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沃土塑山雪
——访青年艺术家王忠振
每每谈及陶艺之美时,人们总是将焦点集中在造型、装饰、釉色方面,其实陶瓷之美背后的创造状态,才是艺术家最为珍视和享受的。来自吉林的青年陶瓷艺术工作者王忠振认为,真正的陶艺家并非刻意追求这种外在美,只是通过创作得到了美而已。
陶瓷艺术在中国源远流长,如何将传统陶瓷艺术与当代艺术审美融合到一起,是当下业界关注的热点。王忠振独树一帜,立足家乡地缘文化,将陶器与本土特色巧妙结合,创作出工艺美术作品《长白十六峰写意砂壶》系列。该系列作品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2019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作品成果运用,不仅满足了当代的审美需求,更弘扬了东北地域文化特色。
以长白山为主题进行文化陶器创作的想法在王忠振心里萌生已久,身为东北人,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弘扬东北民间黑土文化。长白山是中国满族的发祥地,最早见于中国4000多年前的文字记载中。它还是中国最高的活火山,有着“长相守、到白头”的美好寓意,因其主峰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为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这里有数不尽的神话与传奇故事,是值得研究与挖掘创作的灵感殿堂。正因如此,王忠振决定将这份厚重的文化记忆杂揉进自己的艺术作品中,让“长白文化”被更多人所熟知。
在王忠振看来,做当代陶艺就要做出“中国范”——有中国文化内涵、中式美学意境之美。“所谓的‘当代’作为时间概念,终要成为历史,唯独美的事物能够永恒且长久。”工艺美术作品《长白十六峰写意砂壶》就是这样兼具当代艺术理念与中国意境之美的作品,继承了中国传统制壶工艺。
王忠振近照
在创作中,王忠振不断挖掘茶壶的文化内涵,为其注入新的艺术观念以满足当代人情感诉求,并把自己对国画的感悟融入在作品中,在陶瓷艺术创作领域做出了一次创新实践。
以茶壶为载体来呈现长白山并不容易,但王忠振做到了。他将长白山的群峰竞秀、万态千姿表现出来,其作品形态各异,有的如直插青天的宝塔,有些又似虎豹雄狮,还有些如仙人驾鹤翱翔、雄鹰衔石高飞。作品中的白银配件更是长白山“山高地寒,终年积雪”的写照。“站在长白山巅举目四望,只有深褐色的山石和依覆在高大石壁上的白雪。踏着厚厚的积雪,穿行在谷底森林中,无瑕的白雪洗尽心灵的尘土和疲惫。”在创作时,王忠振眼前总是浮现出长白山的灵姿,用黄铜锻造了提梁,宛如一轮圆月照耀着这座山峰与积雪。“我的作品亦如东北人的性格,外表强硬直接,内心却温柔热情。”
工艺美术作品《长白十六峰写意砂壶》系列作品将中国写意概念真正地融入到了陶艺创作中,以壶为载体,把中国山水之美、综合材料运用在陶艺创作中。“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艺术创作也变得多元化,陶瓷创作也应借这一契机提高其艺术价值与使用价值。”王忠振表示,古代囿于技术受限,其多元化只能体现在纹样装饰上,但现代艺术可以借助不同材料的特性弥补单一材料的局限性,并且可以增加多种效果。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更是茶具艺术的创制地。今天,人们对茶具产品除了形态和功能的要求之外,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以满足人们的情感诉求。作为设计师,王忠振认为自己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造型设计过程中赋予器物“有意味的形式”,并为其注入有人文精神观念的“灵魂”。“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多种工艺技术,将其灵活地运用到现代壶艺设计之中,这也是实现本土化设计的重要途径。”王忠振从设计思想的高度传递造型语言,在设计过程中实现了对文化特征的把握,让产品充分体现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我应该为当下的陶艺做点什么。”王忠振坚信“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所以我做的多数是生活艺术类陶瓷,用作品诠释中国当代陶艺之美。”
《长白山十六峰写意砂壶系列》砂壶
18cm×12.5cm×10cm 18cm×10cm×11cm 21.5cm×9.5cm×9cm 2018
王忠振认为在艺术创作中,他是在学习地球,探索地球上的物质材料,他认为任何一块黏土都是可以拿来制陶并且烧制的,只不过是粘性不同、收缩不同、烧成温度不同、烧成颜色不同,提倡就地取材进行创作,因为这样做出的作品会更自然、更具独特性。
在王忠振眼中,陶瓷艺术有着特殊性,它既可以表现易碎质感,又可以表现出温润,这种材质能产生无穷的感觉,这也是吸引他的地方。他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多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进来,围绕着陶瓷这种美好的材质,创作出更多兼具传统美与当代语汇的作品。
(光明网记者石依诺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