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大浪淘沙,方能留下精品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大浪淘沙,方能留下精品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11-27 15:3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大浪淘沙,方能留下精品

  ——评剧《藏地彩虹》“二改”修改会在福州召开

  光明网讯(记者 刘冰雅)2019年11月7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评剧《藏地彩虹》“二改”修改会在福建福州召开。

  主动琢磨做修改,新版亮相受好评

  评剧《藏地彩虹》讲述了援藏医生救助藏区先心病患者的故事,通过两代援藏人的事迹,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西藏发展的关怀和支持。今年7月22日,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协助组织理论评论、编剧、导演、音乐作曲、表演、舞美设计等领域的专家,举行了评剧《藏地彩虹》的“一改”修改会。

  三个多月来,主创团队一直主动思考如何表达藏汉民族之间的情怀、如何设定戏剧的矛盾冲突等问题,并积极探索现代戏的新的表达方式。在听取、吸纳各方面专家意见后,主创团队针对故事架构、表达方式进行了一些修改,尽可能调整了此前版本中表达过多的内容,以便让主题更加简洁、深刻。同时,突破以往现实题材戏剧的创作手法,采用了更为诗意的创作方式。除此之外,舞美和灯光也进行了细微调整,让舞台呈现更加简洁、大气;音乐中所融合的藏族歌舞和民间音乐元素也更加丰富、地域风格更加明显。

  11月6日,修改一新的评剧《藏地彩虹》亮相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让榕城人民感受到了评剧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藏族文化气息。

  上下齐心共钻研,情节推进待改善

  在次日召开的“二改”修改会上,与会专家对评剧《藏地彩虹》的修改成果以及主创团队的认真态度,纷纷表示了肯定。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马也认为,新版剧目更加精炼、清晰、简明,故事情节和线索经过重新梳理后,更加合理。

  “这出戏每一次看都有新变化、新改进,这归功于剧团的认真和真诚。”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高级编辑刘玉琴说:“这折射了艺术作品从高原走向高峰的坚定信心。”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一级舞美苗培如评价:“这是一出评剧与藏族戏剧有机融合,并以新的审美风格,诗意化讴歌了‘医者仁心,圣者礼赞’的时代品格、具有时代精神的经典作品。”河南省文联副主席、一级编剧陈涌泉认为,这部戏实现了戏曲艺术与藏族文化元素的完美结合。但还需重视的是,在现有的风格和结构基础上,情节逻辑和人物的心理层次,还存在不够严谨、人为痕迹较重的问题需要解决。陈涌泉指出:“比如方丹在与奶奶谈话后,看起来是把她说通了,接下来应该做手术了,但是人又跑了,这就没有顺着情节和人物情感的逻辑线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一级演员柳萍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感到剧本文本在矛盾冲突上还有不足。“故事讲得慢,且讲得少,情节节奏要往前推进时,又会被拉回来。”

  刘玉琴指出情节的衔接和情绪的转折,需要更有机的结合。如奶奶和梅朵去转湖时,方医生有一段穿藏服的舞蹈,存在明显的割裂感,这段舞蹈如何结合情境、结合氛围,强化合理性和可看性?再如,方医生翻过雪山寻找达瓦时,有一段抒情唱词,怎么能让情节氛围和人物内心、唱词和动作衔接得更加有机,使情节推进更加贴合剧情?又如,奶奶的反复变化有其内在逻辑,如何把她心理变化的节点交代得更加明确?“总体而言,戏剧性的营造、戏剧张力的蓄积和释放,还可以进一步调整和思考。”

  中国戏曲学院戏曲研究所所长、教授傅瑾强调,情节的自然发展可能是这出戏最需要考虑的事情。比如奶奶“偷听”的戏份没有必要,有人为制造矛盾的痕迹;湖边的舞蹈和雪崩后的唱段十分突然,像是人为地为演员制造舞蹈或演唱的空间,却造成情节本身的停滞和中断。

  人物逻辑需加强,注重动作连贯性

  《藏地彩虹》中的主角方丹是根据“北京榜样”——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内科副主任顾虹及援藏医疗队为原型进行改编的。对于戏中方丹的人物事迹和戏剧逻辑,专家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马也认为,戏中人物的丰富性、丰满性、立体性仍然不够,主角方丹的戏剧性、动作性不强,无私奉献、带病工作的内容比重较多。方丹的唱词虽好,但只是生硬的、外加的概念化演唱,而不是通过戏中动作和冲突来表现方丹作为一名医生的伟大,显得有人为煽情的痕迹,如最后一场方丹劳累昏倒、“以命换命”的戏,虽然场面好看,但戏剧的真实性和人物行为的逻辑性却经不起推敲。

