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再现屯垦戍边激情燃烧的岁月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再现屯垦戍边激情燃烧的岁月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11-22 15:5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再现屯垦戍边激情燃烧的岁月

——豫剧《戈壁母亲》“二改”专家修改会在新疆召开

  光明网讯(记者 产娟娟)10月17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豫剧《戈壁母亲》“二改”专家修改会在新疆五家渠市召开。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雷喜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李建伟与会并讲话。会上,围绕“一改一演”的经验成果,以及“二改”工作的重点、难点,与会专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大家就剧本文本、演员表演、舞美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充分交流、深入讨论。

  修改打磨,演绎别样边疆故事

  豫剧《戈壁母亲》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家韩天航的中篇小说《母亲和我们》改编。作品讲述了上世纪50-70年代,母亲柳月季带着儿子钟槐、捡来的女儿钟柳前往新疆寻找丈夫,从此在新疆扎根并成为第一代军垦人的故事。该剧着力描绘了以柳月季为代表的兵团女性的坚韧品格、美好心灵以及甘为兵团后盾的博大情怀,以此来讴歌兵团人“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崇高精神。10月16日晚,豫剧《戈壁母亲》在新疆五家渠市文化中心进行“一改”后的首演。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雷喜宁指出,专家修改会的基调是“聚焦于改”,并对剧目的打磨提升,再攀“高峰”提出了殷切期待。会上,他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各位专家要畅所欲言,共同帮助这部剧呈现更好的艺术面貌;二是剧目主创要认真吸收专家意见,精耕细作、不断完善,使这部剧真正成为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经典作品;三是优秀剧目要在改中演、演中改,“不要成为库房中的精品”,而要在演出中不断打磨提高。

  如何将传统戏曲程式完美融入现代戏中,演绎别样的边疆故事?7月27日,豫剧《戈壁母亲》“一改”专家修改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围绕作品的艺术特色、形象塑造、戏剧冲突、舞美设计、音乐编创等方面展开讨论,指出该剧存在人物形象塑造扁平化、人文精神欠缺、舞美设计美感不足等问题。会后,主创团队对会议内容进行了细致梳理,悉心钻研专家意见,制定了可行的修改方案,开始投入剧目的打磨工作。

  豫剧《戈壁母亲》项目负责人、总策划徐爱华介绍,经过两个多月的再创作,主创团队对作品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共进行了24处修改。人物塑造上,加大了柳月季这一角色年龄上的跨度,删减了多余的对白和唱腔;调整原来钟匡民“无人情味”的人物形象,对语言、动作严格把控尺度;钟槐和父亲增加了许多内心戏,使父子间复杂的情感更加深刻。音乐方面,角色道白时加入背景音乐,使人物情感表达更加细腻,场次间的转换也增加了背景音乐来衬托。舞美设计上,将整个天幕与舞台中间的台阶进行了修改,设计了贯穿舞台的沙丘,使得表演区与后区融为一体,将观众带入荒漠戈壁的场景之中等等。

  以小见大,展现兵团精神

  与会专家首先对豫剧《戈壁母亲》的修改成效,进行了充分肯定。中国戏曲导演协会名誉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黄在敏谈到,这部戏讲述的是“戈壁母亲”如何在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间交融,并向时代价值升华。他指出:“主角柳月季身上展现出的传统美德,与母爱情怀、革命情怀之间产生了共鸣,是这部戏‘一改’后最大的特点。”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李春喜表示:“这部戏的时代精神带给人十足的惊喜感。”在他看来,此次修改在保持前一版创作状态的基础上,又表现了兵团战士在屯垦戍边过程中的艰苦奋斗的精神面貌。作品在强调母爱情怀、塑造女性群体的同时,很好地表现了兵团战士们的牺牲和奉献精神,以及这背后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善良、坚韧、隐忍的民族性格。

