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最古老“大学”问津书院:丹心未央,活在当下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线下沙龙 > 正文

中国最古老“大学”问津书院:丹心未央,活在当下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8-12-02 10: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网武汉讯 (记者郑芳芳)“问津书院远离城区,旅游功能往往大于教化功能。现代书院的教育、移风易俗功能的发挥,要利用网络、电视媒体,突破地理障碍。”在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的采访中,武汉大学教授、博导、国学院副院长孙劲松表示了对问津书院发展的担忧,希望书院能够“活在当下”。诚然,坐落于湖北武汉新洲区旧街街孔子山南麓的问津书院距离武汉市中心近60公里,前有清溪盘纡,后有碧嶂环抱,在安静中颇有一股萧寂索然之味。然而,自带两千余年历史的厚重感,与承继开新的迫切感,让这座中国最古老的“大学”开始重新焕发出奕奕神采。

中国最古老“大学”问津书院:丹心未央,活在当下

  问津书院(郑芳芳/摄)  
  千古问津路,圣贤集大成。问津书院因《论语》中孔子周游列国至楚国孔子使“子路问津”于长沮、桀溺典故而得名,始建于公元前164年至公元前122年间,由西汉淮南王刘安修建,南宋以前称为孔子庙,南宋末年龙仁夫在此首创书院,传播儒学文化,文人荟萃,硕学鸿儒登坛授业。唐代杜牧,宋代孟珙、朱熹,元代龙仁夫、吴澄,明代王阳明等诸位大儒都曾亲临书院,讲学布道。

中国最古老“大学”问津书院:丹心未央,活在当下

  书院内收藏的“问津书院”石雕构件。(郑芳芳/摄) 
  东门署“道冠古今”,西门署“德配天地”。两千余年来,问津书院几经风雨沧桑,屡毁屡建,即废又兴,曾在六年时间里被毁损三次又复修三次,讲学授业却并未停止且得以延展。2012年,武汉市新洲区启动问津书院百年维修保护工程,历时三年恢复了其独特的“后庙前院”、“上庙下学”规制。“一座承载儒家文化的千年古庙得以恢复,一个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平台得以建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武汉市新洲区问津书院管理中心主任陈清平如是说。

中国最古老“大学”问津书院:丹心未央,活在当下

  问津书院博物馆内收藏的道光年版康熙字典。(郑芳芳/摄) 
  问津千年,丹心未央。即便问津书院留存遗迹已十分渺少,但不可否认的是,从琉璃碧瓦、方砖石墙中,从画栋雕梁、丹楹刻桷中,从朱栏曲槛、宫墙护围中,仍能领略到书院作为楚黄儒学文化教育圣地的辉煌,也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在这里延续。

中国最古老“大学”问津书院:丹心未央,活在当下

  问津书院的藏书阁。(郑芳芳/摄) 

  一方面,问津书院仍保存着多块战火中留存下来的千余年前的石雕构件,“问津书院”旧时石匾仍较为完整,多处台阶古迹被玻璃罩封起来展于世人,问津书院博物馆还藏有旧时砚台、残碗、古书等文物,孔叹桥、坐石、桀溺畈、晒书山、回车埠、讲经台等众多历史遗迹也保护完好,为“耕读作家、崇文尚武、忠孝节义、传德报恩”等问津书院文化精神的传承提供了丰富的载体。

  另一方面,为继续传承弘扬求真、求理、求学的书院精神,问津书院致力于发挥教育、培训、科研、传播四大功能,一直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先后分别与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国学院共建问津书院研究基地;与湖北省教育厅合作建立湖北省青少年国学教育基地;建立武汉乡村儒学研究推广中心……除此之外,问津广场每年春秋两季的祭孔大典也生动地展示出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以问津书院为依托,乡村儒学研究学会一直注重传承弘扬问津文化,在学堂、祠堂、乡村礼堂等场所不断开展以宣扬儒家文化为主的活动,致力于推广忠孝节义、敦亲友邻等理念。”原湖北省问津文化发展促进委员会副秘书长、新洲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霍华先在谈到敦亲化民的举措时表示,我们还通过拍电影、演文艺节目、电视报纸专栏等形式,活化传统文化,以此让精神文明进入基层的千家万户。从这一方面来说,问津这座古老的书院可以称得上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问津文化精神,追寻孔子圣迹,陶冶精神情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培训阵地。

  一声问津,千古回响。正如武汉大学教授、博导黄钊表示:“问津书院的精神薪火相传,代代相继,早已成为我们民族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不仅在历史上为荆楚学人和当地士民建立精神家园,作出过独特的贡献,而且对于今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亦有不可忽视的现实价值。”如今的问津书院,已经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地标,正致力于打造文化交流、培训、国学研究实习以及新青年下乡等传播传统文化的广阔基地。黄钊教授认为,“要认真发掘、清理、总结问津书院历史文化遗产,使之在当代实现‘中国梦’和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再放异彩”。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