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镜头中的时代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12-23 17:1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镜头中的时代

  ——访青年艺术家袁徐庆

  “是我们路过了一个时代,还是我们正在被这个时代路过?”青年摄影艺术家袁徐庆认为,时代进步日新月异,记录城市的发展变迁刻不容缓,而摄影艺术,最根本的作用是通过记录来传递思想。

镜头中的时代

袁徐庆近照

  多年来,作为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副教授的他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边摄影边行走,边行走边感悟,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其中,《草本年华》《神山之子》《路过的时代》荣获第21届全国摄影艺术展最佳黑白艺术单项奖,第十二届“亚洲风采”摄影艺术展铜奖,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优秀作品奖等。

  摄影作品《吴桥西路》审视了一段时空,定格了吴桥西路的种种过往,唤起观众珍贵的记忆,历经十余年创作而成,经过了时间沉淀,从真实入手,用细节说话,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艺术人才培养美术类作品成果运用。

  光明网:您是何时开始接触摄影艺术的,有着怎样的机缘?

  袁徐庆:我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摄影世家,爷爷、叔公、父亲、姑妈都是摄影爱好者。耳濡目染,我从小就学会了按快门。相机那种精密的机械感,以及化学暗房里神秘的图像显影,让人着迷。中学时,摄影的兴趣爱好被暂时搁置了。作为一个美术生,我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绘画、设计的学习。随后我进入南京师范大学就读摄影专业,黑白摄影基础,就是在那时打下的。

镜头中的时代

《吴桥西路》系列之一 纯棉纸 50×50cm×17 2018

  本科毕业时,我面临一个重要抉择:是到上海从事IT行业,还是进入高校继续从事摄影研究?我选择了后者,因为对摄影艺术割舍不掉。当时,我对亚当斯和韦斯顿式的静物纯摄影非常着迷,也醉心于完美影调的产生。我曾攀废墟、下农村,切实感悟人性的温暖。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热爱摄影的朋友,大家凭着一腔热忱,用镜头记录这个急速发展的社会,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

  光明网:《吴桥西路》的构思和创作,有何故事、经验可以分享?

  袁徐庆:这些年,虽然主要从事数字艺术教学工作,但我摄影师的身份从未改变。日常生活中,还是喜欢揣着相机为心像留影。2007年,我开始拍摄吴桥西路。

  吴桥西路,位于我的家乡无锡市,京杭大运河,是无锡的母亲河。吴桥西路与京杭大运河,只有一墙之隔。运河在吴桥处一分为二,一脉流入无锡城,成为城内的主要水系;一脉经无锡流向苏州。吴桥西路伴水而居,交通便利。清末民初以来,这里商贾云集,米市盐市汇集。从某种意义上说,吴桥西路是苏式生活范式的典型样本,也是无锡人热情、安逸性格的地理来源。

镜头中的时代

《吴桥西路》系列之二 纯棉纸 50×50cm×17 2018

  我搬着哈苏相机,走进一户户人家。老旧的房屋,布置得井然有序。虽然整个街区在没落,但老百姓的精神家园依旧要安置妥帖。房前院里的爬山虎,依旧翠绿;笼子里的八哥,啼声婉转;琴房里的小提琴,还在低声浅唱。在露天餐桌上,摆二两小酒,浅斟慢饮。站在斜楼上,看大江东去。沿岸居民的从容和坚守,让人感动。但是,从容并不代表没有忧患。小巷中养育出的孩童,陆续离开了吴桥西路,留下的大都已两鬓苍苍。旧城和老龄化的问题,在吴桥西路上重叠了。有次,我路过一处民居,发现一位老人从轮椅上跌落,因无人察觉而在地上躺了半天。我扶起老人,他说自己并无大恙。只是,假如我没路过的话,或许他只能等儿子晚上回来才能清醒起来。我给老人拍了张肖像,但一直没有忍心放到作品中。

  一晃十多年,几度春秋过。在拍摄过程中,我真切地体会到了时代的变迁。先前繁荣的街巷,如今已觉陈旧。新一轮的城市改造,正在悄然进行。犹如远去的米市,伴水而生的市井生活方式,也将逐渐被凭楼望水的城市生活所取代。在这种变迁中,我们不断前行,不断成长。所有的快乐和哀伤,其实都是活着的证据。

  光明网:与以往作品相比,《吴桥西路》最大的创新和特色是什么?

  袁徐庆:在《吴桥西路》的创作中,个人认为有两点比较重要:长期记录与人性观照。

  首先,作品从2007年开始拍摄,到2018年集中公开展示,酝酿了十多年。今天,社会高速发展,城市急剧变化,人际交往有如走马灯。镜头,是一个冷静的采集器。长期的记录,可以从中归纳出历史的趋势和走向,个体的变化与发展,环境的异变与湮灭。

镜头中的时代

《吴桥西路》系列之三 纯棉纸 50×50cm×17 2018

  其次,好的摄影作品,大都有几个共性:一是能够给人以视觉快感;二是承载思想感情,能够引起共鸣;三是颠覆和创造,能够颠覆传统概念和条条框框,创造出一片新天地。我一直认为,摄影是一种主观指导的行为。摄影作品的最终呈现,是主观判断在客观世界中的框取。作者的主观立场、价值判断,都将影响作品的气质和走向。

  在摄影作品《吴桥西路》的创作过程中,我逐渐确立了尊重现实、真实再现的原则,着重表现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其中的喜怒哀乐,都是自由生发,不消费苦难,不谄媚讴歌。每个在镜头前出现的人物和事物,都是平等的,各有个性与气质。在寻常相貌下,总有弱弱的辉光。我在每一个角落,追寻着辉光。慈祥的老者、嬉戏的孩童、引人怜爱的猫咪、偎依在一起的沙发等,带着光点亮了镜头,也照进了观众内心。

  光明网: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对您的艺术生涯意味着什么?

  袁徐庆:国家艺术基金成立后,艺术类创作有了自己的阵地,可以直接用艺术作品说话。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艺术基金撑起了艺术从业者的腰杆。

  艺术创作,通常耗资巨大。身边很多有使命感的摄影师,都在进行着记录时代的创作,很多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一项课题拍摄的摄影师,越走越艰难,越走越寂寞。国家艺术基金犹如一座航标,照亮了众多砥砺前行的艺术家。今后,我将继续在摄影艺术领域探索攀登,争取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采访整理)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纪录片《曹俊》:华彩绽放 丹青无际

  • 刘上生:曹雪芹的“隐秀”之笔——品味《会芳园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