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要立足于历史语境和艺术策略来评价贾宝玉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要立足于历史语境和艺术策略来评价贾宝玉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6-03 09:2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名家评红楼”系列评论】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 詹丹

  对《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评价之困难,脂评曾以一连串的“说不得”来感叹,所谓“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不肖,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账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说不得好色好淫,说不得情痴情种”。不过,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说不得”,脂评到底还是引用他所认同的“情榜”评价宝玉为“情不情”,以为其对世间无知无识之物,都能以一段痴情去体贴。据此,说宝玉为“情痴”,或者如当代人所谓的“暖男”,大概还不至于归入“说不得”之列。

要立足于历史语境和艺术策略来评价贾宝玉

  不过,日前有人发文《暖男的爱仅仅如此》,对作为暖男的贾宝玉大加笔伐,认为“贾宝玉就像一台中央空调似的向外辐射他的暖,对世间女子尽心爱怜呵护,可除了‘有心’之外,他的爱浮于表面,能量极低,甚至反而给女孩子们带来灾难”。作者分析,贾宝玉在金钏自杀事件中缺乏担当,而对他挚爱的林黛玉,也不过是“你死了我做和尚”,“无论话语还是行动上他从没有向着更好的结果努力过”,没有“我争取让我们好好活”的选项。从表面看,这些话有部分道理,但细究起来,恰也是对浮于人物表面言行的一种判断,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其认为“晴雯的死亡,在王夫人那里成了‘女儿痨’,在宝玉那里则是做了‘芙蓉花神’,一个丑化,一个美化,但本质都是通过自我欺骗来获得心安”,却不知丑化和美化之间有着嫌弃和关爱的情感区别。这里,故意忽视这一区别,貌似深刻地揭示了人的行为动机中有自私的一面,结果如先秦的韩非一样,基于性恶论而把所有人都归到无差别的自私一类,完全抹煞人的阳光的、利于他人的积极心态,其实正显示了论者自身的消极。

  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具体到《红楼梦》这部小说,类似的判断其实深刻地反映出,该论者不理解当时的社会语境,也缺乏对曹雪芹独特艺术匠心的体会。

  《红楼梦》围绕着贾府这样的贵族之家展开贾宝玉等人的故事。传统社会无往而不在的礼法制度,主奴有序、男女有别的等级秩序,也在贾府众人的日常生活中有全面体现。虽然不少学者把《红楼梦》归入“才子佳人”小说的谱系中,意在强调《红楼梦》中也发生着以贾宝玉为中心的男女恋爱故事,但这样的恋爱故事与传统“才子佳人”小说的貌合神离,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复杂的。第五十四回回目中的“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突出贾母听才子佳人故事时来一番反驳,我们当然可以认为,是对才子佳人故事模式化、俗套化的反驳,也体现出《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俗套情节的一种超越,等等。但问题并没有这样简单。因为贾母据以反驳的,是她对一个大家族的环境以及受环境制约的“才子佳人”的认识,认为双方既不可能也没机会相遇,即便相遇,佳人也不可能马上想到终身大事。贾母看到了这种故事的虚假、污秽以及对礼教规矩的破坏,并严正声明这样的事自己家里不可能有,这样的故事也不会让自家小孩子听,其实正表现出作者认识现实的清醒眼光。

要立足于历史语境和艺术策略来评价贾宝玉

  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为何有可能相遇,并且发生了那么复杂的情感纠葛?对于这样轰轰烈烈的貌似“才子佳人”式的恋爱故事,长辈为何就不知道了?难道这是以老祖宗为代表的长辈们的“灯下黑”吗?是老祖宗一时犯糊涂吗?

  其实不然。因为作者是通过把人物年龄低幼化的艺术设计策略,来为他们找到了一片生存空间。

  第二十五回,宝玉中魔发狂,一僧一道前来相救,道是“青埂峰下别来十三载矣” 。据周绍良先生的实际推算,误差一年,应为十二岁,而黛玉比宝玉小一岁,则为十一岁。这个年龄段,从第十八回开始,到第五十三回结束。宝玉十三岁的年龄段,从第五十三回开始,到第七十回结束。也就是说,贾宝玉十二三岁的年龄和林黛玉十一二岁的年龄,是全书展开的大半部分。

  也正由于人物年龄小,所以尽管在小说中,已经写到了他们为了真挚的爱而在甜蜜又痛苦中煎熬(如第二十九回,因两人心里早存下一段情思,为了张道士与宝玉说亲的事发生了争吵,并且在争吵中加深了理解,感情趋于牢固),但在旁人看来,这样的争吵只是儿戏。就像凤姐说的:“也没见你们两个人有些什么可拌的,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越大越成了孩子了。”在这里,凤姐是完全把他们作为孩子来看待的,把他们的行为视为孩子之间的顽皮和喜怒无常,根本没朝恋爱这方面去想,其他家长也没朝这方面去想。清代的李渔在短篇小说《合影楼》中写到一位管公,以为圣人所说的“男女授受不亲”是专对至亲而言,若是陌路人,根本就无见面的机会了,哪里还谈得上“授受”。这样的别具只眼,也说明了当时的上层社会对男女交往的那种如临大敌。在日常生活中,做家长的自然会防微杜渐,不会允许他们有这样的自由天地,不可能为他们提供相处在一起来恋爱的机会。但是,唯一的例外是,他们还太小,小得让人失去任何的警惕,根本不把他们已经被点燃的轰轰烈烈的爱情火焰,视为一种真诚而又认真的情感流露,而仅仅认作是一种儿戏。

要立足于历史语境和艺术策略来评价贾宝玉

  也许,作者有意要在贾宝玉等人的身上尝试一种年龄错位的笔法,所以,当他还在七八岁时,也就是《红楼梦》的第五回,作者就安排他神游太虚幻境,并在警幻仙子的引领中,与一位鲜艳妩媚如宝钗、风流袅娜如黛玉的兼美结为人生的爱侣,从而在象征的意义上完成了成熟。换言之,在儿童的躯壳内,他,以及大观园其他女子的心灵,以一种秘密的方式在逾越常规地发展,以表现作者对情感的理想性吁求的一面。

  然而,作者也没有回避问题的另一面。也正是在贾宝玉等人思想行为现实化的过程中,儿童躯壳的局限,现实中的种种限制必然会使其面临困境,这既是思想现实化的困境,也是逻辑化、艺术化的困境。

  儿戏当然可以使贾宝玉等人为自己的逾越规矩、离经叛道找到宽容的借口,但儿童也必然意味着人微言轻。没有地位、不被重视是贾宝玉时常流露的苦恼,自己挨打不但不可能反抗,连逃避都不许。而金钏被斥、晴雯被逐,他或者一溜烟逃走,或者呆在一边干着急。平心而论,要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来担当确实也难。大观园固然能够视为他同众姐妹自由的天地,但也未尝不可以看作拘役他们、使他们行动不得自由的牢笼。所以,每逢贾宝玉有机会走出大观园时,总带给他深深的喜悦和激动。

  正是从现实语境与艺术策略的相生相克中,我们才发现了作者塑造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的全面复杂性和深刻性。而有些读者,把一顿无形的板子打在他头上,让自己和贾政一类的家长来对贾宝玉形成两面夹攻之态势,由不得要让作者发一声“谁解其中味”的浩叹了。(詹丹)

 

  要立足于历史语境和艺术策略来评价贾宝玉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从“有限”到“无限”,演技综艺的生态进化论

  • 周才庶:从《我的后半生》看“后半生”叙事的浮与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