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以爱为名,传统戏曲发新声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以爱为名,传统戏曲发新声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10-22 20: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以爱为名,传统戏曲发新声

——小剧场京剧《思·凡》的爱情抒写

  作者:邢欣欣

  10月16日,第六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在繁星戏剧村拉开序幕。小剧场京剧《思·凡》(白爱莲、胡翰驰导演,杨硕改编)作为开幕剧,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

以爱为名,传统戏曲发新声

《思·凡》海报

  小剧场京剧《思·凡》由《下山》《小上坟》《活捉》三部传统戏组合而成。这三出由文丑和花旦挑梁的戏,取自不同的剧目,剧中人物各自独立。看似毫无关系的三出戏,被重新解构后,又融合到一起,生发新的内涵,引起新的思考。三个故事抛开了原剧的故事背景与人物设定,表达了关于爱情和人生的主题,仿佛昭示了人生不同阶段的爱情状态,可以作为每个人共通的人生经历。爱是本无与色空初遇时的乍见之欢,爱是刘禄景与萧素贞相扶到老的久处不厌,爱是阎惜娇对张文远的死生相依,《活捉》之后再接《下山》,昭示着生生不息的轮回中,爱是永不熄灭。以爱为主旋律,三出传统戏发新声,成就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剧场京剧。

以爱为名,传统戏曲发新声

《思·凡》剧照

  爱是乍见之欢

  《下山》中,小和尚本无留恋凡尘,想要下山,但又觉心中不安,便向佛祖请示。佛祖并未给出回应,本无便欢喜地自我安慰道,佛祖默认了。本无自欺欺人,又“诓骗”佛祖,皆因留恋凡尘,心中充满对人间烟火的向往和对男女情爱的渴望。本无最终冲破思想上的束缚,逃出佛门。下山路途中,偶遇小尼姑色空,二人一见钟情,但是由于出家人的身份,不能明讲。一番试探之后二人定情,决定一起逃之夭夭、奔向人间,做一对恩爱的夫妻、凡间的鸳鸯。

  本无与色空都是修行之人,所在净地能见到的异性很少,简单单纯,正值青春年少、情窦初开的二人坠入爱河不需要太多理由。本无和色空,是他们自己,也是芸芸众生,他们象征着所有人年少时期的爱情。人在年少时,都有初遇时的乍见之欢,这明媚了整个人生。

  爱是相濡以沫

  《小上坟》中,刘禄景远赴京城考取功名,其妻萧素贞留守家中。刘禄景在京三年等待加封,回到故乡却发现有人在祭奠自己的新坟。二人分离年久,一时互认不出,经过询问,才发现彼此是夫妻。无奈二人都比初分开之时苍老了许多,在互相嘲讽逗趣的一段表演中,可以看出二人的拌嘴和互相嫌弃正是爱情的模样。刘禄景心疼妻子,便让萧素贞骑自己的小驴,自己则为妻子牵驴,细枝末节处尽显真心。刘禄景不小心摔了一跤,萧素贞急切地询问关心,一点一滴流露真情。这象征了人到中年,相扶到老、相濡以沫的爱情。

  世间所有的爱情,在岁月的洗礼中慢慢归于平淡。正如那句歌词:“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因为有爱,所以无惧衰老。

以爱为名,传统戏曲发新声

《思·凡》剧照

  爱是死生不离

  《活捉》中,阎惜娇已是阴间之鬼,张文远仍是阳间少年。阴阳相隔,但阻隔不了长厢厮守的心。阎惜娇生前为宋江妾室,宋江虽为一世英雄,但在感情上并不能讨得阎惜娇的欢心。婚姻生活的不如意,使阎惜娇在遇到眉清目秀且颇懂女人心的白面书生张文远后,心中的爱情天秤彻底失衡了。可惜红颜薄命,她选择了错误的方式来捍卫爱情,招致杀身之祸。张文远是风月场上的薄情郎君,在阎惜娇鬼魂叩门时,张文远连续报出多个与其有瓜葛的女性,阎惜娇却未恼,她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生生死死都不能分离。

  阎惜娇的爱,至浓至烈,又夹带着悲哀凄凉。阎惜娇是一个渴望得到爱情的女子,也是肯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女子,从她阴阳相隔的角度看,仿佛象征了人在迟暮之年的爱情,一生钟情于一人,死生都不分离。

  爱是生生不息

  《思·凡》一剧,《下山》的剧情还未结束,便插演了《小上坟》和《活捉》。其后,再次演出《下山》的后续剧情。看似剧情分裂,其实另有深意。剧中丑角焦敬阁一人分饰三角,使人们更容易将三部剧结合起来思考,促使人们思考其内在的联系。

  三个故事象征了人生不同阶段的爱情,也是人一生的写照。每段感情的开始都有《下山》中本无和色空的乍见之欢;但是在互相搀扶的岁月里,难免会有《小上坟》中的误会、等待,虽互相嫌弃却久处不厌,无论岁月是否静好,彼此都相濡以沫;当生命走到尽头,对这世间唯一的眷恋只有爱的那个人,像阎惜娇之于张文远,即使死亡,也不能分离。正如剧情回转至《下山》,象征着爱从未终止,又开始了下一个轮回。

以爱为名,传统戏曲发新声

《思·凡》剧照

  正如导演所说:“人生如旅,似水流年。我是众人,众人是我”。剧中人物不仅是剧中人,也是你、我和他。在《思·凡》一剧中,文丑与花旦的嬉笑怒骂道尽人间爱恨纠葛。此剧以滑稽幽默、颇具喜剧色彩的丑角和花旦来演严肃的爱情和人生主题,意味深长。另外,《思·凡》剧中包含的三出戏均为传统经典,但被今人重新解读后,生发新意义,引起新思考,不失为继承传统的一种现代方式,为传统戏曲的继承与创新提供了新范式。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戏曲学硕士)

 

  以爱为名,传统戏曲发新声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从民族智慧到人性探索:中国抗战题材电影创作的三重叙事

  • 绘就生态新画卷:漓江画派的审美华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