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秦腔《王贵与李香香》的艺术特色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秦腔《王贵与李香香》的艺术特色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11-25 09:4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王馗

  《王贵与李香香》从叙事长诗改编成秦腔现代戏,极具挑战意义。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的独特性在于,创造性地通过陕北民间信天游形式,为中国新诗发展提供了展现民间立场、描摹民间情感、张扬民间理想的高峰之作。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段革命历史甚至这首长诗所传达的文学趣味、理想信仰,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似乎已经很难体味。秦腔的改编创作立足于当代,回头观照中国革命历史,用真切的形象质感,再现了一个时代的风情风貌与纯真纯粹。

  这样的创作所面临的困难,不仅是如何将王贵、李香香变成鲜活的艺术形象,也不仅是将一段简单的爱情故事、革命历程,扩容成生动的戏剧表达,还需要保持长诗的经典性,来实现艺术高峰的再创造。秦腔《王贵与李香香》紧紧聚焦“咱们闹革命,革命也是为了咱”的长诗主旨,承袭了长诗用民间视角来透视人与革命关系的艺术辩证法则,同时,用浓郁的民间风格来重造秦腔的剧诗文学。该剧鲜活的语言,将李季长诗作为叙述体嵌入戏剧结构,找到了秦腔与西北大众相契合的文化本源,做到了乡土诗意的流畅宣叙。

  信天游作为西北重要的民歌形态,是西北民间世代相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肇自久远的文学表达。它比方于物,托事于情,借助外在世界的寄托化喻,委婉含蓄、酣畅淋漓地传达人的自我心灵。秦腔《王贵与李香香》的文学表达,除了保持戏曲自有的叙事、抒情等艺术法则外,还借用信天游的比兴手法,为戏曲文学染上了浓郁的、极具民间个性的秦风秦韵色彩。例如“头顶人家的天来脚踏人家的地,站着坐着都受人家的欺;山坡上的谷子圪登登的个青,掌柜的贪心没有个尽”“发一回山水冲一层泥,交一回亲亲脱一层皮;井台上苦等哥哥面,我的好人你在哪里”“马蹄落地嚓嚓响,山风吹来阵阵凉,战士心急热汗淌,恨不得腋下生翅膀。白生生的蔓菁一条根,庄户人和赤卫队一条心,听说亲人打进村,家家户户开柴门,捧出隔年枣表表咱的心”等,耐人寻味。

  这些取自信天游的剧诗,或点缀于一段唱腔,成为民间趣味的典型标识;或直接渲染情境,展示民间风格的表达逻辑;或前后连贯,在剧诗音韵转接中,形成铺排有序的叙事形式。在再现李季长诗的基本特色时,也让秦腔板腔体文学结构,增加了民间诗歌的意境、俚曲乡音的韵律。这种文学表达,将现代戏曲的文学创作直接追溯到中国传统诗歌的精神本源,正如《诗大序》在阐释诗之“四始”时,强调“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如此,以西北土风为基础的人情表达,再次为秦腔文学注入了原生活力,以及艺术持续生长的乡土品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秦腔《王贵与李香香》在保持剧诗乡土诗意追求的同时,寻绎着男女两个主要形象的悲欢离合,始终聚焦于王贵与李香香在面对爱情被威胁、欺凌和破坏时的生命主体意志。单纯的男女人际关系在诗歌语言的地域化渲染时,流露出人与环境的诗意推进,形象符号变成诗的意象,剧作成为浪漫、写意、灵动的乡土诗剧。在《一个妹子一个大》的一场“井边相会”中,香香的脚印引动了王贵对于性与灵的青春畅想。“数着梅花心花开”的王贵,“循着脚印一路走着,不觉寻到了香香的脚跟前”。简单的一句舞台调度,演绎出一对青年基于生命冲动而缔结的浪漫爱情。同样是一串脚印,“露出了奸笑的崔二爷”却暴露了“井台边偷看了一场戏,心忌恨小男女狗扯羊皮”的嫉妒与仇恨。由此,在《掏苦菜》一场“菜地相见”中,表现出低劣粗俗的强盗逻辑。在这场戏中,随着崔二爷“彩礼已送到你家门”的唱词,接入“那一边,崔府送彩礼的人来到香香家窑前”的“媒婆提亲”场面,来展现同一时间的李德瑞为女儿拒婚的农民本色,形成父女同情共命的生命本色。

