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民族舞剧《驼道》“二改”修改会专家发言摘编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民族舞剧《驼道》“二改”修改会专家发言摘编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11-18 10:4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增强群舞的叙事功能

  邓一江(国家大剧院原副院长、教授):

  民族舞剧《驼道》内容流畅、故事完整。舞剧结构,偏向于诗意化表现,简化了矛盾冲突。在现有剧本基础上,编导较好地完成了舞剧的内容表达。动作编排,有一定的创新。整部作品,色彩也比较丰富。

  但遗憾的是,群舞显得单一。怎样把群舞和人物进行一些关联处理,从而增强群舞的叙事功能,使群舞更好地推进情节、情感发展?作品地域风格浓郁,这是一个特色,但千万不要以此为初衷、为根本。舞剧创作的最高任务,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不应风格先行。过分强调风格,可能会造成语意缺乏。

舞蹈语言,应是一种高度概括和提炼

  谢克(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文工团副团长、一级导演):

  民族舞剧《驼道》经过了艰苦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首先,作品选题不仅有历史纵深感,也有独特地域性;其次,主题立意不仅赞美爱情,还传递了文化,展示了贸易繁荣,促进了民族融合和交融,以历史为镜子,呼应了“一带一路”倡议;最后,项目主体以认真、敬业的态度创作打磨,值得肯定。

  接下来,作品如何改得更好,走得更远?第一,建议在叙事上再做些开掘,更好地用舞蹈语言讲故事,把戏剧冲突展现得更清晰、更生动。特别是人物刻画与塑造,应强化独特性。第二,几段群舞在风格上有亮点,编排上有质量,但与剧情关联略显不够,没有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而流于一般的展示。第三,舞蹈语言不应是对生活的照搬,而应是一种高度概括和提炼。剧中,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矛盾冲突,应该用更好的舞蹈语言来展示,以强化舞剧的特性,使作品更具审美价值。第四,舞剧音乐应具有语言性、人物性,为叙事作出贡献,要能从中听出矛盾冲突,而不应满足于气氛的烘托、场景的制造。舞剧的服装,要考虑到肢体语言的特性,做到既有人物的形象,又不约束形体的美丽。

希望体现骆驼精神的内涵

  杨月林(原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团长、一级导演):

  民族舞剧《驼道》选题很好,导演处理得也很干净、清新、简约。作品主题鲜明,通过驼道艰难的行程,增进了沿路的通商、友谊等,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深远历史意义、重要现实意义。

  剧中,关于骆驼的舞蹈语汇比较准确和鲜明,也把蒙古舞的观赏性推到了极致。但叙事结构存在一些问题。沙尘暴,算是全剧的一个爆发点,但铺垫得不够充分,显得单薄。所谓驼道,是骆驼用辛苦,甚至用生命铺就的。驼道应该始终与骆驼有关,否则就成了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与主题不够契合。骆驼与人的关系是什么,作品有何立意?希望体现骆驼精神的内涵,把骆驼形象贯穿始终,让作品更有筋骨,充满精气神。

立意是核心,结构是根本

  刘同春(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原院长、教授):

  对于一部舞剧来说,立意是核心,结构是根本。民族舞剧《驼道》的立意,符合时代要求,对社会现实有所观照,值得肯定。但遗憾的是,在叙事和情感表现上显得简单,缺乏戏剧冲突。如何提高作品的思想深度和高度,是一个核心问题。

  结构方面,该剧不是单纯叙事,也不是只讲情感,而是把二者进行了融合。事实上,所有的重要情节和事件,都离不开人物思想情感的发展。剧中的舞蹈语汇,怎样更有特点?主创团队做了一些探索和修改。姐妹二人,有了一些性格差别。姐姐稳重、内敛,妹妹则比较调皮。另外,开场的骆驼舞很精彩,仿佛把人带入了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让人印象深刻。但到后面,逐渐有了晚会舞蹈的痕迹。群舞只起到了烘托作用,但要让群舞成为人物内心的外化,还需要提高表现力为重。

让作品的筋骨更强健

  韩生(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原院长、教授):

  民族舞剧《驼道》是一部难得的作品,充满质感、生命感。但按照更高的标准,作品在剧的层面稍显薄弱,或者说筋骨不够强健。如果不改筋骨,建议改称舞蹈诗,这样叙事淡化一点,也可以很精彩。舞剧有自身的标准,和舞蹈诗承载的任务不一样。接下来,希望作品定位更清晰,发挥出更大的潜力。

  作为舞剧来说,《驼道》在剧本方面,需要建立一种大逻辑,从商业逻辑、人物逻辑、情感逻辑、艺术逻辑等几个方面统筹起来。丝绸之路,首先是历史上的一条重要商道。剧中的三个人,为何会走到一起?偶然相遇后,他们在事业上共同面对自然、灾难和生死,感情不断升华。其间,应从服装形象、音乐形象等方面,让观众感觉到空间时间在转换。

  尾声怎样更感人?前面做好铺垫,这里就不只是缅怀,而是给人以驼铃声声、驼道漫漫之感。骆驼的性格、气质,有待深入挖掘。目前在剧中,骆驼的形象代表着苦难,不是很强健。事实上,骆驼从容、大度,负载沉重又无怨无悔,被誉为“沙漠之舟”,有着重要使命。这里处理好了,全剧主题就能有所升华。

舞强剧弱,如何突破

  江东(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所副所长、研究员):

  在民族舞剧《驼道》中,四段民族舞蹈虽然有游离的现象,但完成度都很高,风格迥异。作品整体给人以舞强剧弱的印象。舞剧,应当处理好舞和剧的关系。舞剧创新,往往都源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驼道”两个字,为这条路植入了浪漫情怀,但怎样生动表现?

