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南京医科大学 何欢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明确立什么样的“德”,树怎样的“人”。高校德育,必须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培养具有“四个意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与接班人,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高等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融合,对大学生进行全人教育。书院作为教学研为一体的教育组织形式,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存在上千年,可以成为高校探索通识教育、全人教育的新型教育载体。
书院为何能经久不衰
书院,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是与官学相对的私学的一种,或由富商文豪建立,或由大家学者筹款,更多地是集藏书、研究和教学为一体的高等教育机构。书院教学,以自学为主,兼有共同讲习和教师指导等形式。书院区别于官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为了教育、培养人的学问和德性,而不是为了应试获取功名。这也是书院为何能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广为存在、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现代高校书院建制是当今时代全人教育的制度创新与探索
现代书院制通过混合住宿,建立共同的学习生活社区,打破原有学院间、专业间的空间距离,在加强专业知识深度融合基础上,实现通识教育,突出人文环境的熏陶作用,通过拓展学术及文化活动,增进学生间的学习交流。
一个书院相当于学生的一个生活区,除了学院日常学科学习外,学生所有围绕生活、娱乐、社会实践、竞赛、技能提升等学习内容都是以书院为单位组织,打破专业和年级的限制,增进了跨学科、跨年级、跨学院学生间的沟通与思想碰撞。同时,在学业考核上废除原有的选修课制度,取而代之的是书院各项学习活动的通识教育学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随着全球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构建推动,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学生,在具有广博知识背景的同时,更要成为能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的完整健康的人。书院作为传统的教育组织形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再次承担起了立德树人的时代任务,孕育着桃李芬芳。(何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