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桃花诗里春意浓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8-03-28 17:2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诗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向以鲜

  春分已过,天气渐暖,又到踏青的好时节。山间路旁、田野村庄,一树一树、团团簇簇的桃花,令人心旷神怡、精神抖擞,让春天变得明艳动人、生机勃勃。那么多花儿,古往今来,中国人为何酷爱桃花?

桃花诗里春意浓

  从《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开始,桃花就从未开败过:大自然的桃花一年又一年,开了又落,落了又开;语言中的桃花、诗歌中的桃花、却一直盛开着、飞舞着。

  几千年来,中国古典诗词中写桃花的篇章不胜枚举。仅一部《全唐诗》中,以桃花为主题的诗作就有近两百首,如果加上涉及桃花的诗,那就更多了,少说也得上千首。我们熟知的诗人如王维、王昌龄、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刘禹锡、崔护、元稹、张志和等,都写过桃花诗。

  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桃花,也有外国人写及桃花。美国诗人艾兹拉·庞德在《在巴黎地铁站》(杜运燮译)中这样写道:“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据说,此诗是受中国唐代诗人崔护的启发而作。那么,“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很可能就是指桃花。将其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进行比较,的确能发现二者之间的微妙联系,那就是面孔与花瓣的重叠: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很美、很艳、很耀眼,在文学作品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意象。但鲜有哪个国家的诗人,像中国诗人这样高密度、多角度地吟咏桃花,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借古讽今,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创造了一道别具一格的文化景观。

  诗圣杜甫,在成都锦江边漫步时看到盛开的桃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包括“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绮丽的桃花、烂漫的春光让人心驰神往。“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唐代诗人吴融的《桃花》,希望繁盛的桃花世世代代开花结果、造福人类,可谓设色浓艳、立意积极,长期以来流传甚广。“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的《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通过人们在玄都观赏花的事,含蓄地讽刺了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新官僚。在众多吟咏桃花之美的诗作中,笔者更喜欢元稹的《桃花》,“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火红的桃花与雪白的衣裳形成强烈甚至残酷的对比,令人不禁动容。

  桃花固然美好,但美好的花很多,李花、杏花、茶花都很美,中国人之所以酷爱桃花,一定是因为桃花还有其他特质。诗仙李白在《山中问答》中这样写道:“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诗中所写,是何等逍遥自在,何等超尘出世,何等无所牵挂。在这样的时刻,在这样的境界,诗人认为只有桃花可以出场,可以相称。显然,桃花身上有一种仙气——窃以为,这正是中国人,尤其是汉代以后的诗人文人们偏爱桃花的重要原因——短暂而娇艳的桃花,与长生的梦想纠缠在一起,给人仙风道骨之感。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诗中,晚开的山寺桃花活灵活现、天真可爱,为人间留住了宝贵的春天。“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桃花溪》中的桃花,也是仙气十足、惹人怜爱。“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明四家”之一唐伯虎在著名的《桃花庵歌》中,更是把桃花的仙气写得淋漓尽致。

  说起桃花的仙气,怎能忘记陶渊明?一首《桃花源记》,想象了一种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理想生活。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梦想乌托邦,除了桃花,还是桃花。陶渊明之后的许多诗人,都曾做过这样的梦。例如,王维的乐府诗《桃源行》 ,把桃源比作仙源,充满田园生活气息,这从“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便可见一斑。“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南宋谢枋得在《庆全庵桃花》一诗中,把幽静的小庙比作世外桃源,流露了对国土沦丧的忧愤心情。

  热烈奔放、仙气蓊郁的桃花,带来了春的消息。中国历代文人,都在不厌其烦地吟咏桃花。桃花诗里春意浓,谁是最能打动我们初心的那一树那一朵那一瓣?恰如清代诗人袁枚在《题桃树》中所写,“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向以鲜)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捕捉公共议题,回归叙事本位:看微短剧何以强化公共表达

  • 《棋士》:非典型性善恶启示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