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再现屯垦戍边激情燃烧的岁月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再现屯垦戍边激情燃烧的岁月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11-22 15:5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再现屯垦戍边激情燃烧的岁月

——豫剧《戈壁母亲》“二改”专家修改会在新疆召开

  光明网讯(记者 产娟娟)10月17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豫剧《戈壁母亲》“二改”专家修改会在新疆五家渠市召开。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雷喜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李建伟与会并讲话。会上,围绕“一改一演”的经验成果,以及“二改”工作的重点、难点,与会专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大家就剧本文本、演员表演、舞美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充分交流、深入讨论。

  修改打磨,演绎别样边疆故事

  豫剧《戈壁母亲》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家韩天航的中篇小说《母亲和我们》改编。作品讲述了上世纪50-70年代,母亲柳月季带着儿子钟槐、捡来的女儿钟柳前往新疆寻找丈夫,从此在新疆扎根并成为第一代军垦人的故事。该剧着力描绘了以柳月季为代表的兵团女性的坚韧品格、美好心灵以及甘为兵团后盾的博大情怀,以此来讴歌兵团人“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崇高精神。10月16日晚,豫剧《戈壁母亲》在新疆五家渠市文化中心进行“一改”后的首演。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雷喜宁指出,专家修改会的基调是“聚焦于改”,并对剧目的打磨提升,再攀“高峰”提出了殷切期待。会上,他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各位专家要畅所欲言,共同帮助这部剧呈现更好的艺术面貌;二是剧目主创要认真吸收专家意见,精耕细作、不断完善,使这部剧真正成为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经典作品;三是优秀剧目要在改中演、演中改,“不要成为库房中的精品”,而要在演出中不断打磨提高。

  如何将传统戏曲程式完美融入现代戏中,演绎别样的边疆故事?7月27日,豫剧《戈壁母亲》“一改”专家修改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围绕作品的艺术特色、形象塑造、戏剧冲突、舞美设计、音乐编创等方面展开讨论,指出该剧存在人物形象塑造扁平化、人文精神欠缺、舞美设计美感不足等问题。会后,主创团队对会议内容进行了细致梳理,悉心钻研专家意见,制定了可行的修改方案,开始投入剧目的打磨工作。

  豫剧《戈壁母亲》项目负责人、总策划徐爱华介绍,经过两个多月的再创作,主创团队对作品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共进行了24处修改。人物塑造上,加大了柳月季这一角色年龄上的跨度,删减了多余的对白和唱腔;调整原来钟匡民“无人情味”的人物形象,对语言、动作严格把控尺度;钟槐和父亲增加了许多内心戏,使父子间复杂的情感更加深刻。音乐方面,角色道白时加入背景音乐,使人物情感表达更加细腻,场次间的转换也增加了背景音乐来衬托。舞美设计上,将整个天幕与舞台中间的台阶进行了修改,设计了贯穿舞台的沙丘,使得表演区与后区融为一体,将观众带入荒漠戈壁的场景之中等等。

  以小见大,展现兵团精神

  与会专家首先对豫剧《戈壁母亲》的修改成效,进行了充分肯定。中国戏曲导演协会名誉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黄在敏谈到,这部戏讲述的是“戈壁母亲”如何在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间交融,并向时代价值升华。他指出:“主角柳月季身上展现出的传统美德,与母爱情怀、革命情怀之间产生了共鸣,是这部戏‘一改’后最大的特点。”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李春喜表示:“这部戏的时代精神带给人十足的惊喜感。”在他看来,此次修改在保持前一版创作状态的基础上,又表现了兵团战士在屯垦戍边过程中的艰苦奋斗的精神面貌。作品在强调母爱情怀、塑造女性群体的同时,很好地表现了兵团战士们的牺牲和奉献精神,以及这背后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善良、坚韧、隐忍的民族性格。

