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话剧《哭之笑之》“二改”修改会专家发言摘编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话剧《哭之笑之》“二改”修改会专家发言摘编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11-12 14:0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叙述视角需精简 台词表现要打磨

  王晓鹰(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一级导演):

  八大山人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非常深厚,对于江西来说、对于南昌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名人。

  目前舞台上呈现出来的整体上的追求,在八大山人身上体现出来的文化精髓、美学特质都很理想。汪浩的剧本也写得较为丰富。但前半段对八大山人精神历程感受不如后半段深,这个戏也是后半段更动人:一方面是情感更动人,另外一方面还是有梳理、讲述的问题。比如说八大山人是怎么入了佛门,后来他又怎么从佛门入了道家,表现得不够清楚。八大山人最后落点是在道家,画还是仙风道骨之气,他的精神历程不够清晰。另外,戏的叙述视角是从老年八大山人开始,但是这个表演的过程当中每个人在叙述,这样一来,老年八大山人在叙述中起的作用就被削弱了,所以增强老年八大山人这一角色对叙述的参与度,捋清叙述的角度和身份,这一点还需要加强。

  还有一个技术上的提醒:演员戴麦以后,对台词的状态影响很大。有时候大声说话怕炸麦,就需要“虚”着说,这样会导致情感状态也是“虚”的,就会觉得演员表演状态不投入。演员表演时有顾忌,更会影响咬字,反而听不清台词。使用麦克风是对艺术效果的放大,而不是对艺术性的妨碍,甚至对演员能力的弱化,这个要解决好。

情感发展变化仍需合理 人物行为动机还要捋顺

  黎继德(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剧本》杂志原主编):

  叙述方式上,本剧分为了大叙述、小叙述,大叙述是老年八大山人与小偷的对话;小叙述随着戏剧情节的发展进行,也包括中间人物的叙述,但有些地方更需要精简。

  本剧要修改提高,最重要的还是捋顺八大山人跟绿娘之间的关系和情感的变化。从一开始绿娘心甘情愿地在山下守护,到后来绿娘完全不认他,这个情感的发展显得有点牵强。绿娘的情感变化是怎么来的?这部分要加以说明。

  明朝灭亡之后,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于是八大山人选择出家。在这一场中,他的几位朋友对明朝的灭亡也是痛心疾首的;但是在之后的场次里,这三个人的表演却显得欢天喜地,跟前面有一个特别鲜明的对比。虽然已经留长辫子归顺清朝了,但是情感的表现也需要调整:前面是坚决拒绝,后边那一场出来以后,这个状态还应该延续,因为他们应该带有知识分子的风骨。另外,有一些演员台词不够清楚,比如饰演八大山人好友的演员们,需要注意,加强训练。

人物形象塑造立体 舞台细节还要注意

  李法曾(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

  国画式的舞台美术设计和昆曲表演的设计,使戏很生动、有趣。剧中八大山人和绿娘等人形象塑造的立体、有特性,尤其是八大山人和绿娘的人物关系,由三次昆曲的演唱渐进渐出,使人们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情、爱,生动地演出了观众喜闻乐见的内容题材。

  大段独白写得十分精致、精彩,演员也有激情。但是目前来看比较平,台词的表达应该根据内容有高有低起伏、有弱有强变化。

  绿娘与朱耷分别的那一场戏不够细、不够出情。收光早了,显得简单化。梁上君子偷画的那一场戏,给观众带来的规定情景的感受不够。

  有一些细节问题,比如,“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那一场戏中,几个角色的感情应该是非常恐惧、愤怒和着急的,目前的表现还不够。还有小酒馆那一场戏太“闹”,跟整个戏的风格起了冲突。希望其他的演员也要下一点工夫,呈现出一个整体的表演,更生活一些、更真实一些,注意细节的表现。

继续发掘文化内涵 音响处理配合台词

  蔡体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这部戏还可以更文人化,可以对中国历史人物做一些艺术的判断。八大山人这个人物对普通观众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是我们希望这个剧能带来更多文化上的触动。

