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蓬勃发展,但在人口“红利”和影院银幕等刚性增长之余,电影产业仍有待于全面优化和“升级”。如何提升作为生命线的电影质量?如何强化质量提升的保障机制?如何规范电影的全产业链机制?如何建构一种兼顾电影的技术/艺术、工业/美学、技/道特质的“工业美学”原则?如何建设中国电影的新时代?这些都是当下中国电影创作界、学界、业界实践与思考的共同主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北京大学人文论坛召开了以“迎向中国电影新时代—产业升级和工业美学建构”为主题的研讨会。
叶宁(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国电影市场具有极大的潜力。保守判断,中国会在2020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放眼全球,只有中国电影市场还能与好莱坞“一较高下”。
目前对国内电影市场影响最深的是受众偏好。由于身处一线,我们有机会接触到不同时期的电影作品及一手数据,通过对这些作品和数据进行分析,我发现观众更偏向于有创新精神的电影。电影是一项需要与工业深度融合的工业化产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获奖是其次,关键是要占领市场、获取人心。因为中国电影人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没有票房就没有话语权。
对于观众来说,他们显然更喜欢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品。当下中国有很多年轻又富有激情的创作者,但是他们的作品奉行“拿来主义”,“外壳”与“心脏”都是“借”来的。中国故事要回归本土、本真,老老实实地讲好一个故事才是最重要的。2017年现象级作品《战狼2》的成功之处在于人物塑造,电影树立起一个高大的、深入人心的英雄形象,这个人物是一个基于创作思维建立起的角色。此外,电影中的每一个精彩镜头、每一套精美服化道、甚至每一个炸点、每一个泪点都是主创团队一步一步扎扎实实想出来、并且做出来的。
未来还能否出现第二个《战狼2》?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需要现在的年轻人进行培养。谈到培养,最好的方法就是实践。与此同时,电影前辈的“传帮带”也很重要,我们当年经历了“野蛮生长”后留下了很多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这对于即将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电影人而言,犹如荒夜中的明灯,将会引领其走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上。
在未来的五至十年,是中国电影上升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电影的强大需要优秀的电影人,更需要好故事。电影是一件工业化产物,更是一项群策群力、互助共赢的事业。中国电影现下运作的每一个项目背后其实都蕴含着巨大的未知,只要电影人摒弃“拿来主义”,巧妙借助多方资源,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必将不可限量。
(光明网记者石依诺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