  傅瑾也指出关于塑造“高大人物” 的理性问题,他认为,“没有理性,人物就成了莽夫,并不是真正的高大。方丹作为一名专业的心外科医生,应该比别人更理性、更清醒。”但剧中存在几处情节,却是为了伟大而牺牲理性,如冒着风雪追人、昏倒后做手术等。陈涌泉提出:“风雪追赶这场戏本身可以成为戏剧舞台上的经典,但人物行为逻辑的起点值得怀疑,方丹的跑,人为痕迹太重。戏固然很美,但逻辑支撑不够坚实。”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李春喜表示,方丹的动作连续性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比如,在第三场中,方丹出场开始演唱,此时前面已铺垫了她要找人、要救命。考虑到人物动作的连贯性,他建议“考虑在这一场面中把方丹和歌舞场面形成一种比对或并列,把人物从歌舞场面中有选择、恰当地点染出来”。在风雪找人的大段唱词中,“再梳理一下方丹此时的情感活动、心理层次,字句上也再浓缩、提炼一下,让这一人物更加鲜明地走进观众心中。”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原院长、研究员黄在敏认为,人物动作的设置和立意的呈现之间,在逻辑上不够清晰。“主人公在面对藏民的宗教信仰以及科技水平限制的矛盾时,应该体现出来的是更深刻、更有意味的、社会性的精神价值。”这出戏核心的精神焦点,还可以再考虑。

  藏地风情谱诗篇,多方打磨再提高

  《藏地彩虹》表现出浓郁的藏地气息,戏中不仅呈现了辽阔广袤、清澈透亮、天高云淡的西藏高原风情,也刻画了几个性格鲜明的藏族人民形象,如加措、梅朵、格桑、德吉奶奶等。陈涌泉提出,戏中的几段藏戏风格十分强烈,对其的直接运用可以再思考一下,如何能够统一到戏剧的整体意境中来。而关于藏族人民的信仰问题,傅瑾指出不能把其当作推进现代医学的阻力,更不能轻易地放在对立面上,建议稍微弱化一些。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社主编、编审范小宁强调,对藏地风情的展现让这部戏多姿多彩,但容易产生分寸拿捏的问题。黄在敏建议,现在的场面处理仍停留在氛围营造的一般层面,但更需要向精神层面上提炼。此外,唱腔音乐在保持一定时尚性的同时,要扎根于评剧,表现出评剧剧种的特点,这必须要有二者的渗透。

  从音乐的角度,吉林戏曲剧院原院长、一级作曲杨柏森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他指出,这部戏的音乐可以说是现代戏曲音乐,尤其是现代评剧音乐的典范。但音乐的主题不够鲜明,甚至有些庞杂,“尤其女主角的唱腔更应该深化,唱出她独有的内容,用带一些藏族色彩的主题音乐,轮番使用弦乐演奏、铜管演奏、木管演奏等。”同时,唱腔中的反调用了太多,但核心唱段中的反调是必要的,应该在配器上让其更加鲜明,和声节奏的支撑多用一些。伴奏中评剧大小板胡的运用很突出,但有些过于突出了,如何表现评剧的特点还需要把握。

  舞美方面,苗培如认为这部戏的舞美已经达到了“圣洁、冲淡、凝重、诗化的处理要求”,运用最朴素、干净的手段,很好地表现了戏剧的人物和主题。但仍有些细节不够令人满意,如雪崩和雪舞的戏中,演员上场需要配合大雪纷飞,而到方丹独白时,就不必要“下雪”了,否则会干扰观众对人物表演的欣赏;某处舞台上空出藏族寺庙的顶,做得很漂亮,“但叠了很多片,并不需要,这部戏的风格是干净的,表现藏族文化只需要‘点’一下,还需要做做减法。”服装的设计和舞蹈的编排,都应该更突出人。

  会后,北京演艺集团总经理助理董宁表示,从剧本文本、导演手法,到音乐唱腔、舞美设计,乃至演员表演,各位专家给出的专业意见都经过深入思考,十分宝贵。主创团队将带着耐心和韧性,继续钻研提高,将《藏地彩虹》这部作品在大浪淘沙后坚守住、留下来。中国评剧院院长侯虹等主创人员也表示:“在对精品剧作、经典剧目的打磨上,中国评剧院将一直在路上。”(刘冰雅)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梦归离》:命起殊途,大梦同归

  • 刘长宇:戏曲视角下春晚小品的角色经典化路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