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记录尘封历史,让老兵精神薪火相传
——访青年艺术家贺飞
“这下我可以死了,这下我可以安心地死了……”一位刚刚被志愿者发现的94岁老兵在领到慰问金后感慨,“我无怨无悔,保卫国家是每个中国人的义务。”
在被问到为什么要参军抗日时,定居云南腾冲的山西八路军老战士回忆起哥哥被日寇砍头的情景仍然泣不成声。
尽管身患老年痴呆,且行动不便,但年迈女兵的军礼仍然干净有力,不失军人尊严……
这一幕幕令人潸然泪下的场景,是西南民族大学青年摄影教师贺飞在创作《山河之爱》抗战老兵肖像系列作品时亲身经历的。四年间,他用手中的相机为124位在世的抗战老兵拍摄人物肖像。
摄影《山河之爱》
贺飞的爷爷14岁就参加红军,南征北战一辈子;他的父亲从事抗战方面的研究工作,发掘整理了大量关于抗战的文史资料;而他则选择用影像记录抗战老兵。贺飞说,拍摄《山河之爱》抗战老兵肖像,是他们家族的使命和任务。
“在中国最危急存亡的时刻,是老兵们站了出来,履行守土之责, 他们是70多年前那场伟大的卫国战争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的精神需要得到继承和发扬。”为了让年轻一代不忘初心、牢记历史,贺飞决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这些老兵。
“起初,我也没有明确的思路,只是凭着一股子热情,想要把老兵们记录下来。但随着对历史更深入的了解、素材的不断积累,逐渐发现了自己在影像叙事上的不足。”之后,贺飞便开始寻找展现宏大题材的表现形式。在经过多次尝试后,最终确定用“墙”这一概念,突出老兵们的整体性,并在每个鲜明个性中寻找军人的共性,加以突出。“老兵虽老,荣光犹在。当老兵们的肖像组合成为一面墙的时候,仿佛是将革命精神得以汇集统一。”那一刻,贺飞的心被深深震撼了,他找到了拍摄这组老兵照片的意义。
整个拍摄过程充满了各种艰辛。老兵们大多年岁已高、行动不便,拍摄极其不易,但相较于拍摄,最大的难点莫过于寻访老兵。从家乡保山开始,贺飞先后跨越两万多公里,多次前往畹町、德宏、腾冲等地,以及怒江西岸等当年血战前线,往来于云南与四川之间寻访老兵。为了寻找更多在世的老兵,他通过四川、云南等地的民政、统战部门和志愿者协会以及各种民间组织寻找老兵的线索,再请向导带路。有的老兵住所偏僻,少有人探望,通常需要提着笨重的器材步行于泥泞的乡间小道上许久。而见到老兵的那一刻,老兵们惊喜而又感动的神情,让他觉得付出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贺飞近照
在四年时间里,贺飞共寻访拍摄到124位老兵。这些老兵,有的刚刚拍摄结束就匆匆离世,有的已经失语,有的已生活不能自理、生命垂危……麦克•阿瑟将军说过“老兵不会死,他们只是慢慢凋零。”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让贺飞的《山河之爱》项目得以继续,令老兵们的热血故事得以传颂,让老兵们的爱国精神火种得以延续,让这样的历史温暖、感动更多的人。《山河之爱——抗战老兵肖像》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滚动资助。国家艺术基金的认可,增强了贺飞的创作信息。每次遇到困难,他都激励自己履行民族精神的传承义务,赋予创作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
对贺飞来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认可,远不是终点。他计划继续以抗战精神为核心进行创作,让历史精神遗产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与传播,唤醒沉睡在历史中的激情。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老兵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希望如今这座纪念碑在记录历史的同时,也能照亮未来的爱国之路。(光明网记者崔益明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