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正在阅读:交响乐《梵天净土》“一改”修改会专家发言摘编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交响乐《梵天净土》“一改”修改会专家发言摘编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10-25 10:4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加持更专业的声光电技术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教授 段鹏:

  《梵天净土》从整体来说恢弘大气,充满了西藏的风情,对传统交响乐进行了拓展,在技术层面上把声音空间向视觉空间拓展,具有理念的革命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准。但在多媒体影像方面还有所欠缺,建议多和专家团队合作,应用更先进的声光电技术,让这个作品变得更加丰富,展示出更高水准。

  乐谱规范化有利于反复演出

  人民音乐出版社电子音像中心主任 黄志鹏:

  《梵天净土》是传统作曲与电子乐作曲的融合之作,开创了现代作曲的新路,使中国电子乐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度。

  目前,我国的电子音乐的制谱与出版仍没有标准,希望《梵天净土》能够以此为契机,规范电子音乐的曲谱,制定制谱标准,使作品能以标准的乐谱形式传播,后世演奏者能够有谱可循,让传世之作真正能够流传下去。电子音乐和传统音乐最大的差别在于舞台设计、音响构建等,因此,建议在每一个作品的曲谱上,对舞台设置、音响布置等进行详细阐述,以便于今后反复演出。

  影像和音乐是一个结合体

  《北京青年报》记者 伦兵:

  在传统音乐与电子音乐相融合方面,《梵天净土》把原生态、交响乐、民乐、现代音乐等融合在一起,这种融合是真正的融合,而不是简单地贴合,这是音乐界里具有前瞻性的创作方向。

  《雅鲁藏布》大部分都是宏大的音响、恢弘的状态,缺乏细腻,其实雅鲁藏布也应有一些很细腻甚至很敬畏的东西,这样的对比会增添情趣,否则普通观众易产生审美疲劳,他们更多凭听觉感受音乐,而不是在谱子、乐器上。

  在影像与音乐的融合方面,两者的结合度不够紧密,影像没有很好地契合音乐的节奏,未能表现出音乐的内涵。比如《诺日朗》中一些飘烟的重复镜头与音乐情绪并无联系。在这方面,主创团队需要追求再精致。影像和音乐应该是一个结合体,画面要跟着音乐走,这样才能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让演奏者从监听中解放出来

  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计算机音乐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李鹏云:

  当今,现代音乐创作都在穷尽各种理念和技法,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全世界的创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多媒体交响乐是一种新的音乐形式,极具创新意义。目前大多数电子音乐创作都更偏向于技术,而忽略音乐最终是让人感受到温度的,《梵天净土》做到了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在演奏《诺日朗》时,演员需要佩戴耳机,来监听电子音乐的声音,这必然带来诸多不利的因素。是否能通过某种技术,让电子音乐也能跟随指挥的调度,这样可以解放演奏员监听固定音响的精力。在影像与音乐融合方面,《梵天净土》已经处理得很好了,但如果能让影像与音乐进行交互,比如将五线谱的音符作为一种符号融入到影像里,效果可能会更好。

  艺术精品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基

  亚洲爱乐乐团驻团作曲、罗马尼亚欧亚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宝玉:

  后现代主义时代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利用多种音色创作音乐。西方管弦乐队一直在扩大更新,增加乐器,增加声音源,到今天为止所有的声音都可以入乐,所有流派的东西可以复合到一起。因此,《梵天净土》是一部具有时代标识的作品。

  《梵天净土》把三个不同时期、不同元素的作品捏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套曲。从音色元素来看,《诺日朗》里有中国八声打击乐,但在《风马旗》和《雅鲁藏布》里都没有。从音级的角度看,《诺日朗》采用了五声调式,是调式的复合和交替,但这样的调式在后续作品中没有进一步延续。作为一部交响乐,它的结构逻辑应该是缜密和统一的。另外,在乐队编制上,三部不同时期的作品具有三个不同的编制。因此,如何处理作品音色的统一性、音级的逻辑性和编制的整体性,都是主创团队需要考虑的问题。

  为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持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教授 金平:

