师的敬意,该剧让我想起了谢平安导演和孙普协,他们在这部优秀作品上留下了他们辛劳的印记、汗水和成就。
我们在此讨论,是希望取得真实、有启发性的学术交流,从而使得该剧能够臻于完美。国家艺术基金作为综合艺术的舞台,帮助对作品进行打磨,非常有意义,也希望借此能够对主创团队产生有益的启发。
该剧是对原小说的某种回归,叙事主线重新明确了傻子在故事中的份量和定位,因而对傻子的认识成了观察该剧很重要的内容。
与文学是诉诸阅读者的想象不同,戏剧舞蹈更需要具体的动作,需要具体的形象。在这个意义上,是否可以进一步明确傻子的形象定位。在傻与不傻、真傻与假傻、前傻与后傻等问题上,获得观点的认同。
我们首先从作品的人物关系角度观察傻子的定位。作品多处描写了傻子自己、周围的人对傻子的评价,例如太太、傻子的爸爸等等。但是在爸爸主持的家庭会议和特派员的判断中,都将傻子的判断和见解当作了很重要的参考。我们通过剧中的人物关系,观察作品里的傻子。该剧中卓玛认为傻子并不是真的傻,而是“想的很多、想的很远、想的很细,想的周围的我们都没有想的问题”。
第二是傻子自身的动作线,即傻子的行为,如反对大哥屠杀俘虏、设粥棚赈济灾民,争取当土司保护心爱的女人不被放逐等等。通过对傻子在本剧当中行动线的一个粗略的勾勒,使我们感受到了对于傻子角色的定位。
同时,我们也感觉到了作品赋予该人物的哲学隐喻,感受到了强烈的象征意味。“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变成了一粒尘埃。我们怎样通过舞台艺术束缚读者的想象?怎样通过舞台形象表达原小说对于该人物寄托的隐喻象征?
我对该剧有两个希望。第一,我希望能够进一步理清、理顺卓玛和傻子这一对人物关系的情感过程,使两个人物各自的动作以及相互的态度更加准确;第二,我希望全剧在表情理念上,能够更强调内心、情感,强调细腻、细节、真实,比如在罂粟花海中情欲燃烧的过程。
在该剧舞台表演的细节方面,需进一步调整并提高主要人物出场行动的准确性,比如傻子反对杀俘虏一幕中的第一个动作;卓玛高调的表现她猜到特派员送来银子一场等等。
(光明网记者秦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