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正在阅读:创作者于正:有态度,更有温度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创作者于正:有态度,更有温度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12-23 17: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网讯(记者石依诺)一部《美人心计》,让中国大多数女性都知道了编剧于正;接下来的《宫锁心玉》《延禧攻略》更奠定了他在古装剧市场中的“江湖地位”。只是比起刀光剑影的武侠世界,于正笔下的“厮杀”从不见血,却刀刀毙命——擅长写宫廷剧的他,把武林秘籍中的一招一式化作宫闱间的尔虞我诈,在红墙内掀起了一场又一场血雨腥风。

  于正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好惹”的狠角色,而作品外的他,也正如其笔下的那些风云人物一样,敢爱敢恨、大刀阔斧——对事追求完美、对后辈不吝提携,有态度,更有温度。

  创作者于正:有态度,更有温度

  于正

  有态度:创作就是捕捉真正触及人心的东西

  “人好看,故事才能好看。”积累了多年的创作经验后,于正对于好故事有着独到的思考。”

  对于很多90后、95后而言,于正的古装剧贯穿了整个青春。回首他塑造的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有着不凡经历。“观众希望看到一个特殊的人。”于正笔下人物的“特殊”往往体现在对某一件事情的态度上。“历史上所有的经典电影都有非常独特的人物,他对待世界的态度一定与众不同。”打造了多部“爆款”剧的于正自爆成功的要素就是想写好 “人”的特殊性,只有写好了故事里的“人”,才能捕捉到真正触及人心的东西。

创作者于正:有态度,更有温度

《美人心计》

  这样的理念同样被于正运用在IP改编中,他认为“桥段不重要、人物最重要。”在《美人心计》中,于正只保留了四集左右的原著桥段,却对原著人物进行了百分之百的还原,在保证作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跨媒介传播中出现的“水土不服”。“对于原作,很多人保留了经典桥段,却替换了人物灵魂。”当下IP改编市场毁誉参半,于正将原因归咎于原著人物在改编过程中的“变质”,他认为原著作者应当亲自上阵,即使没有参与编剧,至少要对最终成果认同。“观众喜欢的是作品中的人,人物走样了,戏肯定就没人看了。”

  关注作品中的“人”,让于正创作出窦漪房、季晴川、魏璎珞等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强化了影视剧中的“她”力量,在影视圈中刮起了一股“女人”风。对于女性剧热潮,于正笑言是得益于电视前庞大的女性受众,“这一题材更容易引起共鸣,女人戏的服化道也更好看。”

创作者于正:有态度,更有温度

《宫锁心玉》

  如果说对内容的关注是影视人的职守,那么对服饰细节的用心更彰显于正的认真——在他眼中,能够触及人心的除了人物,还有剧的质感。在拍摄《延禧攻略》时,于正自掏腰包购买清朝老布料,并且在6个月里补充了很多关于布料的知识。“那时候一把扇子10000多,绣一个门帘要17万多。”《延禧攻略》里的很多头饰,都是于正自己掏腰包买的。光一个头面,于正就花了100多万,戏里的昆曲、中医全部都是复刻还原。从这部剧开始,于正摒弃了以往的“偶像剧质地”,倾力打造“中国风”。

创作者于正:有态度,更有温度

  《延禧攻略》

  “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很多好东西。” 于正发现越是传统的越能触动人心。“我去苏州的时候发现了缂丝,这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东西,最能体现文化的质感。”从缂丝开始延伸,他发现了一个新的天地。

  于正通过与匠人、历史学家交流,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接触,开拓出很多新的题材。“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取之不竭,我以前觉得能写的已经写光了,但现在我发现穷尽一生也写不完。”于正最近正在创作跟故宫题材有关的作品,他在走访了大量文物后发出了如此感叹。正因如此,于正在今年4月的哈佛中国论坛上提出,传承传统文化是这一代影视人的重要使命。“我是由衷地热爱传统文化,老祖宗的东西不能消失,我一定竭尽全力发扬和传承。”

  对于正来说,无论市场风向怎么变化,剧的质量永远排在首位。而决定一部影视剧质量的,就是创作者捕捉人心的能力。正如他在“好故事·向未来”一未文化2020年度内容大会上说的那样:“无论在哪个时代,人类对故事的渴求是一直存在的。塑造好故事,捕捉到真正触及人心的东西,是每一个内容创作者应有的态度。”

  有温度;在后辈的成长之路给予温暖拥抱

  于正在由一未文化出版的新书《魔术师》中坦言,他塑造的人物只是一个载体,更多的是想表达与这个世界的相处方式。“人到中年回头看,其实每一部作品都是在写自己。”

  他把对自身的反省映射到他创作的人物身上,《延禧攻略》热播的时候,于正曾发微博称“感觉自己就是魏璎珞,幸有‘皇后’慧眼识珠。”现实生活中的于正在早年出道时吃过很多苦,经历过不被署名、恶意压低稿酬等不公正待遇,还住了很多年的地下室。“一只老鼠从我眼前跳过,第二天我只能继续住。”经过努力和拼搏、凭借对影视行业的热爱,他一个人扛过了这段晦涩阴暗的时光,最终借《美人心计》翻身,搬出了地下室。

  “年轻人是不会被打倒的,他们早晚有一天会起来。”作为曾经的“后生”,于正笑言从不质疑年轻人是否会成功,这些孩子只是需要磨砺和成长。“作为前辈,我为什么不在这个过程中去拥抱他、让他更好。” 于正坦言,过往的经历让他对后辈表现出了难得的宽容和大气。

  从《延禧攻略》开始,他就带着徒弟一起创作。于正自己写一集剧本只需要6—7小时,但是改一集新人的剧本却要十几小时。 对新一代的悉心培养,也让他自己收获良多:与徒弟一起完成的这部剧获得了大量好评,收视率屡创新高。从剧情到画面,每一处细节都被赞“制作精良”。

  “时代不可逆转,总有一天我会老去,写出来的东西会不如别人。”这是于正身处低谷时顿悟出的道理,他深知任何人都是会被淘汰的。他坦然接受这一点,并放大了自己的格局——“我要把年轻人扶上来”。于正对记者透露,只要剧本上有一段是年轻人写的,他就不会留自己的名字。“我希望可以成为德高望重的大家。”于正认为对待后辈的态度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格局,而真正成就一个人的,恰恰就是格局。

  在创作时,他是一个有思想的制作人;面对年轻人,他是一个有深度的前辈。思想造就了他对待事业的态度,而深度成就了他做人的温度,将这两个维度叠加在一起,可以拼凑出一个立体的于正。(石依诺)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马恩扉页:《小小的我》,渴求一片大大的天地

  • 《食南之徒》:“马伯庸式”小说风格的延续与新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