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原院长 刘同春
上个世纪50年代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事迹,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是我们少年时代学习的榜样,这个英雄事迹也伴随着那个年代人的成长。从1965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经典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1975年中国舞剧团的芭蕾舞剧《草原儿女》,到现代京剧、木偶剧、连环画、粉彩瓶等各种艺术形式,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
当下内蒙古艺术学院,是如何用舞蹈形式再现草原英雄小姐妹的艺术形象呢?这是内蒙古艺术学院舞剧创作上的第一个难题。
要把这优美的主题加以发挥,创造出一部伟大的作品,这是个非常艰巨的创作任务。作为总编导的赵明,以他个人的创作才华和主创团队的实力,他选择了用现代人的视觉来结构舞剧内容,使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构思独特,手法独到。他将接近生活的写实和写意的手法巧妙结合,既彰显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又展现出现代审美追求和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全剧呈现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编导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力来构思全剧的舞段。剧中《草原》的一舞段,编导用浪漫的手法表现人与羊和谐共处、相亲相爱的深厚情感,为后面表现小姐妹保护集体羊群而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剧中《暴风雪》的一舞段,编导设计场景转换,一面是父亲和牧民们一起出去寻找小姐妹和羊群,母亲担心着暴风雪中的两个孩子,急得团团转的场景;一面是小姐妹在与恶劣的环境作搏斗时,冥冥之中想到了母亲,想到了家的场景,整个画面充满了情感特征,从中折射出那一代人对家庭的爱,孕育出小姐妹爱集体爱国家的大爱。剧中《课堂》一舞段,编导用穿越时空的手法,当老师在讲述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时,设计小学生们和小姐妹互动场景,让两代人的思想交融,将英雄的故事诉说得更加生动感人,激起当今少年学生强烈的爱国、爱集体爱英雄的情感,这样的处理体现出编导独具匠心的编舞技术。还有一舞段是珠兰圣灯舞,小学生们搭起了像宫殿般的蒙古包,美丽的天使给小姐妹送来了温暖、希望和爱。小姐妹有了这样的精神寄托,就有了不怕千难万险,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编导从草原文化中努力寻找民族符号,为塑造人物形象进行完美地铺垫。编排出精彩纷呈的舞段:马舞、羊舞、草舞、水舞、灯舞,各个舞段浑然天成,展现出一幅幅美丽大草原的画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学校要完成舞台剧的创作、排练、演出的难度太大了,这是内蒙古艺术学院舞剧创作上的第二个难题。
一是学校没有综合的舞台剧创作团队,如:舞美、灯光、音响、服装的创作设计人员都是要外请的,在外请的过程中的各种协调工作非常困难。二是演员全都是在校学生,在创作排练过程中,既不能耽误在校课程的学习,又要排好这大型舞剧,如何平衡课业与演出,这是非常难以解决的事。据说他们只能利用每天下午4点后时间来排练,经常排练到第二天清晨2、3点钟。这样的排练强度会让演员疲惫不堪,情绪低落,需要老师做好思想工作。如果是外出演出,还要把耽误的课程补上。这些都是学校排练大型舞剧要面临的问题。三是学生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需要不停地训练、提高才能达到编导的要求,这给排练的过程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特别是两位主要演员,由于内蒙古艺术学院大胆启用本校蒙古族的老师和学生,这也编导增加了提升演员基本功的压力。打磨的过程是艰辛、痛苦的,用赵明编导的话说,最后呈现在舞台上的小姐妹的艺术形象“堪称奇迹”。就是说,扮演小姐妹的两位演员在排练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塑造好小姐妹的形象,刻苦练习,不断磨合,才有今天这样的舞台效果。四是经费的短缺,我们知道在高校是没有太多的创作经费,这需要立项申请,就是申请到的立项经费也是远远不足的。所以能得到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和基金滚动项目的资助,解决了经费问题,是非常幸运的,他们也非常珍惜。在此期间,他们不断进行修改、打磨、完善,他们在艺术上精业求精的精神令人感动。
总之,内蒙古艺术学院创作的民族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是非常成功的,这是内蒙古艺术学院师生与强大的主创团队“心灵的碰撞和情感交融”的结果,也是全体师生努力奋斗的结果。虽然在创作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内蒙古艺术学院的师生们非常幸运地得到了主创团队“大家”们的指导和训练,学到了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通过舞剧的创作,锻炼了一大批人,舞剧的成长过程也见证了师生们锻炼成长的过程。希望内蒙古艺术学院再接再厉,继续修改、打磨、提升,做出真正的舞剧精品,让全国观众看到的是“永远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光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