  这种用行动、场面来回应乡土剧诗的艺术创作,以及所表达的纯粹诗意、明朗态度,展现出以“一人之本”透视“一国之事”的观照与升华。单纯个体的生命成长,便与三边革命历史背景紧密结合起来,为乡土诗剧赋予了革命史诗的色彩。剧中判若泾渭的阶级群体在人性化的抉择中,被清晰地分隔开来,诠释出特定历史阶段中社会阶层分化,乃至实现革命启蒙的必然趋向。简单的男女爱情,被镶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土地革命的背景下;悠长的抒情与叙述,成为一个时代里中国农民生活和理想的集体记忆。

  秦腔《王贵与李香香》凸显出来的民间个性和乡土风格,不仅体现在剧诗和形象表达中,更体现在主创者对舞台视觉的选择方面。该剧通过歌队的设置,在舞台和剧场中,构建起多维视觉映像。这样,既形成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生态形态,也让演员在歌队之间、乐池上下灵活游走,使表演在广场艺术感十足的场域中充分流动起来。特别是一架钢琴和数十人的歌队,以高度间离的形式,让秦腔所表达的一段爱情故事,映衬于中性的现代歌唱中,形成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叙事空间。

  《革命是个好东西》一场戏中,舞台上庄严肃穆的歌队合唱,衬托出王贵的心理空间和活动情境。羊群、人群都是通过他与歌队之间的转接和对话,来升华走向觉醒的青年对于革命的理解、接受和信仰。此时的舞台上,秦腔再现故事,歌队表达叙述;秦腔核心乐队渲染故事情境、表达人物心理,钢琴诉诸理性宣叙、引发现代观照,彼此交织,相得益彰,时空自由转化,情感古今呼应。由此,王贵与李香香的爱情故事,就真切地回应了李季长诗所要表达的文学境界,也持续推进了一个既往的革命故事在当代审美中的回归。秦腔改编,将长诗成功推进到戏曲的艺术高度,革命经典也实现了戏曲的经典再造。

  秦腔是西北大戏,其生态文化空间多元、丰富。举凡戏曲涉及的形态类型从小戏到大戏,涉及的题材类型从生活戏到袍带戏,在秦腔中均能找到经典剧目例证。这正显示出秦腔受众群体的丰富性。当钢琴伴奏的合唱形式,与秦腔的唱做表演杂糅在一起时,不是两种艺术的彼此削减,而是让秦腔在现代剧场观照中得到淋漓尽致地释放。舞台上,由两种音乐、两种表演共同建构出张力悬殊的艺术空间,让秦腔传统的韵味成为剧场聚焦的审美对象。几乎在一桌二椅最纯粹的场面中,把秦腔的诗乐歌舞之美表达了出来。

  这种异质融合所带来的现代质感,很好地解决了秦腔受容于现代剧场的局限,最大限度地释放了秦腔传统的优势。这样的创作,来自于宁夏秦腔“现代秦腔”的艺术理念,更来自于导演张曼君在“三部曲”的相续创造中不拘一格的创作思维。当然,这样一部秦腔现代戏,在舞台形式和叙事结构中体现出的唯一,或许只适用于李季长诗所表达的特定故事和艺术风格。对于有着数百年艺术传统的秦腔而言,“现代”最直接的诉求,即是让秦腔的古老艺术传统作为剧场艺术活在当下和未来。这样的唯一,恰恰是现代艺术独立个性的必然结果。(王馗)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梦归离》:命起殊途,大梦同归

  • 刘长宇:戏曲视角下春晚小品的角色经典化路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