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地久天长》充满中国人情味儿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地久天长》充满中国人情味儿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4-09 13:2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杨 健

  《地久天长》是第六代导演王小帅执导的第十二部电影,在第69届德国柏林电影节上,主演王景春、咏梅同获最佳演员银熊奖,创造了中国电影新纪录。全片近三个小时,涉及两个家庭、两代恩怨。影片伊始,导演就定了一个悲凉的基调。随着家中独子刘星的溺水身亡,刘耀军、王丽云夫妇从此过上了停滞的生活。正如刘耀军所言,时间已经停止了,剩下的只有慢慢变老了。光影中,导演以平实的镜头,为观众带来了四季、三餐、两人、一生的故事。

《地久天长》充满中国人情味儿

  片名“地久天长”,取自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刘耀军和沈英明的友谊,王丽云和李海燕的友谊,从年轻到年迈,几十年不变。青年工人刘耀军和沈英明两家,原本是知交。他们的儿子刘星、沈浩,也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这样的情谊和缘分,让两家人无比珍惜。但在一次郊外嬉戏中,刘星意外身亡,彻底改变了两家人的命运。后来,沈英明得知刘星的死是沈浩造成的。他拿着菜刀来到刘耀军家,表示愿意“一命抵一命”。刘耀军当时就选择了友谊,放弃了仇恨;选择了接受,放弃了报复。全片贯穿着《友谊地久天长》的旋律,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坚如磐石的友谊。然而,这份友谊太过深沉、凌乱和萧瑟,以致于让人不敢提及“友谊万岁”这样的字眼。

  刘耀军和王丽云伉俪情深、相爱相守,同样令人动容。王丽云步入中年,由于强行堕胎导致不孕,之后又经历了下岗、失独等困境,依然坚韧地活着。现在,她以女性的第六感,敏锐地发现了丈夫和年轻女孩茉莉之间的暧昧情愫。她没有搜证,没有问责,更没有当面对质,而是留下一封信,决定自行了断。王丽云的自杀意向,绝不是逃避而是一种成全。她服毒后,被刘耀军及时发现,送到医院抢救了过来。刘耀军的悔悟,源于对妻子的忠诚、对爱情的忠贞、对自我的忠实。

《地久天长》充满中国人情味儿

  除了友情和爱情,亲情一样地久天长。刘耀军夫妇与亲儿子刘星、领养的孩子周永福、朋友的儿子沈浩之间的亲情,感人肺腑。刘星去世后,他和父母的全家福照片一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周永福离家出走,刘耀军夫妇冒雨寻子,在大水侵占的家里,浮出了这张照片。它的出现,印证了刘耀军的一句话:即便养子再像刘星,刘星也已经死了。儿子是刘耀军夫妇的爱情结晶、生命延续,这份爱不容替代。巧妙的是,在刘耀军见过茉莉之后宿醉的晚上,这张照片再次出现。第三次,当刘星的容貌定格在晴空下,这份父爱已无需用言语来表达。照片留在了刘耀军贴身的口袋,成为随时随地都能实现的团聚。

  电影的故事梗概很简单,一对失独夫妇为了彼此,隐忍地活下去,最终选择落叶归根。三小时,三十年,展现的是主人公的原谅、接受与慈悲。刘星的去世,放在社会新闻里,可能只是一个标题“男孩水库溺水身亡,竟是同伴唆使所致”。可如果放进一个家庭,失去的就是一条鲜活的生命。玩笑不加设防地降临,刘耀军夫妇只能选择接受。刘星溺水身亡后,沈英明夫妇也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全家人一起,请求刘耀军夫妇的原谅。但原谅不是一句简单的“没关系”,也不是对凶手的直接审判,更不是简单粗暴的“一命抵一命”。原谅需要时间,需要主人公在面对悲恸时寻求自我救赎。即便已经选择原谅,接受则需要更大的勇气。

《地久天长》充满中国人情味儿

  沈浩的一时过错,造成了一生悔恨。出事时,他还是个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他被父母挽着手,突然大哭,没有任何解释,这是一个孩子的道歉。成年后的他,选择向刘耀军夫妇主动说出真相,这是一个男人的道歉。刘耀军夫妇失去了一个孩子,不想再毁掉另一个孩子的一生,他们选择了包容与慈悲。仇恨不能让刘星复活,而爱能。人到中年,刘耀军接连失去二胎、儿子、养子。时代背景,像全片阴冷的色调一样笼罩着他。他破碎的血肉,像高美玉手里的磁带一样,只能在时代的车轮里被挤压。刘耀军说,都这样了,我们还有什么不可以面对的呢?于是,导演用三小时来祭奠他三十年灰暗的生活,也用三小时成全了他怀念的方式。

  电影《地久天长》不仅给观众讲了一个虐心的故事,还用教科书般的镜头,完成了对人物内心的生动诠释。当王丽云给刘耀军送饭时,摄影师再次安排了固定机位。王丽云剥蒜瓣,刘耀军吃饺子。明明在晴空下,明明在开放的户外,两人却始终喘息在自己的情绪里。如果没有回忆的碎片,他们将活成一张定格照片,完美诠释“时间已经停止了”这句话。电影镜头,就像刘耀军和王丽云的脉搏、心跳。他们心如死水,镜头便一成不变;他们欢呼雀跃,镜头便行云流水。观众也在动与静之间、梦与醒之间、忘却与铭记之间、现实与回忆之间,体会着这一家人命运的跌宕起伏。

  导演王小帅沿袭了一贯的摄影风格,不浮夸,不做作,使得全片呈现出一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感。三小时电影,三十年岁月。电影《地久天长》选择了时间模糊却跟人物情感命运相关的切片,在友情、爱情、亲情之间,在原谅、接受、慈悲之间,用克制的镜头酝酿出专属中国人的人情味儿,它意境深远,它世代传承,它地久天长。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地久天长》充满中国人情味儿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刘上生:宝黛之恋“情”“理”矛盾的艺术处理

  • 戏曲微短剧:中华戏曲创新传播的新范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