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武林怪兽》,披着武侠外壳的闹剧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武林怪兽》,披着武侠外壳的闹剧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1-03 09:4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李言

  当下,香港电影与内地电影呈进一步融合之势。因拍摄《无间道》三部曲名声大振的刘伟强导演,北上寻求更多发展可能。无奈近几年因水土不服、文化差异等缘故,这位曾经的天才导演并未取得应有的轰动。前几年,翻拍原邵氏《血滴子》折戟沉沙,后续的《澳门风云》系列虽票房大卖,也同样未能挽救刘伟强电影质量江河日下的颓势。

《武林怪兽》,披着武侠外壳的闹剧

  刘伟强显然是有武侠梦的,无论从《古惑仔》中的现代帮派江湖展现,还是《风云》中的武侠异世界的勾勒,江湖情义和道义秩序都是其电影的内核所在。凭借着《无间道》对正邪界限的拆解,刘伟强更是踏入香港顶级导演行列。对犯罪片的掌控和拿捏,也让他的风格变得冷峻和犀利,无奈在犯罪片这条路上顺风顺水之时,跨类型对喜剧片的尝试,却成为他后续电影失控和崩塌的关键。

  烂片效应如多米诺骨牌一般从《血滴子》延续至《武林怪兽》。在《武林怪兽》中,我们看出了刘伟强把侠义传递给观众的迫切感,无奈在怪兽、魔幻和喜剧等各种调味品的冲击下,电影宣扬的主题被撕得支离破碎。最终男主角封四海以说教的口吻陈述江湖道义,在一片插科打诨和嬉笑怒骂中,强行插入的鸡汤被观众的笑声淹没。

  《武林怪兽》是一部典型的喜剧武侠片,在尔冬升的监制下呈现出另类的戏谑。正剧和闹剧的不兼容、武林和朝堂的不兼容、武力值之间的巨大落差,甚至人物角色的崩塌,皆让电影的核心价值无法被树立,核心思想未被完好传达之外,额外元素的大量堆砌更是淹没了若隐若现的主线。

  其实,《武林怪兽》本可总结、借鉴去年徐克和袁和平惨淡收场的《奇门遁甲》的经验,可却步了其后尘。两部电影皆在武侠之外增添了武力之外的不稳定角色,未知物的闯入不但未化解本身片段的无聊,而角色能力的失控却破坏了江湖秩序的平衡。武侠只不过是一道摆设,徒有其表、未见其髓。

  武侠本该是被端起来的,一个严肃的江湖才配得上真正的武侠,显然电影《武林怪兽》从开始到结尾都未给武侠正名。《武林怪兽》只是借了武侠的外壳,在开端效仿了《碧血剑》的壮志豪情,江湖侠客和各大门派纷纷出山涉险、对抗官府,并加入到义军反抗的洪流中。可在利益至上的观念下,“侠”被金钱拆解的体无完肤,一道官府的通缉令便可让侠迷失心智,这即非侠客之本心,更非江湖之道义。

  无奈在叙事崩塌后,中段便以喜剧段子串联起随后的大量情节,在尔虞我诈和互相算计中,人物的浅显和单薄显露无疑。无论是陈学冬的甄剑也好,还是包贝尔的武柏也罢,其微弱的正义感只是在极端环境下才被迫显现,而侠之本心却无法在电影中寻迹。最终在喜剧无法让结局自圆其说时,让魔幻生物登场草草收场这一出闹剧。侠本该是救民于水火的,可家国道义却沦为私人恩怨,《武林怪兽》的格局显得太小了。

  表面上是一部电影的际遇,实则展现了香港类型电影的整体气象。随着90年代香港电影的衰败,武侠电影亦不可避免。面对狭窄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北上的刘伟强不得不在喜剧和武侠间寻求新突破,无奈羽翼未丰、空间有限,所创作的电影无法展现出一部武侠片应有的底色。随着新派武侠小说大家的接连逝去、当下武侠原创IP的持续羸弱,香港武侠电影的质和量皆受限制,显然《武林怪兽》则是在大环境下的牺牲品。

  香港武侠电影在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后,已陷入了一个死胡同。随着武侠正剧吸金能力减弱,另类拆解的喜剧武侠却俨然成了主流。当观众在电影院屡次对喜剧武侠产生视觉疲劳之时,后续票房的扑街、口碑的下滑及新项目的偃旗息鼓已不可避免。

  庆幸的是,《武林怪兽》展现了诸多向经典电影致敬的桥段,包括客栈情怀、甘十九妹装扮、鳌拜式逼针大法、类《东成西就》的内力比拼,还有武功绝伦的无敌太监,这也算是给港片迷们仅有的一点心理宽慰了。在金庸先生离开后,真正的武侠或许只能存活在记忆中了。(李言)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詹 丹:一本生活与心灵之书的作文年选

  • 闫 伟 李慧敏:一堂“大语文课”的进阶之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