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老祖宗留下个人爱人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12-17 14:2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艺术处一级编剧 朱小松

  近日,一台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创演,获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的艺术作品——民族舞剧《兰花花》在江苏上演。凄美的爱情故事、浓郁的陕北风情、如梦如诗的舞台呈现,让有幸观看演出的观众感动不已。此前,兰花花的故事曾被演绎成各种不同的戏剧和舞蹈艺术形式,但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推出的这个版本,可谓大开大合,精致地道,歌、舞、剧、舞美、灯光等浑然一体,仿佛是一幅浓郁的陕北高原风情画。其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最重要一点是该剧的编导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方面下了功夫。

  故事讲述喜闻乐见。兰花花的悲情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该舞剧采用由故事主人公之一的杨五娃作为讲述人的方式,用倒叙的形式,通过相恋、美梦、闹婚、殒命四场戏,加上序曲、尾声,将兰花花的爱情悲剧始末,一一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同时,老年杨五娃还不时穿越到故事情境中去,造成时空交错、亦真亦幻、物是人非的艺术效果。

  故事情节迭荡起伏。故事开始于兰花花与杨五娃两情相悦、情深意笃,眼看着要成好事,偏遇周老财教唆媒婆横刀夺爱,强迫兰花花嫁给自己尚未成年的幼子。谁曾想剧情突变,周老财意外将幼子打死,而后又丧心病狂地使出毒计,用冥婚让兰花花再陷绝境。由于媒婆看到这桩婚事越闹越惨,因良心不安救出兰花花和杨五娃,让二人远走高飞。眼看逃出狼窝的二人要终结良缘,又因兰花花误食了有毒的白面馍馍,而命丧黄河边。悬念一个接着一个,极强的戏剧性扣人心弦。

  舞蹈语汇土洋结合。舞剧的成功,首先是舞蹈的成功。兰花花的故事诞生在陕北高原,浓郁的地域风情养育了这里的男女老少和山川魂灵。舞剧中的群舞部分,大量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民间舞蹈语汇,汲取陕北剪纸、皮影戏等传统造型符号。比如雄浑热烈的羊皮扇鼓舞、奔放洒脱的腰鼓大秧歌、夸张炫耀的村妇舞、灵活幽默的板凳舞、阴森恐怖的人偶舞、乖巧可爱的小羊舞等等,营造出西北高原丰富多彩的人文背景和绚烂色彩。单人舞、双人舞部分,男女主角个性张扬、收放自如、配合默契,并坚持多元一体的特性,在充分展现本土特色的同时,又合理运用了芭蕾舞、现代舞的某些元素手法,以更好适应人物塑造和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人物塑造有创新,摆脱脸谱化。媒婆在一些反映旧社会题材的戏里,往往是见利忘义、助纣为虐、一坏到底的人物形象。而在这个剧里,却刻画的比较丰满。一方面,她是拆散兰花花与杨五娃美好爱情的主要帮凶;另一方面,她面对周老财冥婚的毒计,又自感罪孽深重,加上中国民间因果报应所造成的心理压力,使得她良心发现,毅然解救了兰花花和杨五娃,以求将功赎罪。这既符合人之常情,又符合社会底层人物所遵循的生存第一、善恶次之的谋生理念。再就是对贫穷愚昧的村民大众的细致刻画,可谓入木三分。他们既是迎春社火的积极参与者,见证过兰杨之间的纯真爱情;却又是变态婚宴的冷漠吃喝者,和残忍旧俗的麻木维护者。

  故事意境的想象之美和诗化之美。尽管兰花花的故事拥有真实的人物原型,属于现实主义题材,但要搬上舞剧艺术舞台,还必须要经过编导人员的精心构思和创作,更不能缺少浪漫主义的点睛之笔。该剧编剧曾阐述道:“兰花花是一种花,一种平凡朴素而又淡雅无名的蓝色小花;兰花花也是一首歌,一首凄美动人而又震撼心灵的民歌;兰花花更是一个人,一个美丽善良而又坚强勇敢的女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多角度、多层次、人花合一的人物塑造理念,《兰花花》才显得格外美丽、感人。该剧运用蒙太奇的艺术手法和大写意分割表演区的表现方式让故事和表演富有立体效果。同时,多段安排在每一场开始前的原汁原味信天游唱段,巧妙预示了剧情发展,深刻传达出男女主人公复杂细腻的内心独白。以民歌《兰花花》作为音乐主题反复出现,渲染了两人爱情的悲剧色彩。那个作为道具在观众视线里不时出现的陕北剪纸,似乎显示着陕北姑娘的心灵手巧和惹人怜爱;而那个飘来飘去、忽小忽大的“红盖头”,则象征着兰花花和杨五娃无法驾驭的个人命运,它一会儿在杨五娃的怀里,一会儿在兰花花的头上,一会儿又到了周老财之子的手里,最后杨五娃把它盖到已经死去的兰花花头上。又比如第二场中杨五娃守着羊群“做梦娶媳妇”,这个情境安排既符合劳苦大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又强化了舞剧即诗剧的艺术之美。其中的人羊共舞,寓意着人与自然的美好和谐,还为杨五娃爱情难以实现,埋下了苦难的伏笔。正所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

  当然,该剧也存在可商榷之处。比如尾声部分出现的字幕,对该剧的主题虽有提示和引导作用,却也束缚了观众们的想象能力和思考判断力。因为在每一个观众心里,都会有一个自己理解的兰花花。又如第二场“美梦”中,杨五娃与兰花花因媒婆上门提亲引起的误解,由于兰花花的真诚和执著,二人冰释前嫌,这段舞感觉过于拘谨,其实可以表现得更加有趣。比如周老财在婚宴上直接与杨五娃动手,似乎有违常理,是否能先让家丁动手。另外,在服装设计上,杨五娃与其他的青年农民在打扮上没有明显的差别,在视觉上不易分辩,不如兰花花的服装更来得醒目。

  “六月的日头腊月的风,老祖宗留下个人爱人……”虽然兰花花是一曲爱情悲歌,但她不畏权势,为了爱情飞蛾扑火般的执著和坚定,至今仍令陕北人民为之骄傲和自豪。假如我们要探寻民族舞剧《兰花花》所具有的当代现实意义,笔者以为,正如陕北民歌里所唱出的那句:“老祖宗留下个人爱人”,人爱人,而不是人恨人、人欺人、人骗人。该如何引导青年一代的价值观与爱情观,该怎样使人活得更有尊严和自由,是我们当下应该思考和面对的严肃问题。(朱小松)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稍微想起一些》:在恋爱终结点回眸爱情

  • 非遗的保护传承需要更年轻的文艺语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