  新媒体交响乐的概念不是噱头,而是有艺术创作的理念进行支撑的。《梵天净土》将交响乐、民乐、原生态、电子音乐相结合,碰撞出西方和中国不同的音乐、声音和乐器它们之间的交响性,从微观到宏观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建议让视频和音频也形成交响性。除了技术成就和艺术成就外,作品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积淀,同时,多年创作过程中,中国文化、社会、政治变迁所累积在其中体现。这部作品所达到的高度和深度值得从理论上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主创能从创作技法、作曲理念等方面形成理论成就,为专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在影像和乐队融合方面,影像可以与声音进行交互,比如采用纱帘,制造舞台上的空间感。另外,还可以加强灯光的应用,打破时间、空间的概念,形成多点投射的效果。

  艺术需要留白

  中央民族乐团原副团长、一级演奏员 王次恒:

  《梵天净土》是一部真正讲述中国故事的作品,通过多元跨界融合和创新,令人耳目一新。这种创新的形式是传统交响乐发展的延伸和拓展。

  目前剧目整体篇幅偏长,重复的元素偏多,建议进行删减。艺术需要留白,要把空间留出来。过于在意细节会显得太满,反而适得其反。在色调层次方面,层次变化不够,没有高潮,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比如《风马旗》有些地方可以低八度,在关键时刻再把女高音亮起来。

  不能忽略电子音乐演奏者的存在

  中国广播艺术团原副团长、一级作曲 艾立群:

  张小夫的创作思维是跨界的,不仅有交响乐思维、电子乐思维,还有室内乐思维。他的多媒体交响乐创作实践,已经作为一门学科,填补了中央音乐学院甚至是国内的空白,建立起相应的理论体系。

  《雅鲁藏布》更像一部电影音乐,配上画面便是一部很好的作品。从作品里,我们能听到雅鲁藏布江的汹涌澎湃、气势恢宏。但是雅鲁藏布江也有涓涓细流,如果能留出一些空间表达婉转清澈的内容会更打动人。

  在现场演出中,电子设备、电子音乐演奏者都处于黑暗之中,舞台之上是传统音乐的演奏者。我认为,同样是演奏者,电子音乐演奏者应该和传统音乐演奏者在同一个舞台上进行演出。如果实在无法在舞台上演奏,也应该将他们的画面投射到屏幕上,让观众感受到电子音乐的存在,而不是让舞台和传统音乐会没有差别。

  数字技术带来全新的体验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副学部长、教授 石民勇:

  画面与音乐的结合对多媒体交响乐来说非常重要,从技术角度来讲,画面既可以是实拍,也可以是抽象的动画。我认为,可以利用全息技术做成虚拟乐团。一方面,全息技术可以让虚拟演员参与演奏表演,如让离世的指挥家共同演出,给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另一方面,虚拟乐团能够更好地协调人员的制约,节省开支。这种全新的技术,或许会成为未来电子音乐的趋势。

  在数字音乐创作上,还可以进一步加强数字技术的使用。除了模拟乐器的声音外,数字技术还能够通过程序创造大自然中不存在的声音,通过不断修改加工,形成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形式。不仅可以产生出乎意料的音乐效果,还节省创作人力。

  加强观众的沉浸感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教授 付龙:

  多媒体交响乐融入了影像元素,试验性很强。我们不能用电影音乐的思维来创作影像,因为电影音乐往往是模式化、套路化的,如表现高兴便用高兴的画面,表现悲伤用悲伤的画面。电影音乐很显然不能满足多媒体音乐会的需求。

  对于一般观众而言,影像起到引导作用,将观众带入到音乐的情境。如果我们的影像过于具象,比如演奏藏族音乐便展示大量藏族画面,反而限制了想象。其实当我们的音乐丰富、足够有层次时,听众脑海中便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画面,因而往往会忽视屏幕上的影像画面。目前,要考虑的应是加强沉浸感,让观众不因为现场的视觉画面而忽略了对音乐的专注。

  传统音乐与电子音乐融合的领军人物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一级演奏员 高艾:

  多媒体交响乐《梵天净土》的作曲张小夫是个令人敬佩的作曲家,他是国内传统音乐与电子音乐融合创新的领军人物,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深耕艺术创作一线的艺术家精神。《梵天净土》令人热血沸腾,各种乐器轮番演奏,配合巧妙,展示了他对各种乐器游刃有余的掌握程度。建议在不影响音乐的前提下,对多媒体方面进行进一步加工。

  (光明网记者崔益明采访整理)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梦归离》:命起殊途,大梦同归

  • 刘长宇:戏曲视角下春晚小品的角色经典化路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