  “这部戏很好地体现和秉承了兵团精神。”上海京剧院原院长、一级编剧单跃进认为,豫剧《戈壁母亲》弘扬的兵团精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屯垦戍边战士对国家的奉献精神,二是人民军队一代代的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高级编辑刘玉琴表示,这部戏别具一格地刻画了一位大情大爱的女性形象,通过她的经历和成长,折射了兵团成立初期那段激情燃烧的不平凡岁月。“这部戏表面描写的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实则是母亲身后的一个群体、一个时代。这样的价值开掘与人性升华,在戏剧创作中具有独到之处。个体记叙中体现家国大义,以小见大,别有洞天。”

  捋顺戏剧情节,塑造鲜活人物

  任何优秀的艺术创作,一定是创作主体经过反复的艺术构思、斟酌后的叙事方案或策略。豫剧《戈壁母亲》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如何准确抓住目前的问题,进一步修改提高,使之由“高原”迈向“高峰”?修改会上,各位专家纷纷提出中肯的意见与建议。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原院长、一级导演李利宏认为,这部戏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依托原著小说,下一步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进行戏曲文本对文学文本的转换。如第三场中,从“接生”“杀驴”到“抗洪”,一个个事件推动着故事情节与人物命运的发展,但这里的推动力都是外力,忽略了人物成长的内在因素,人物内心情感显得不足。又如,在主观叙述和客观描述上,存在一些混淆。戏中柳月季有句独白“柔腰板压不弯”,作为角色而言,这是内心精神的传递,不涉及别人对她的评价,也不涉及自我评价。接下来,人物语言还需要进一步精炼,以便更精准地塑造人物形象。

  剧情方面,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理事、国家京剧院艺术总监、一级演出监督宋官林认为,剧情发展的逻辑仍待捋顺,如钟匡民的离婚原因,是反抗包办婚姻,还是因为脑部中了弹片命不久矣,不愿连累妻子?他表示:“《戈壁母亲》最后一定要回到‘母亲’。现在的结尾集中在了儿子钟槐及儿媳小兰身上,建议做些调整,收在‘戈壁母亲’在这里培养了一代代爱祖国、守边疆的中华儿女上。”

  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原主任、教授李建平同样提到了剧情合理性的问题。首先,钟匡民脑部中了弹片,剧中是在师部医院做手术,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师部医院并不具备脑部手术的医疗水平;其次,在陈工程师与柳月季养女钟柳的认亲戏份中,为了戏剧情境而故意绕圈子,显得过于刻意,也弱化了故事的感动成分。

  戏曲的表现力,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和把握。河南豫剧院党委书记、一级演员汪荃珍谈到了演员的表演问题。“演员们应用心体验人物的内心,准确把握人物关系和对所处环境的真实感受,遵循戏曲艺术的美学神韵,充分调动戏曲艺术唱、念、做、打的表演技术手段。”她指出,对于人物跨度大的角色,演员要特别注意“人物感”,不同年龄段要有所区分。另外,台词是演员的基本功,找到字词发音的最佳状态,才能在表演时与观众共情。

  舞美设计方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一级舞美设计苗培如认为,“一改”后的舞美基本上满足了剧情发展的需要,但仍有可完善之处。首先,舞美应增加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的元素,如红柳、胡杨树等,希望通过灯光的处理带给观众更鲜明、直观的感受。其次,目前整部戏着重表现艰苦年代被风沙侵蚀的戈壁滩,建议结尾处适当展示建设后的美丽新疆的风貌,展示兵团几代人艰苦奋斗的结果。如此,戏剧情感会更加饱满,观众的满足感也会更强烈。音乐方面,安徽省艺术研究院创作部原主任、一级作曲徐志远表示,主题曲的感染力不强,歌词没有很好地起到概括、烘托的作用,旋律略显随意。

  屯垦戍边,不辱使命。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打造出传递民族精神、时代价值的精品力作。听完与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徐爱华表示:“《戈壁母亲》主创团队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排头兵。接下来,我们将认真研究、充分吸收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作品进行细致打磨,争取向社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