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幽暗之境中的光影瞬间
——访青年艺术家方赞茹
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真实,它是一种符合生活内在逻辑、能显示社会生活本质、具有审美价值的真实。通观艺术史的发展历程,会发现对艺术真实的表达一直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命题,尤其是对绘画而言,从对自然的摹写到对心灵的表现,从对规律的把握到对本质的追求,真实从未缺席。古典主义是对理念图式的模仿,自然主义是对外界的直接刻画,表现主义是对主观认识的外化,立体主义则强调解构对象就是真实……对于青年艺术家方赞茹来说,艺术真实的表达在于对光影瞬间的捕捉。
方赞茹于2009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先后进行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习,目前为中国美术学院绘画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求学期间,她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致力于绘画创作,先后创作了《看不见的风景》《微光》《幽暗之境》等系列作品。她的作品带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呈现阴影和光亮的交织,其油画作品《幽暗之境》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 2019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作品成果运用。
此次获选作品为何以《幽暗之境》为题,它的寓意是什么?
《幽暗之境》延续了我的一个创作系列——幽暗之境系列。该系列的主题是以旁观者或窥视者的视角,在周遭特定的庇护性空间里探索人与物之间发生的某些自然的片段,在看似日常的生活化的场景中,抓取当下人们最真实的情绪意境和精神旨向,捕捉特定空间中人与物质之间的灵感。我喜欢在创作中营造出一个私密性的空间,《幽暗之境》也不例外。创作这个作品的初衷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有明确意向的整合。我想通过对周遭的探索,揭示幽暗与神秘之境,感知当代人在社会大环境中体验到的疏离、窥视、焦虑,或者是充满朝气的、洒脱的情绪印记。
艺术家常常被认为是艺术作品的父母。您认为油画作品《幽暗之境》对您意味着什么?
艺术创作者都是非常敏感的,伴随艺术家的成长记忆,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必然会带入私人性的东西:偏好或者是某些神秘的体验。在我的创作过程中,很多题材或者内容,其实是在映射我的潜意识、童年和成长的经历。创作其实也是一种寻根,一种自我审视的过程,特别是当我回头审视近几年的作品时,我仿佛对自己有了更深的了解。
《幽暗之境》 布面油画 150×180cm 2018
就主题与风格来讲,您认为《幽暗之境》最大的创新和特色是什么?
《幽暗之境》是对这一系列的延伸和提炼。微弱的光源是我最常用的一种元素。相互开放又连通的房间里,当门一开一掩,门成为了光和空气出现时的必经之孔。光由外进入并停留于事物之上,创造了阴影,成为事物的隐身和藏匿之处。在《幽暗之境》中,这些元素和诉求可以窥见一斑:宽大的白色桌子,高阔的屋顶,垂下的吊灯构织了大片隐秘的阴影,黑色阴影里似乎蕴藏着大片丰富的东西,躁动地等待光明。画中的男人显得有些紧张,仿佛是被观者偶遇的一瞥。这一幕来得毫无征兆,令他措手不及,转头望向餐桌旁无人的位置。椅子上的余温好像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又似乎在暗示着什么。
人类只有在特定的空间和状态下,才容易泄露出最真实的状态,而瞬间难以容纳人物全部的心理情绪及变化过程,所以,我主要通过旁观者或者是窥视者的视角,探索周遭在特定的情境下的某些片段,将清冷的房厅门、椅子、灯等物品从功能性中抽象出来,创造出现代人生活的情绪和意境,凸显浮华掩饰下的真实。
方赞茹近照
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对您的艺术创作、职业生涯,有何积极意义?
我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正处于研究生刚毕业阶段,受到了很大的鼓励。我从没想过放弃职业画家这条道路,获得资助后更坚定了我继续走艺术道路的决心,对此,我由衷地感谢国家艺术基金。同时,我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为培养更优秀的艺术人才,国家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资源和高层次的平台。我们的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在不断地进步,作为青年艺术创作者,更应该拾级而上,努力创作出更优异的艺术作品。
(光明网记者张义文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