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回顾和展望:网络文学历程再认识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 正文

回顾和展望:网络文学历程再认识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8-09-19 17:4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阅读提示】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系列评审揭晓

  作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执行主任 李林荣

  随着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的圆满落幕,会上发布的盘点网络文学20年历程的20项大事记、20部优质IP作品及20个关键词,也将从舆论界逐渐沉淀到有关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专业话语库存,成为今后考察、描述和评价网络文学总体态势和阶段特色的一种参照。其中,网络文学20年大事记,尤其鲜明地体现着立足当下、回顾来路和展望前景的历史脉络与时代意识。

  这20项大事记依时序自远而近排列,但并没有采用每年不落、机械刻板的编年形式,而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着力把握中国网络文学20年进程的关键节点,聚焦标志性的现象、全局性的变化,反映网络文学在整个社会文化繁荣进步的大背景和大趋势下的成长线索。20件大事,涵盖了三个紧密相关的层面:一是网络文学本体的变化,二是管理、规范和引导网络文学的机制、措施的完善,三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艺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的提出。

  第一个层面,也即网络文学本体的变化,在20项大事记中占了9项,分别是:(一)1998年3月《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网上连载,引起读者广泛关注。(二)1999年8月“榕树下”注册成功,催生首批原创文学网站的建立。(三)2003年10月起点中文网在线收费运营模式正式推出。(四)2004年10月盛大网络收购起点中文网等网站。(六)2010年1月手机阅读业务进入商用阶段。(七)2011年网络文学掀起改编潮。(十二)2015年1月中文在线、掌阅、阅文集团等企业先后上市。(十五)2017年5月阅文集团“起点国际”上线。(十九)2018年6月全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超过4亿。

  概观以上9项,中国网络文学过往20年进程中三个最突出的飞跃点清晰可辨:首先,是网络文学传播链的成型——上世纪末,从自发状态和有限范围内的在线传布个人写作的活动中,偶然迸发出了网生文本商业化和社会化传播的热点现象。其次,是网络文学产业化的起步——互联网家庭用户加速普及的2002年过后,在BBS和网站频道形式的网络文学之外,专门经营网络小说的垂直文学网站开始涌现。然后,就是近些年盛行的网络文学IP运营及其国际化。

  虽然不同论者的具体表述还常有不尽一致的细节歧异,但把以上三点视为中国网络文学20年来的三大步跨越,基本已是共识。也正因为跨过了这三大步,今天所称的网络文学,已远不止意味着文学写作及其网络传播,更意味着由此衍生的一整套商业经营模式。而且,就在网络文学最近的这一步跨越中,它的这种商业经营模式已嵌入了有资本力量介入的新媒体行业和娱乐产业格局。

  对此,网络文学20年大事记所涵盖的第二个层面——管理、规范和引导网络文学的机制、措施的完善,可谓适时而对症的回应。其具体内容包括8项:(五)2009年9月《大江东去》获中宣部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八)2014年1月浙江省率先成立网络作家协会。(十)2014年9月“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启动。(十一)2014年12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发布实施。(十三)2015年7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次开展年度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活动。(十六)2017年8月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在北京举办。(十七)2017年11月国家版权局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学作品版权管理的通知》。(十八)2018年5月首届网络文学周在杭州举办。

  以上8项中,(五)(八)(十三)(十六)(十八)这5项偏重于引导,(十一)(十七)两项属于规范。而国家主管部门于2014年实施的第(十)项工作和2018年开展的网络文学专项整治行动,以及(十七)所述,则属针对网络文学全行业的管理措施。比照这些引导、规范和管理之举的出台时间与前述网络文学产业化和IP热的起始时间,明显可以看出两相衔接之近和前后跟进之紧。从事后回顾的角度看,这恰好证明:无论是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还是作为一片特殊的产业领域,网络文学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有序、健康平稳的发展,积极得力的正面引导和严格到位的规范管理起了极大的定向和塑形作用。

  对于这一事实,在这篇网络文学20年大事记之前,还很少有正式的文本和观点予以明确。流行的说法和看法大多习惯把网络文学20年进程的开端或者前半段,甚至全部的底色,指认和形容成一派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野蛮生长。似乎只有在这样一种状态里,才会蓄积起支撑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的强大能量。但实情并非如此。网络文学一路至今大局向好的发展趋势和行业生态,不是偶尔一时而是一贯以来都得益于外部的管理、规范和引导。特别是在网络文学产业化的规模持续加大、力度持续加剧,资本力量的介入和影响也不断加强的近十余年,精准化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管理、规范与引导举措,对于致力网络文学精品生产的作者和网站,实际上已经在立竿见影地发挥权益保障体系的效能。

  20项大事记里的第三个层面,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艺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即:(九)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四)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二十)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整个文艺事业响应“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的时代召唤,弘扬民族大义,担当崇高使命,全面繁荣发展的最好契机。网络文学作为文艺事业的崭新一翼,以它20年来奇迹般的发育、壮大,印证了这一历史契机的可贵,凝聚了这一历史契机的光彩。溯往知今,未来可期。相信在新时代大好形势下,网络文学前方的征途,定会比它的来路更宽阔、更坚实、更具活力和希望。(李林荣)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本日公休》:理去“烦恼丝”,留得真情在

  • 韩松落:道不尽的敦煌故事值得代代讲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