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烈火英雄》:“煽情”之外,还有更多内容可以讲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烈火英雄》:“煽情”之外,还有更多内容可以讲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8-02 18:2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何禾木

  “八一”当天,以消防战士为题材的灾难剧情片《烈火英雄》上映,为持续低迷的暑期档又添了一把火。影片取材于2010年大连新港“7·16输油管爆炸事故”:滨海市海港码头发生管道爆炸,泄漏原油已成火海,威胁着全市、全省,乃至邻国的安全,慌乱的市民们四处奔逃,而消防战士们却逆向冲进火海。这是一个关于“最美的逆行”的故事。

《烈火英雄》:“煽情”之外,还有更多内容可以讲

  火灾、爆炸是灾难片的“绝佳”场面,在国内大银幕上还不太多见。影片对火灾现场的展现可谓“尽心尽力”:1:1实景搭建了港口油罐区,动用2890瓶50公斤级防火煤气瓶,3000公斤的流淌火燃液,2000张环保纸板放烟,7600公斤的特效火粉,以及30吨辅助爆炸用作道具。这种实拍加上特效,大银幕上的熊熊烈火直接烧进了观众心里,场面甚是震撼,让人不禁为消防战士们揪心起来。

  因为有可怕的“烈火”,所以才有了可敬的“英雄”。逆向而行、义无反顾,这就是消防战士们的伟大之处。《烈火英雄》摆脱了个人英雄主义的套路,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消防战士群像。从队长到战士,从总指挥到监督员,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临近退伍会有懈怠、面对生死会有胆怯,看到战友意外牺牲心中会难以释怀,不服同级立功,自己也想争一争……在火场的“武戏”之外,这些“文戏”并不多余,让我们看到消防战士身上的烟火气,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更为他们的牺牲而感到痛惜。

  片中,既能看到人性的光辉,却也有它的狭私。火锅店店主隐瞒店内有易燃易爆品的事实,私心因为自己的女儿还在里面;港口总经理也是一样,为了保住港口,一次又一次隐瞒现场实情,只怕消防员知道实情后不愿救火……而就像指挥员怒吼的那句:“你太小看消防员了!”

  面对噬人的火焰,消防员们最终的选择都是“不退”。火苗一次次扑到脸上、身上,江立伟(黄晓明饰)坚持站在闸门钱,不停地转着,即使双手已经鲜血淋漓,仍然紧紧握住滚烫的钢铁;马卫国(杜江饰)带领特勤一队的战士们,死守在化学罐区前,哪怕已经没有水、泡沫等灭火材料,他们选择手挽手站成一排,昂首面对袭来的熊熊烈火……

  他们的伟大无法否认。当看到战士们挨个录下最后的心里话时、当大火扑灭后消防员为牺牲的战友痛哭时,我们都会为之感动落泪。但影片的篇幅大半留给了煽情,却表现出部分情节的断裂和救火情节的专业性不足。

  起火前,两个外国人在不告知中方的情况下私自换了阀门,这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但这一情节之后却再无痕迹;江立伟(黄晓明饰)的儿子误会父亲,在出逃前特意带上父亲获得的奖章,这一铺垫也未再出现。

  介绍火情时“万一油罐爆炸,程度相当于20个原子弹”的严重性,对比着扑灭过程来看,倒像是有些刻意夸大。既然是如此严重的事故,却没看到多么专业的、大规模的救火操作,最后的扑灭倒像是影片时间到了,所以该结束了。例如,在灭火中,为何远程供水只有一个水泵、且只有两人值守,最后导致救火现场断水;关闭油罐阀门被设置成遏制爆炸的关键,为何只派两人去,最后也只剩江立伟(黄晓明饰)一人;马卫国(杜江饰)等人为何会被困在火中、为何不请求支援,而让战士郑志牺牲自己来保全大家……这些仿佛都是为了塑造消防战士的光荣形象,却显得有些人为和刻意。

  片中很多情节都有着现实基础,影片最后出现的真实纪录影像,令人更加动容。曾经,一位摄影师想拍摄消防员下海清理油污的过程,却无意拍到了他溺水牺牲的全过程,这就是片中牺牲的消防员周小斌(欧豪饰)的现实原型。现实足够感人,可是如果只顾煽情,却只能让影片带着一种“都给我哭”的用力感。

  “自从当了消防员那天开始,我们就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片中的这句台词是真实出自一位消防员之口。这既让人对消防员们肃然起敬,又十分难过——我们固然要歌颂消防战士的伟大,但能否避免他们接二连三的牺牲?相比地震、海啸等“天灾”,火情更多的是“人祸”。影片结束于人们夹道送别消防英雄,对事故的追责和反思却只字未提。其实,感动之余、煽情之外,电影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讲。

  此外,片尾字幕也介绍,随着2018年消防部队转制,中国消防开始走上职业化道路。可是全片似乎并没有展现出这一点。而事实上,我国消防队伍一直存在不够专业、待遇保障不够等问题。对待“烈火英雄”,有掌声和泪水还远远不够,需要全社会深入了解这一职业,给予他们更多的爱护和保障,更要避免无谓的牺牲。就这一点来说,《烈火英雄》让我们为英雄致敬,却又止步于此,不免有些可惜了。(何禾木)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从“有限”到“无限”,演技综艺的生态进化论

  • 周才庶:从《我的后半生》看“后半生”叙事的浮与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