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流浪地球》为何让人眼前一亮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流浪地球》为何让人眼前一亮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2-12 15:4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歌剧》杂志主编 游暐之

  今年春节档,科幻片《流浪地球》让人眼前一亮,被誉为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除了在视觉、表演上达到了国际水准,该片还有一个关键特质,那就是唤醒了一种科学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让中国人更深地认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最近,网络上关于科幻的讨论、关于科学家的视频迅速增多。谁敢说今天的幻想就不会是未来的真实?

《流浪地球》为何让人眼前一亮

  片中,韩子昂有句台词,“那时候的人最关心的是钱,没有人关心太阳”。如他所言,生活安逸时,许多人的思想和视野容易变得狭隘,比起国事、天下事,往往更关心眼前的一亩三分地。除了吃喝拉撒,还常常自寻烦恼,纠缠在嫉妒、不平、无病呻吟等庸人自扰的情绪中。听到这句台词,笔者突然感到了一种危机。是啊,作为凡人的我们,怎能知道茫茫宇宙的变迁,怎能预知地球、太阳的未来?虽然我们常把“明天太阳照常升起”挂在嘴边,但如果明天太阳不再升起,人类和地球将何去何从?

  《流浪地球》绝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贺岁片。相反,其悲剧氛围相当浓厚。所谓的悲剧,并不只是片尾刘培强驾驶着飞船主仓与木星相撞的那一刻,而是从开场就注定了。夜幕下,茫茫海边,刘培强和年幼的儿子刘启、年迈的岳父韩子昂交代着后事。习习的海风,露营的帐篷,亲密的父子,躺椅上悠闲的老人……从场景来看,并不会让人感到即将到来的危机。然而,几句简短的对话,就让观众意识到,深夜海边的这三个人,并不是在度假,而是在进行一场相聚无期的悲情告别。

  故事中,太阳即将爆炸,联合政府启动了“带着地球远离太阳系”的宏大计划。刘培强是前往太空航天空间站执行这项计划的一员。因为要远离太阳,人们没有办法在地球表面继续生活,于是联合政府建造了地下城。然而,地下城空间有限,只能通过抽签决定谁能进去。刘培强因为工作关系,拿到了地下城的两张准入证。这个家庭,将有一个人没机会进入地下城,她就是刘培强因生病而成为植物人的妻子。他替妻子做了决定,放弃了治疗,以便自己可以安心地去太空执行任务,岳父能带着刘启到地下城无所牵挂地生活。

《流浪地球》为何让人眼前一亮

  这样一种生离死别的残酷,在片中仅通过刘培强的一句台词“爸,对不起”和一个简单的画面就完成了。但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才逐渐体会到刘培强和韩子昂当时深深的痛楚。事后,刘启一直对父亲的这个选择耿耿于怀,十七年间父子不能相见。表面上看,刘启对父亲充满怨怼,但其实时时刻刻都处在对父亲的思念和牵挂当中。所以,十七年后的大年初一,刘启想方设法回到地面上。因为这天,据说是离木星最近的一天,也是刘培强工作期满返回地球与家人团聚的日子。

  此时的地球,已经满目疮痍、面目全非。但对于依然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来说,这里是唯一的家园。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太阳要爆炸,地球已不适合人类生存,为何不抛弃地球,运用科技手段,打造一个“诺亚方舟”,把人运到别的星球?这似乎比拖着地球踏上漫漫流浪之旅更容易。在刘慈欣的原著中,对此有着明确的解释。最快的飞船到距离我们最近的有行星的星系,至少也需要17万年时间。而飞船的规模太小,无法维持长时间的生态系统。因此,把地球带到距离较近的恒星旁边,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带着地球去流浪”,是中国人对故土和家的深厚感情,是人类守护家园的一次空前壮举。没有人知道2500年之后,地球是否真的能找到一个新“家”,但人类依然会为这个渺茫的目标而一代代努力着。由此,我们就更能体会在影片中,为何刘启重返地面的时间是大年初一了。因为这天,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对中国人来说极其重要。“无论千里万里,都要回家团聚”,是每个中国人对于春节深入骨髓的传统观念。刘启盼望这天能够与父亲重逢,刘培强也盼着这天回到地球与亲人团聚。但是,父子俩以及韩子昂都没有想到,就在这团聚的期盼中,命运已经把他们推向了永别的境地。

《流浪地球》为何让人眼前一亮

  刘培强一家,只是在这个遥远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个体。其实,从流浪计划启动开始,为着这个目标死去的人就已不计其数。当木星的吸引力足以让地球毁灭时,联合政府不得不命令空间站放弃地球,因为空间站已储存了几十万个人类的受精卵和植物的种子。联合政府的意思是,即使地球毁灭了,只要人类和植物的种子还在,将来有合适的星球,一样可以繁衍生息。但是,刘培强违抗了这个命令。他作为航天员、科学家,尤其是作为一个人,深知人类的繁衍并不是种一棵树、一盆花那么简单。如果仅有种子而没有文化和精神的传承,那么由这些受精卵诞生的只能是与人长得相同的动物,却不一定能成为人类。真正的人,不仅有肉体,还有精神。

  另外,刘培强之所以抗令,最关键的一点是因为存有私心。这也是本片最有人情味之处。刘培强唯一的儿子刘启,就在即将毁灭的地球上,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儿子死去。当他在空间站通过电波泪眼婆娑地和儿子道别时,我们深深体会到,真正的父爱就是这样:如果我的死能够换来你的生,我将在所不惜!刘培强拯救了地球,拯救了人类。虽然他的英雄行为与私心不无关联,但没有人会觉得这种选择不够高尚。因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爱,怎么还能爱全人类?

《流浪地球》为何让人眼前一亮

  值得一提的是,《流浪地球》的悲剧气质是通过富有喜剧色彩的铺垫完成的。比如一开始的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讲什么是希望,一个女生用夸张的口吻说“希望是钻石一样宝贵的东西”。对此,不仅韩朵朵一脸不屑,就是观众也会跟着笑出声。然而,在最危急的时刻,韩朵朵撕心裂肺地喊出了“希望真的是钻石一样宝贵的东西啊”。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此时此刻的绝望和悲哀。

  再如,刘启开车时系统发出的提示语“北京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也耐人寻味。这段提示语,在片中出现过三次。前两次都让人忍俊不禁,有种苦中作乐的幽默感。第三次响起时,观众却再也笑不出声。因为此时,姥爷韩子昂已永远留在了冰封的上海中心大厦。失去亲人、失去家的刘启和韩朵朵再次坐在车里,听着这句提示语,流下了悲伤的眼泪。

  在思想内核、故事情节、整体呈现上,《流浪地球》另辟蹊径,主动摆脱套路化、工业化的痕迹,从某种意义上说,比不少好莱坞大片都更胜一筹。常言道“有为才有位”,这句话对于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适用的。《流浪地球》的成功,让我们对国产科幻电影多了一份期待!(游暐之)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本日公休》:理去“烦恼丝”,留得真情在

  • 韩松落:道不尽的敦煌故事值得代代讲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