  绘画结构适当地可以以中国画的笔墨来处理,线条的处理可以稍微丰富,现在还是太简单。

  音响应该注意反面衬托台词。有时候音响比重越大、越偏重于抒情,就越难分清楚是台词的需要还是音响带来的情绪宣泄。因此,演员在抒发情感的时候,音响应该稍微压一点,让观众的听觉、视觉有反差。

整合意识流结构 揭示文人内心

  宋宝珍(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跟八大山人交往密切的其他的文人,采取了戏曲式的自报家门的方式出场。戏曲靠完整、统一、和谐一致的呈现来跟观众交流,而本剧将话剧和戏曲的形式做了结合。有没有可能把这样意识流的结构方式整合的更严密、更有一致性?这是值得考虑的。

  八大山人哭之笑之,他的哭亦是一种笑,他的笑又是另一种哭。在他大笑的时候,正是他心底里最悲哀的嚎啕,他了眼泪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对滚滚红尘的嘲笑和对自我的自嘲呢?在戏里面都有很好的表达。但是他心底的线索可以更细腻一些,更带有文人气一些。明朝的文人其实特别有自己的特点,八大山人文人式的细腻内在的心理状态,还可以揭示得更细致一些。

  还有一个小问题,当说到师傅涅槃的时候,好像整个舞台场景是一片悲凉的,其实在佛家,尤其是得道之高僧,涅槃是大欢喜,这一点,我觉得八大山人一定是参透了生死成败。所以我想他面对这样的红尘当中的宿命的时候,可能会有更切合他的心境的表现。

提炼叙述表达 升华人物精神

  查明哲(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副院长、一级导演):

  是否能在现在的框架和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到八大山人的内心精神世界,一直到最后生命态度的选择中去。现在感觉到的“哭之笑之”,是不得不面对生活的哭笑不得。其实哭之笑之更多的对象是他自己,而不是完全客观的生活。

  叙述体用得非常多,现在舞台上每个角色都进行叙述,导致整个叙述尤其是在结尾部分显得有些杂乱。可以再将叙述集中一些,现在呈现的状态是“多角鼎立”,如果能够在其中找到最主要的一两个角色的叙述加以强调,反而显得更加统一、和谐。

  舞台的灯光调度显得比较仓促,这个戏的多时空的跳跃、交流较多,感觉到灯光跟不上。灯光传递不到位,会影响观众对剧情的理解。整个舞台上的配合与合作应该进一步细致和明确。

深化心路历程 斟酌情节逻辑

  李宝群(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一级编剧):

  在现有已经形成的戏剧结构的基础上,希望能够更深化八大山人的精神历程、心路历程,让他经历大痛苦、大绝望,最后有大创造。现在感觉八大山人史料记载命运的轨迹点都写了,但是怎么把人物的内心“淘”出来,并且深化的同时不破坏整个戏的结构,就需要我们的编剧和导演既是艺术家,又是史学家。

  从细节上看,最后那一场戏,画商和裘琏来传圣旨,这个情节略显勉强,他们不具备这个身份。另外,次要人物写得太简单,偏于功能化、交代性。这几个人物都是活生生的生命,都是八大山人身边非常重要的朋友,现在很多笔墨都在八大山人和绿娘身上,而这几个人物形象是否也要考虑一下。从一开始的“留发不留头”的知识分子风骨,到后来无奈妥协,有两三次出场都应该有情感变化,如有的人还在痛苦当中、有的人在无奈当中,这几个人物要有变化、有发展。

人物联系时代背景 情节转折还需打磨

  王俭(原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原编导室主任、一级编剧):

  在写诗与写意关系把握上,还可以再加强意境的体现,现在觉得意境这一层面上做得还不是太足。

  全剧要时时处处紧紧抓住剧中人物,除了八大山人之外,还要抓住其他周边人物和他们每一个个体生命和社会的关系。艺术家与他所处的风云变幻的时代紧密相连,在什么样的时代境遇下面生存,他画出了什么样的作品,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烙印,都需要加以考虑。

  在八大山人常态和“痴态”关系把握上和转换上还需要更稳重。他在常态下对生命、对时代的感悟和“痴态”下的应当有所区别,但是精神实质上又要注意吻合。

  剧作和二度呈现牢牢抓住八大山人的人生轨迹的几大拐点。但是,在表现拐点的时候,现在略显铺陈不够,拐点来的突兀,去的也匆忙。尤其是在情感拐点上面铺陈不足:比如说八大山人决定出家了,把爱人断然赶走,怎么决定得如此简单?

