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张义文
近日,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简称《魔童降世》)登录院线,一经上映便好评如潮,票房也井喷式增长,打破了由《大圣归来》创造的记录,成为国产动画电影新票房冠军。作为中国神话故事中的经典形象,哪吒早已被国人熟知,但细究《魔童降世》的电影文本,较之经典动画《哪吒闹海》产生了更多的现代性表达,这种表达体现在世界观构建、情绪表意、意识表达等方面。
《哪吒之魔童降世》海报
著名作家波德莱尔曾指出:“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从中我们可以理解,《魔童降世》的现代性体现在对经典(永恒和不变)的突破上,这种突破仅仅是符合当前审美的(过渡的,短暂的,偶然的),哪吒的文化内核在更长时段的演变中,还会创新。基于此,《魔童降世》与《哪吒闹海》的比较便具有历史意义,也更凸显出现代性对于《魔童降世》的价值。
世界观构建:从二元对立到多元融合
早期类型片通常以二元对立的思维构建电影的世界观,而且二元对立的模式确实可以建立有效的戏剧冲突。如敌我的对立,人与环境的对立,正见与偏见的对立等。
在经典叙事文本《哪吒闹海》中,随处可见这种思维模式所构建的叙事情节:哪吒与夜叉的对立,以夜叉被逐杀结束,引来龙太子与哪吒的对立(升级);龙太子被杀且被抽走龙筋,龙王至天庭告状,引发天庭与哪吒的对立(进一步升级),因这种对立无法调和,于是转嫁成哪吒与父母的对立(转向内部),最终以哪吒自刎还父母生身而告终。当然,最后太乙真人通过莲藕又将哪吒复活,但此时的哪吒不该被认为是李靖之子了。转而看《魔童降世》中,从开篇便是混元珠与太乙真人、申公豹的对战。善恶本来是势不两立的,混元珠本身集合了分别代表善和恶的灵珠与魔珠,并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折射出二元对立思维向多元融合思维的转变,并且,这种转变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后续情节中:哪吒与夜叉的对立,是出于拯救小女孩,并且并没有将夜叉杀死,在结尾处,夜叉甚至同守卫他的结界兽(作为正向的代表)成了朋友;哪吒与龙太子敖丙的对立,由《哪吒闹海》中的你死我活转向共同抵御天劫,并且二人本身就是一颗混元珠分开的;哪吒与父母的对立,是为了向父母寻求陪伴,如渴望同父亲李靖踢一次毽子。
由此可见,过去《哪吒闹海》中的二元对立思维在《魔童降世》中转向了多元融合,这也恰恰与当下兼容并包的文化态势相融合,体现出影片世界观对当下现实世界的适应。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形象
情绪表意:从崇高、神秘到世俗、市井
无论是《哪吒闹海》还是《魔童降世》,其故事的原初内核都来自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封神榜》,因此,神话先天的崇高感与神秘色彩必然会根植到具体的衍生文本中,但是根植的仅仅是故事本身,故事的表达形式却会影响这种崇高和神秘。
在《哪吒闹海》中,影片出于对原作的尊重,采用了大量正剧式的表达:在人物形象上,是虎虎生威的哪吒,威严的父亲李靖,仙风道骨的太乙真人,凶神恶煞的夜叉与龙族等;在叙事情节上,遵照《封神榜》里哪吒闹海、拔剑自刎的整体叙述;在主题立意上,似乎也仅仅是囿于《封神榜》的故事原型,没有突出单独的主题,这也是造就其神秘性的又一原因。无论是神话故事的外在加持,还是影片的内在正剧表达,《哪吒闹海》充分营造出了崇高的、神秘的情绪表意。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龙太子形象
但是,在《魔童降世》中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将来自于神话传说中的崇高与神秘消解,转化为一个世俗、市井的文本。首先,在人物形象上作了较大改动,肥胖且操着一口四川方言的太乙真人一反过去仙风道骨的样子,讲话结巴的申公豹多次制造笑点,比心的哪吒之母也贴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当然最明显的是哪吒以一个顽皮的魔童形象出现,与以往的哪吒形象差别颇大;其次,在故事叙述上,增加了更多原作不曾有的情节点,如结界兽守门被哪吒巧妙地躲开并出逃,夜叉吐的毒泡泡将敖丙与哪吒石化,并且需要其鼻涕获得救治。当然,哪吒与敖丙的关系由朋友到敌人再到生死之交的过程同原作已大相径庭,甚至被观众戏谑地解读为“cp梗”。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魔童降世》的情绪表意都具有世俗性与市井气,相比《哪吒闹海》要更具有亲近性。
意识表达:从服从权威到自我觉醒
作为叙事的主要承担者,电影中主人公的意识表达往往是也是影片主题的灵魂所在,从经典的《哪吒闹海》到当下的《魔童降世》,哪吒在个体的意识表达上发生了由服从权威到自我觉醒的转变。
同样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执拗性格,《哪吒闹海》中的哪吒杀死龙太子后引来天庭降罪,其父母无力应对,转而朝向哪吒,哪吒自觉愧对父母,决定一人做事一人当,拔剑自刎还父母养育之恩。在这一叙事文本中,表面上是哪吒冲破了父权的权威秩序,但实际上落入了更大的权威秩序当中,这个秩序就是旧有的观念体系:哪吒自认为无力应对天庭,愧对父母,因此拔剑自刎,完成对绝对权威的服从,进而也进入了旧有的观念体系中,所谓的一人做事一人当。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李靖与太乙真人
但是在《魔童降世》中,哪吒的执拗体现在自我意识的觉醒上,即对自我的不断超越。“我命由我不由天”已成为“魔童”哪吒的标志性台词,“天”的概念实际上高过了父权、高过了世俗偏见,它是一切权威的集合体,是绝对的权威,哪吒以自己的方式同“天”抗争,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与他人的帮助,实现了抗争的成功。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魔童降世》里的哪吒是有血有肉的哪吒,更是完成自我意识觉醒的哪吒。
作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又一力作,《魔童降世》确实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喷涌的票房奇迹也是对其艺术高度的认可,在这种认可的背后实际上也是观众自身的投射,由于《魔童降世》较好地完成了现代性的表达,更加贴合当前社会的审美取向,因此,观众的投射便有了欣喜的回报。(张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