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网络剧的类型发展及价值导向反思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网络剧的类型发展及价值导向反思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7-02 09:0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 戴 清

  伴随媒介融合的深化、视频网站的壮大,网络剧已迅速从电视的补充地位跃居至主流地位。与传统电视剧相比,网络剧在题材定位上更加注重满足年轻观众及女性观众群体的审美品味与需求,即网络所说的“年轻向”“女性向”偏好。由此,网剧类型更加趋向多元丰富,悬疑、探险、罪案、律政、冒险、科幻、玄幻、校园、古装等各类题材百花齐放,网络剧的新类型元素也成为助推类型剧发展的新引擎。网络剧类型之多样、表现内容之丰富,一时间繁花乱眼,其中的创作经验对探寻网络新业态产业链的运作机制及其规律有着深远的意义。

  网络剧中的青春文化、励志文化在年轻观众群中有着较大影响。如2018年由网络文学改编的都市题材剧《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2018“年度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活动当中”获优秀作品的《拥抱谎言拥抱你》和《挚野》,都显示了网络剧积极向主流文化靠拢合流的正面价值导向。

网络剧的类型发展及价值导向反思

《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

  同时也亟需正视和反思网络文艺在发展过程中伴生的症结,反思其价值导向。网络剧大多改编自网络文学,承载着各种各样的网络亚文化。网络文学带有鲜明的快餐式流行文化品格,生产机制迥异于传统文学,它改变了文学艺术的版图、突破了传统文学的边界,改变了文学的传受方式与美感样态——从传统美感所追求的“悦志悦神”已逐渐被网文流行的“快感”“爽感”感官体验所取代。由此,也导致了网络剧在价值观上存在的某些偏颇。

  第一,网剧大多改编自网文,后者可以满足受众从虚拟世界获得认同感的基本追求,这在仙侠剧、宫斗剧等类型剧中体现得比较明显,在升级打怪的叙事策略中渗透着很强的游戏化、娱乐化倾向。如2018年的爆款剧《延禧攻略》,纯熟的叙事手法和影像表达也无法掩饰其对封建权力的崇拜与浓厚的权谋文化观、被职场生存与竞争隐喻包裹的庸俗成功学,以及对封建皇权最浪漫的想像与美化;同时,游戏化的叙事策略也让宫斗剧一度拥有的悲剧美感气质发生了根本的蜕变,紧迫抓人的叙事策略、唯美的影像风格与巨大的传播影响力只是加大了这种文化产品负面性的渗透力。

网络剧的类型发展及价值导向反思

《延禧攻略》

  第二,某些网络剧、网络文学沉溺并大力推销耽美“腐文化”,对年轻群体的影响很难说是健康有益的;其他如“丧文化”“宅文化”等缺乏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也带有一定程度的负面性。这在2018年的网络剧《镇魂》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尽管对原著进行了一定的改编调整,但依然难掩作品的叙事败笔。此外,观众即所谓的“镇魂女孩”因追捧演员颜值而无视单薄的精神内涵。这种亚文化现象缘何成为年轻观众的兴奋点,并形成这一群体的流行趋势,值得我们深思。

网络剧的类型发展及价值导向反思

《镇魂》

  第三,某些表现青春爱情的网络剧内容轻浅。或远离生活,或在叙事模式上陷入套路化窠臼,无法全面深入地表现当代年轻人的生存境遇、理想与价值追求。此类作品的大量生产不断强化了其影响力,对年轻人的精神引领是乏力、不利的,与主流价值观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距离。这种“肤浅”在池子巨大、质量上乘的作品中都随处可见,遑论那些小成本、低水准的网络剧了。

  第四,在“女性的盛世”叙事中凸显出“女性意识的匮乏与扭曲”。一些网络剧为满足女性观众的快感,用“女性成长”的励志外衣包裹“玛丽苏”式变体,并没有真正表现出女性的精神独立与现实成长,女性意识其实是缺失的;另一方面,部分作品通过贬抑、矮化男性来达到凸显女性意识、塑造所谓“大女主”形象,实则是一种扭曲的“伪女性意识”。这也是当下女性写作、创作不成熟的表现,而这一现象并不为网络剧所独有,一些大银幕作品也不可避免地落入俗套。

  一些玄幻剧中,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夹带封建迷信的现象,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不良创作困局;再如刑侦题材网络剧中出现的渲染暴力、画面血腥、分寸失度等问题也应加以管理和控制。

  总而言之,以上创作症结与倾向与粉丝经济、受众趣味紧密联系,也是当下文化多元化、审美接受与受众趣味圈层化的媒介融合环境及其复杂性之反映。网络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指出问题恰如为幼苗除草、浇肥,是为使其更好地发展,而不是为否定而苛责。以上问题需要在产业未来的丰富发展中通过不断纠偏来加以克服与解决。网络剧在加强类型创新、注重多元发展的同时,亟需大力提升原创力水平,提高作品的精神内涵,成为当下影视大发展大繁荣格局中有着自觉文化担当的生力军。(戴清)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花 晖:讲述守正创新、美美与共的传统文化故事

  • 詹 丹:改编传统文化名著的前提是理解文化特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