技术细节仍需注意 适当增加文化内涵

  刘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一场戏演下来非常的完整和有吸引力,但有一些台词还听得不够清楚,尤其是在情感的转折处,带有朗诵性质的台词,建议加上字幕。

  八大山人的出家显得突然,前面铺垫交代的不够,这还应该再适当增加一些内容。想要增加该剧的文化内涵,具体地说,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介绍八大山人画作的内容。比如画商和那个小偷争论画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一点对八大山人画作的介绍。

  从表演细节上看,请八大山人喝酒那个场景,端酒的人端上酒壶以后,没有看到倒酒的动作,反而是两个角色直接拿起酒杯就喝,细节可以推敲。还有绿娘演唱昆曲的身段、动作可以再学习,争取再讲究一些。

前半场稍显平淡 舞美还需再丰富

  周正平(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一级舞美设计):

  这个戏非常有人文情怀,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更有推广价值。反映中国人文、中国趣味和情调,也拓展了中国话剧题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个戏比较全面、立体地反映了八大山人完整而独特的生动形象,从国仇家恨到努力放下、不放、彻底放下再到化蝶、冲破,经大喜大哀、大开大阖之后,到达宠辱不惊。特别是八大山人出神入化的表演,非常有艺术感染力,把戏推向高朝,让人回味无穷。

  从编剧、导演,到视觉整体呈现,运用大写意的手法,描述八大山人的人生命运,舞台美术,汲取了八大山人画作,构架舞台空间,给人高调、写意、空明,具有现代东方现代审美,也极大的丰富了画具舞台的多样性。

  建议在前半场戏下点工夫,因为在观赏过程中有点儿平,到后半段把戏推向高潮。另外,舞台美术根据人物命运变化再丰富一点,比如灯光在几个女性人物出现造型时,更凸显一些象征性的表达,让人物之间有所区别。

思想内核理解要到位 历史细节考证需严谨

  汪守德(原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局长):

  八大山人“疯”了,他“疯”的原因是什么?一个是亡国之痛,一个是毁家之恨,还有无人之愤。他作为王室子孙,他们家的江山丢了,再加上“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侮辱性政策,他的内心里一定是过不去的。他之所以成为文化名人,书画上有那么高的造诣的原因也在于此,在这个戏中需要明确体现。不仅仅是体现在外部的形体上,内心的东西也应该更有力量,这一点揭示得还不太够。制作一部剧作,编剧、导演甚至舞美,各方都得是思想家才行,因为没有深刻的思想,没办法写好剧作;对人物没有深刻的理解,刻画也不可能到位。

  另一个老年八大山人的表演目前仍有问题。八大山人尽管最后很落魄和潦倒,但是他骨子里是一个很狂傲的人,他可以衣衫褴褛,但是不容侵犯。目前演员表现的太平常了,就是一个普通的叙述者。

  在解释八大山人的画时,解读得不充分,感觉“不过瘾”,一定要把艺术成就,包括画里面包含的人生、社会、历史等方面用一段台词说出来。因为探讨八大山人之所以成为一代宗师,成为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原因,需要走进文化名人的艺术世界、内心世界。

  剧里说绿娘和丹娘截然相反,这个说法不妥,作为颜色,绿和红没有截然相反的概念,这个可以推敲一下,就是说截然不同就可以了。

  还有,画商开头说要买画,后来就不再提及,显得前后情节缺乏贯穿,好像都淹没在对塑造整体人物形象的努力当中,从戏的角度来讲,还可以再细化。

  (光明网记者王欣夷采访整理)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烟火人间》:与媒介共生,与生活共舞

  • 张凯滨:演技类综艺怎能靠槽点、笑点制造爆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