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湖北省演艺集团 李道国
日前,持续40余天之久的“2018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在昆山落下帷幕。据悉,全国最新普查在册的所有戏曲剧种将会在两到三年内陆续亮相昆山,登上“百戏盛典”这方魅力舞台。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世纪文化工程,对促进和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敢为天下先,走前人没走过的路
戏曲艺术诞生千百年来,以其独一无二的风貌屹立于民族文化之林,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将戏曲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推进,没有哪个国家的执政党将本国民族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的高度来建设,只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府才有此文化胆略和文化担当。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及江苏、苏州、昆山等各级政府有智慧、有魄力、有胆识、有作为,敢为天下先,开戏曲历史之先河,走前人没有走过的戏曲发展之路,做出了战略性规划并付诸实施。
来自全国各地的135个院团参加第一轮“百戏盛典”展演,展示剧种120个,大小剧目156个。从艺人员近万人,现场观众达5万人次,网上关注人数以千万计。无论从规模、时间、参与人数都是前所未有的阵势。
整体性展示,突显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
“百戏盛典”向世人展示的剧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面广,几乎涵盖了我国各民族戏曲剧种和皮黄、梆子、昆曲、高腔、梁山调等等十二大声腔系统的优秀经典剧目。无论是生存状态良好、发展势头强劲的大剧种,还是稀有剧种的“天下第一团”,或是名不见经传、已经边缘化的小剧种;无论是“阳春白雪”——雅到极致的昆曲、汉剧、京剧等,还是“下里巴人”——充满泥土芳香的鹧鸪戏、竹马戏、地戏等,都是戏曲百花园中的珍贵花朵,都有一个同等的展示平台。在百戏盛典的舞台上,南方的内秀阴柔和北方的刚劲豪放相媲美,汉民族的程式化与少数民族的多样性相辉映,历史的经典传承与现代的推陈创新相呼应,绽放出各剧种自身独特的艺术风采,彰显出具有鲜明个性的音乐声腔魅力。
创新性发展,激发戏曲人的艺术活力
早在几年前,原文化部就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戏曲剧种的普查工作,这次“百戏盛典”活动,就是剧种普查收官后一个重大的创新性举措。以前也有过全国性的剧种普查,但只是把普查结果记录在书面上,仅告知全国有多少个戏曲剧种。而这次剧种普查则把“结果”拓展为实实在在的成果展现在世人面前,而且展示的地点集中在中国昆曲的发祥地——昆山,其意义非比寻常。
昆山不仅经济实力居全国县级市之首,文化事业的发展也走在了时代前列,中国第一个戏曲博物馆将落地昆山,中国百戏研究所、百戏公园将也将应运而生。我有幸来到美丽的昆山,现场体验了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活动的隆重景况,亲耳聆听了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生存繁衍的戏曲剧种所发出旳乡语乡音,倍感亲切,备受鼓舞,收获颇多。只有昆山,才能担起“百戏盛典”的重任!作为一个戏曲学者,我为昆山点赞。
有的稀有剧种没出过远门,至多参加过本地市的艺术活动。能够站在全国性的竞技场上展示本剧种的风貌,是每一个戏曲人梦寐以求的。很多非遗传承人把自己的表演绝活展示在“百戏盛典”的舞台上,如阿宫腔《王魁负义》中明镜判官的“双虎牙”,桂剧《打棍出箱》所表现的独门绝技等等,令观众大开眼界,耳目一新,拍手叫绝!很多戏曲工作者展演结束后,激动地欢呼:我们的剧种有救啦!还有的戏曲人展演完毕后,发出了由衷的感慨:早知有今天这么高规格的展演机会,当初就应该把戏排得更好!即将展演的剧团正紧锣密鼓,打磨提升本剧种参展剧目的艺术品质。计划明后年参展的剧种,也在积极准备,苦练基本功,努力把参演剧目打造得更加精致一些,完美一些,戏曲人都卯着劲要到昆山一展英姿。
“百戏盛典”为今后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戏曲人看到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希望,看到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勃勃生机,看到了中国戏曲艺术再一次兴盛发展的美好愿景!
在品味“百戏盛典”给我们带来的审美圣宴时,这种全国性大体量的集中展示,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地方剧种方言的弱化,特别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警惕。有些地方剧种为了传播与交流的便利,把方言道白改成普通话。这样的改变从表面上看是让观众听懂了,但对剧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危机。语言和音乐风格不统一、不协调,弱化了本剧种音乐的独特性,削弱了剧种的总体风格。声腔是剧种的灵魂,语言是音乐的母体。声腔丢弃了方言,就失去了剧种的特色、异化了剧种的风格,就会造成因语言同类而形成声腔风格的同质化,损伤剧种声腔的根基。
二、 戏曲在地区发展中不平衡,特别是一些稀有剧种,没有形成生存的环境和氛围。从参展剧目情况看,有经过实践检验由老一辈戏曲人传承下来的原汁原味的经典剧目,有经过修改打磨提升的新编传统剧目,也有扭曲经典、应付式的剧目。通过这次展示比较,成熟剧种与部分稀有剧种在艺术水准上差距十分明显,有的剧种根本就没有形成规模,起码的演出基础条件都不具备。这说明少数稀有剧种在当地没有引起重视,缺乏剧种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也与院团负责人的领导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有密切关系。在没有理清发展思路的情况下,仓促上阵,就会留下不可挽回的遗憾。希望这次展演的主旨和交流,能为改变这种状况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稀有剧种的骨干创作力量薄弱,本土的编剧、导演、作曲、舞美设计等严重匮乏。主创人员通用的现象,在诸多剧种中比较普遍。由于主创人员对剧种缺乏深入的了解,剧种的特色就难以得到凸显。特别是戏曲作曲,本地没有就请外援,殊不知,外援不熟悉方言,不了解当地声腔特点,势必会在创作方向上走偏,弱化本剧种的音乐风格和声腔特色,从而创作出来的戏曲音乐不伦不类,找不到本剧种的影子,迷失了自我。
四、“天下第一团”剧种缺乏竞争力。稀有剧种在当地独一无二,没有比较,没有竞争,自以为是。这次展演活动,暴露了一部分稀有剧种艺术质量严重退化的问题。演员表演没有基本功,演唱缺乏对特色、风格以及表现力的追求。“第一团”的独特性得不到有艺术表现力的张扬。于是,缺失了“第一团”剧种风格的独特性和竞争力。
“百戏盛典”为戏曲人提供了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崭新天地,焕发了戏曲人的艺术青春,促进和推动了戏曲艺术的繁荣和发展。随着各级政府对戏曲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强和“百戏盛典”活动的不断推进,戏曲剧种的生存发展环境会进一步得到有效改善,剧目质量会越来越高,戏曲人的精神面貌会越来越昂扬。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戏曲蓝图,会逐步得以实现。(李道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