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浩月
姜文的2018年新作《邪不压正》定档7月13日。很多人都期待姜文能通过《邪不压正》打个翻身仗,实现口碑与票房双赢,为国产电影正名,为“烂片打不赢好片”提供一个案例。
除了影片宣传期,姜文很少接受采访。姜文爱怼记者是出名的,这让记者们对他又爱又怕。但不少姜文的朋友都说,其实他是个羞涩、内向的男人,怼人有时候只不过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紧张。这么大牌的导演也会控不了场?确实存在这样的可能,“导演姜文”和“普通人姜文”,的确有很大的不一样。
前不久,姜文接受了知识分子许知远的采访,那条采访视频被传播很广,也留下了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和几段令人深思的对话。其中一个是,许知远问姜文,你这么多年遇到最大的失败是什么?姜文把话题转向了母亲,“我不知道怎么能让她看见我做的事情高兴,她老有一种不高兴的样子”。给母亲买房子,她没表现得多高兴,不去住。当年考上中戏,给母亲看录取通知书,母亲却啪的把通知书扔在一边,说“你那衣服还没有洗呢,别给我聊这个。”
55岁的姜文,在谈到母亲对自己的影响时,已经可以做到控制情感,不感伤,不颤栗。可是他在电影里却说到,“我还是个孩子呀!”
在姜文电影里,经常出现有关孩子的描述。《阳光灿烂的日子》本身就是一部充满孩子气纯真的电影,里面的独白,更是以孩子的口吻说出,“慢着,我的记忆好像出了毛病,事实和幻觉又搅到了一块儿……”“我悲哀地发现根本就无法还原真实,记忆总是被我的情感改头换面,并随之捉弄我、背叛我,把我搞得头脑混乱,真伪难辨。”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中有一句台词,“阿廖沙,别害怕,火车在上面停下了,他一笑天就亮了。”阿廖沙是谁?这个名字出自高尔基的《童年》,原著中,阿廖沙是个孤儿,在《太阳照常升起》中,姜文饰演的老唐,房祖名饰演的李东方,黄秋生饰演的小梁,都是缺乏父爱的“阿廖沙”。姜文在该片所传递出来的孤儿困境,也容易让人想到他在童年缺乏的母爱。
到了《一步之遥》的时候,一些影评人不约而同地关注到,舒淇饰演的完颜英向姜文饰演的马走日求婚的那一幕,马走日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说了一句,“我……还是个孩子啊!”这句台词被赋予了诸多的解读,通常影迷们会觉得,这是姜文是对童年情感的不解与追问,也是他拒绝成长的标志性宣言。
于是,从情感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姜文在制作电影、宣传推广、面对公众时的话语与姿态,便不难理解他的“任性”。“任性”是为了被看到,如同一个孩子拿弹弓打碎了一个玻璃瓶,他期待的是表扬而非批评。一直期待得到更多认同的姜文,回击批评的方式是“更加任性”,他成了电影的“英雄”,却一直不改生活的“孩子”本色。这样内外矛盾、甚至内外交困的他,反而成为导演姜文的魅力之一。
“电影里如鱼得水,不拍电影的时候,回到现实,面对的依然是跟十几岁的时候一样的困境。”同样是在与许知远的对话中,姜文很诚恳地表达了他在当下现实生活里仍未摆脱的麻烦。
他坦白的是自己内心的伤痕,无数中年男人为之唏嘘感叹,那是因为姜文的困境,也是无数身处这个年龄段的中年人的困境。但并非每个人都有胆量与勇气,说出那些让自己不愉快的原因。
姜文把对生活、对往事无法达成的和解,转化为拍摄电影的能量,通过虚构的人物在银幕上的奔跑与呐喊,与童年与青少年时那个不被母亲接纳的孩子进行讲和,这个漫长的过程不会结束,那股野蛮的能量仍然在继续生长,它塑造了“英雄”姜文,因为它让姜文保持着创作与感受的敏感性,如此,才会有独一无二的姜文。(韩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