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以小见大,舞动驼道茶情
——民族舞剧《驼道》“一改”专家修改会在北京召开
由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民族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打造的民族舞剧《驼道》自首演以来广受好评。作品通过极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舞蹈展现出商贸互通带来的经济繁荣发展,再现了从西北大漠到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以茶为引、以驼为针、以商道为线,勾勒出一幅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地域风情图,向国内外观众展示着民族文化的风采,传播了草原文化的魅力。
2019年8月2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民族舞剧《驼道》“一改”专家修改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与剧目主创围绕作品的舞台效果、剧情设计、人物设定、主旨表达、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诚恳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小舞台大震撼 契合现实精神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原院长韩生夸赞该剧是“特别有潜力的一部好作品”,认为舞剧《驼道》拥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大题材、大环境、大背景,落在一个微观的小故事上,展现出丝绸之路从古到今的意义与故事。作品既有“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又与传统文化紧密相关,在爱情故事的背后有不同的民族文化,繁荣的商贸往来,以及人类共同的情感。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欧建平也对编导的编创能力给予了肯定,认为该剧的编导在演员的指导、情节的整体规划和舞台的调度等方面展现出很强的功力,因此整部舞剧呈现出了令人震撼的舞台艺术效果。同时,他也肯定了作品对于现实意义的观照。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的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副团长、一级编导王勇赞同欧建平的看法。他认为,作品立意契合现实,内容比较完整,充满诗意。同时,他希望该剧能展现出更加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艺术意味。
与会专家认为,《驼道》舞台小,但气魄大。作品展现了丰富而深刻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表现出独特的风土人情与艺术风格,也传递了民族团结、睦邻友好的美好精神。
以舞蹈为核心 展现民族特色
当然,此次“一改”专家修改会的主旨是通过专家们的帮助,在细节上进一步修改和打磨舞剧《驼道》,扬长补短、精益求精,提升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会上,各位专家开诚布公、直言不讳,从专业角度,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欧建平强调,“舞剧,要以舞为主”,虽然剧情同样重要,但一定要有一两个有难度、有技巧、有说服力的舞段,而且应当既相关又不相同,既跟情节有完整关系又独立成章,这样作品才能立得住。同时,他认为剧中的群舞舞性不强,“舞台上显得很脏”,希望呈现出更高级、更干净、更艺术的舞蹈画面与艺术氛围。并且,剧中的双人舞也显得民族风格不够突出,没有表现出民族特色。他表示,“如何合情合理地把民族舞蹈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以及韵律性、造型式的元素融到双人舞中,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王勇同样提到了舞剧艺术风格的问题,认为该剧从编排来讲,整个风格和语境缺少一些鲜明的艺术特质,缺少历史感和纵深感。希望能够强化风格,使整部剧既有质感又能带给观众古老与现代相融合的审美体验。此外,他认为,群舞的编排过多过密,“有的舞段与剧情走向、人物推进有一点间离。间离产生以后,就会使整部剧的节奏有点拖沓,不太连贯。有的地方,可能还会有点‘晚会化’的痕迹,可以再精炼一下。”
国家大剧院原副院长邓一江认为,该剧的戏剧表演色彩过重,没有体现出舞剧用舞蹈语言表情达意的特点,希望在编排上不要完全按照戏剧去表演,而是通过舞蹈来表达舞者的情感。个别舞段编排也存在跳跃性问题,舞蹈与剧本之间没有完全贴合,因此存在一定的“晚会感”。他建议,编导思考一下舞段怎么跟剧本紧密结合,为主题服务,加强情节冲突的张力,并利用好沙漠背景的特点来传达情感。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副教授马啸从民族舞蹈的专业角度出发,指出了舞剧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的舞蹈呈现方面,我觉得服饰的特点不是很清晰,无论是衣着风格还是舞蹈风格,两者都有区别,创作团队要注意这些细节。”
原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副团长、一级演员刘晶指出,剧中所有舞段偏展示性的多,很多是游离于剧情和故事主线的。每一幕,都好像是在用群舞开场,编舞没有完全按照剧本来设计。她认为,舞剧的编排要在舞段中看出剧情的层次与戏剧走向,编舞需要更加贴合剧情。同时,剧中角色偏多,每个角色都给戏,戏份就显得不集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一级编导左青建议,“要把握住叙事诗的品格,把舞蹈本体凸显出来,力求在蒙古舞的编排中有所探索、创新。对不同民族的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以后,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他以斗茶舞为例,希望主创团队继续深入探索研究,力求在蒙古族舞蹈的编创方面有新的突破。
推敲深化剧情 更好融合舞乐
除了舞蹈编排,剧情的流畅性、合理性、深刻性,以及舞美的贴合效果,也是各位专家关注的重点。欧建平逐一分析了老者唱歌、父女相处、风沙群舞、遭遇风暴、海市蜃楼、爱情双人舞等舞段,从细节入手,直言不讳地对剧情的逻辑性以及形式上的可看性提出了意见。他认同舞剧整体的效果,但也希望能够更加认真打磨细节,为观众呈现出更好的视听盛宴。
王勇坦言,该剧在剧情上还存在着不足。在人物编排上,应该更强调个性。目前,人物性格反差不是很大,无法形成性格冲突带来的戏剧张力,显得比较平。另外,剧本里面设置了驼道和人物命运这两条主线,因此无论从音乐创作还是舞蹈编排,都应时刻关照驼道这条主线,而不是只在首尾体现。这样,才能既有人物的故事关系又有背后的史实背景,将驼道这条主线设计好,会使整部作品的气质、立意、深度有所提升。
原海军政治部文工团舞蹈编导韩真从音乐与舞蹈结合的角度谈到:“蒙古族舞蹈、音乐律动性都很强,当几位演员在舞台上交流时,动作的律动性就没有了,但音乐的律动却一直延续,声音与视觉的贴合度不高。”因此她建议,主要演员交流时,群舞可以适当配合,带出与音乐相协调的律动感。
左青对人物形象设计提出了建议:“要紧紧围绕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入开掘人物的心路历程,把人物刻画得更鲜活、更立体。目前,由于主要角色都是正面人物,没有抓住性格特征,所以显得人物形象扁平化、不够立体。特别是在场面宏大的群舞之中,主要人物没有立起来。”
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民族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刘艺表示:“感谢各位专家的点评发言,让我们知道了剧目存在的不足,明确了改进的方向。接下来我们将根据各位专家的意见尽快开展‘一改一演’工作,力争将此剧打造成一部观众高度认可、经得起市场检验的经典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