  “这部戏很好地体现和秉承了兵团精神。”上海京剧院原院长、一级编剧单跃进认为,豫剧《戈壁母亲》弘扬的兵团精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屯垦戍边战士对国家的奉献精神,二是人民军队一代代的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高级编辑刘玉琴表示,这部戏别具一格地刻画了一位大情大爱的女性形象,通过她的经历和成长,折射了兵团成立初期那段激情燃烧的不平凡岁月。“这部戏表面描写的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实则是母亲身后的一个群体、一个时代。这样的价值开掘与人性升华,在戏剧创作中具有独到之处。个体记叙中体现家国大义,以小见大,别有洞天。”

  捋顺戏剧情节,塑造鲜活人物

  任何优秀的艺术创作,一定是创作主体经过反复的艺术构思、斟酌后的叙事方案或策略。豫剧《戈壁母亲》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如何准确抓住目前的问题,进一步修改提高,使之由“高原”迈向“高峰”?修改会上,各位专家纷纷提出中肯的意见与建议。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原院长、一级导演李利宏认为,这部戏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依托原著小说,下一步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进行戏曲文本对文学文本的转换。如第三场中,从“接生”“杀驴”到“抗洪”,一个个事件推动着故事情节与人物命运的发展,但这里的推动力都是外力,忽略了人物成长的内在因素,人物内心情感显得不足。又如,在主观叙述和客观描述上,存在一些混淆。戏中柳月季有句独白“柔腰板压不弯”,作为角色而言,这是内心精神的传递,不涉及别人对她的评价,也不涉及自我评价。接下来,人物语言还需要进一步精炼,以便更精准地塑造人物形象。

  剧情方面,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理事、国家京剧院艺术总监、一级演出监督宋官林认为,剧情发展的逻辑仍待捋顺,如钟匡民的离婚原因,是反抗包办婚姻,还是因为脑部中了弹片命不久矣,不愿连累妻子?他表示:“《戈壁母亲》最后一定要回到‘母亲’。现在的结尾集中在了儿子钟槐及儿媳小兰身上,建议做些调整,收在‘戈壁母亲’在这里培养了一代代爱祖国、守边疆的中华儿女上。”

  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原主任、教授李建平同样提到了剧情合理性的问题。首先,钟匡民脑部中了弹片,剧中是在师部医院做手术,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师部医院并不具备脑部手术的医疗水平;其次,在陈工程师与柳月季养女钟柳的认亲戏份中,为了戏剧情境而故意绕圈子,显得过于刻意,也弱化了故事的感动成分。

  戏曲的表现力,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和把握。河南豫剧院党委书记、一级演员汪荃珍谈到了演员的表演问题。“演员们应用心体验人物的内心,准确把握人物关系和对所处环境的真实感受,遵循戏曲艺术的美学神韵,充分调动戏曲艺术唱、念、做、打的表演技术手段。”她指出,对于人物跨度大的角色,演员要特别注意“人物感”,不同年龄段要有所区分。另外,台词是演员的基本功,找到字词发音的最佳状态,才能在表演时与观众共情。

  舞美设计方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一级舞美设计苗培如认为,“一改”后的舞美基本上满足了剧情发展的需要,但仍有可完善之处。首先,舞美应增加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的元素,如红柳、胡杨树等,希望通过灯光的处理带给观众更鲜明、直观的感受。其次,目前整部戏着重表现艰苦年代被风沙侵蚀的戈壁滩,建议结尾处适当展示建设后的美丽新疆的风貌,展示兵团几代人艰苦奋斗的结果。如此,戏剧情感会更加饱满,观众的满足感也会更强烈。音乐方面,安徽省艺术研究院创作部原主任、一级作曲徐志远表示,主题曲的感染力不强,歌词没有很好地起到概括、烘托的作用,旋律略显随意。

  屯垦戍边,不辱使命。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打造出传递民族精神、时代价值的精品力作。听完与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徐爱华表示:“《戈壁母亲》主创团队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排头兵。接下来,我们将认真研究、充分吸收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作品进行细致打磨,争取向社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梦归离》:命起殊途,大梦同归

  • 刘长宇:戏曲视角下春晚小品的角色经典化路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