  很多人认为,舞剧不需要编剧。但恰恰相反,编剧很重要。如何把舞蹈语汇的优势体现出来?具体到民族舞剧《驼道》,目前的剧本在人设方面,设置了两对青年男女,增加了很多情感发生的纬度,强化了戏剧冲突。但遗憾的是,只是设置了这样一个框架,但没有挖掘和深化。例如,女扮男装让人眼前一亮,但没有继续展开。这样,就成了一个噱头,而不是戏剧的伏笔。舞美则缺少变化,较难让人展开想象空间。艺无止境,希望作品越改越好。

电声怎样用于舞剧创作

  温中甲(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作曲):

  之前的舞剧音乐,大都用的是管弦乐队、交响乐队或者民乐。《孔子》之后,很多作品都开始用电声乐。电声音色丰富,富有表现力,可以用在舞剧作品中,但怎样用好?有些人一提到民族音乐和电声,就觉得是矛盾。民族舞剧《驼道》在二者的融合方面,做得比较巧妙。

  从编导到作曲,都应该明确重要的一点:不要让观众产生晚会之感。现在很多舞剧,看起来像晚会节目。具体到民族舞剧《驼道》的音乐,张弛有度,长调、呼麦等较好地传达了人物情绪。打击乐用得比较谨慎,当前,很多舞剧作曲家在这方面不够克制,希望能够有所借鉴。

提高故事的清晰度

  杨霞(湖南省舞蹈家协会主席,湖南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一级演员):

  民族舞剧《驼道》的题材非常好,契合了“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游牧民族和汉族之间的商贸往来,表达民族团结、睦邻友好的主题。同时,把蒙古族、哈萨克族、汉族等几个民族的舞蹈元素进行了展现和融合,强化了作品的艺术特色。

  该剧如何打磨提升?目前,故事脉络不太清晰,缺乏连贯性。不少舞蹈,编得很漂亮、很完整,但和剧情的关联不大。换言之,展示性的舞蹈偏多,影响了观赏效果。有鉴于此,希望提高故事的清晰度,以及舞蹈和剧情的融合度。另外,剧情发展和人物关系的铺垫有待加强。艺术高于生活,也离不开生活真实。细节,能够增加真实感。打动人心的,往往不是大的框架,而是细节。因此,希望在细节处理上继续下功夫。

舞蹈要能推动剧情发展

  刘晶(原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副团长、一级演员):

  民族舞剧《驼道》整体干净朴实、地域性强,演员有朝气,导演严格要求,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一改”修改会后,作品在短短两个月内,取得了可观的修改成效。从中间几段内容可以看出,主创团队在积极打磨、精益求精,这一点难能可贵。

  艺无止境。目前,作品还有哪些提升空间?首先,展示性的舞段偏多。所有群舞、双人舞,其实都是为剧情服务的,要能推动剧情发展。现在,给人一种为舞而舞的感觉。每个篇章,都是以群舞开始的,到了有情节性、情感性的段落,往往反倒是一带而过。换句话说,舞段都很华丽、很漂亮,但缺乏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其次,中间有几段双人舞,做了一些调整,但还是觉得不满足、不过瘾。而且,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下一步调整时,怎样合理铺排,让人物更加丰满,情感线路更加到位?最后,尾声显得唐突,怎样改得更精彩?希望作品在不断演出和修改当中,成为艺术精品。

希望人物情感线更丰富

  黄倩(广东省歌舞剧院副院长、一级演员):

  创作主体应该去思考一部好的艺术作品,怎样做到故事好看?怎样做到情节让人感动、舞台意境唯美?看完之后,会给观众留下什么?

  在民族舞剧《驼道》的五个主要角色中,四个人的情感线雷同,希望通过人物塑造、舞段编排等,形成层次,有所区别。目前,姐妹两人形象一致,建议对性格特点、服装色彩、舞蹈语言等进行区分。同时,舞蹈应和剧情紧密联系。需要进一步琢磨角色为什么而舞。另外,双人舞偏多,与群舞联系较少,与剧情推动、人物关系有点脱离,给人一些疲劳感。作为舞剧来说,群舞里的每个人都应该是有血有肉的。

  最后,场次与场次、舞段与舞段之间的衔接,要有更细致的铺设和过渡,避免给人突兀之感。例如,在情节、情感铺垫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人物的牺牲就难以打动人心。

舞美有待进一步完善

  王成刚(中央民族歌舞团副团长、一级演出监督):

  民族舞剧《驼道》选题精准、风格鲜明,地域性较强,在“一带一路”这一背景下,有着重要意义,对于院团发展也有推动作用。通过作品,我们也看到了演员的成长。女子群舞很精彩,尤其是蒙古族的舞蹈,富有创新色彩,让人印象深刻。

  接下来,希望内容铺垫、情绪转化,包括人物遇到的重大灾难等,与大的舞蹈段落等做好配合。舞美是半圆形的,可以降下来再升上去。毕竟是在沙漠里,要有历史的纵深感。另外,在灯光,包括氛围营造上,怎样更具象一些?月食这个创意比较好,有个斜坡还可以升上来,但没有用足、用好。音乐不错,舞段很有节奏感。但每一幕,尤其是双人舞的音乐,希望把旋律稍作调整,做到自然转换、过渡,把情绪进行完整串联。

  下一步,期待民族舞剧《驼道》越走越远,在演出、推广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为中国民族舞剧树立一个标杆!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整理)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梦归离》:命起殊途,大梦同归

  • 刘长宇:戏曲视角下春晚小品的角色经典化路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