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正在阅读:京剧《春秋二胥》“二改”修改会专家发言摘编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京剧《春秋二胥》“二改”修改会专家发言摘编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12-24 15: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重点塑造申包胥人物形象

  马博敏(上海京昆艺术咨询委员会主任、原上海市文化局局长、原上海市文广局艺术总监):

  经过几次修改以后,京剧《春秋二胥》在文本和表演上都有了一定提高,舞台呈现更加完整。这部剧的戏剧冲突在伍子胥,但精神闪光点在申包胥。修改后,第一主角由原来的伍子胥转为申包胥,这是非常好的转变,也是这部剧立意的根本。申包胥能否在舞台上立起来,关乎全剧的品格和内涵。作为第一主角,申包胥这一角色仍需好好开掘。目前的人物塑造与地位还比较模糊,缺乏足够的内心情感的展现。

  剧情后半段节奏偏慢,部分戏份有重复,使整部剧的可看性不足。如伍子胥和申包胥的几次见面,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唱词没有针对剧情矛盾点。全剧在伍子胥的迷茫之中收尾,这样的处理太草率。建议结尾落在申包胥身上,可以通过申包胥身上的精神内涵升华整部剧的主题。

深入挖掘人物内心情感变化

  温大勇(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社原主编、编审):

  剧中申包胥入狱19年,出来后立刻义无反顾拯救国家,歌颂春秋大义,立意很好。申包胥的所有行为都合情合理,但伍子胥与申包胥之间应有的情谊、恩怨、情感的撞击等都被减弱了,这让作品的悲剧色彩也随之削弱,使该剧的主题趋向于简单化。

  既然第一主角换成了申包胥,戏剧最后结尾不妨落到申包胥身上。目前收尾在伍子胥,原有的精神、立意也没有得到很好地升华。伍子胥与申包胥的人物关系还要进一步梳理,如在攻城、淹城、鞭尸等戏份中,申包胥面对伍子胥,内心一定有强烈的斗争与挣扎,人物内心的细腻程度还可以再丰富一些。现在申包胥的所作所为缺乏内心变化的过程。

为人物的行为赋予合理性

  秦华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梅兰芳艺术馆原馆长):

  京剧《春秋二胥》最新版本的改动很大,将申包胥作为第一主角,这一变化是对的。如此一来,通过对复仇的反思,开掘出更有积极意义的主题。这部剧重新塑造了春秋末年两位历史人物,用当代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一历史事件,做出了许多积极的探索。

  19年后伍子胥复仇攻城,申包胥在遭受19年牢狱之苦后,刚被释放就为拯救楚国全力奔走,我认为这一点不合情理。历史剧创作要充分考虑到当时的时代观念,不能直接以现代的家国观念去考虑问题。我建议可以在前面加一段戏,如孟嬴悄悄保护了申包胥的家人。如此,在出狱后面对太后与楚昭王的救国托付,申包胥一系列的救国行为才更加合理。

传统题材焕发时代人文精神

  谢柏梁(中国戏曲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主任、教授):

  京剧《春秋二胥》是宣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强音,剧中体现的爱国、宽恕等主题,为现代社会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也启发了我们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是一出精彩且内涵丰富的佳作。

  伍子胥19年来心心念念要报仇,报仇的时候才发现仇家已死,失去了动力。伍子胥是楚国人,历朝历代都是楚国的功臣,而吴王阖闾真正的目的是要吞并楚国,伍子胥担上了灭国的罪名。因此,当申包胥劝伍子胥时,应重点突出事件中的要害利弊,增强戏剧张力,人物形象也可以更加丰满。

强化申包胥这一角色的亮点

  翁国生(浙江省京昆艺术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浙江京剧团团长、一级导演):

  如果让申包胥作为第一主角,他的戏份还需要加强。从目前的舞台呈现上来看,围绕伍子胥的矛盾冲突点较强,超过了申包胥的戏份,如何平衡这两个角色并有所侧重,是下一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是一部心理剧,也是人物之间心灵的斗争,申包胥的内心情感变化需要得到更多的呈现。

  该剧音乐唱腔表现得比较好,演员基本功扎实。另外,乐队也比较完整,音乐富有意境,具有远古的苍茫感。京剧唱腔和现代音乐结构相结合,整体舞台呈现效果较好。

关注生活真实与戏剧节奏的关系

  白云明(山东省京剧院艺委会主任、一级演员):

  第五场“淹城”戏份,存在一个“时间”的问题,即现实生活中的时间与戏剧时间之间的关系。“淹城”戏份是该剧的紧张时刻,淹城令下,紧接着应该是城被淹了,以及城中的一系列状况。现在有一段申包胥回来报信的唱段,和孟嬴的一段独唱,结束以后才是淹城。这里要注重解决生活真实与戏剧节奏之间的关系。

  这部剧伍子胥与申包胥的三次见面是重点。第一次申包胥来到军营劝伍子胥回去,第二次淹城断交,第三次是鞭尸之后二人分道扬镳。从整部剧的呈现来看,申包胥没有太大的作为,攻城、淹城都没有阻止成功。下一步要考虑如何突出第一主角申包胥,现在很多戏份都在伍子胥身上,申包胥的人物形象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配器缺乏统一性

  朱绍玉(北京京剧院一级作曲):

  戏曲,一半戏,一半曲。该剧很好地遵循了京剧传统,唱腔布局合理。上海京剧院保留了自己的交响乐团,为戏曲在音乐革新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演出中,乐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配器需要统一,高潮部分的音乐爆发力不够,缺少对比性。另外,在配乐和唱腔衔接的部分,弦乐要谨慎使用。

根据剧情调整服装造型

  赵景勃(中国京剧研究所所长、中国戏曲学院原副院长、教授):

  “一演”的版本既保持了恢弘的气势和深刻的内涵,又有一定的完善和提高。剧情线索更加清晰,且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引发观众思考。

  在“淹城”戏份中,建议淹城的提议由伍子胥提出,他希望以此来与楚昭王谈判,而最后的决定则由吴王做出,这样更符合吴王吞并楚国的野心。

  该剧服装需要跟随剧情的发展有所变化。祭礼时,伍子胥和申包胥还穿着经典服装,加一件白色披风可能会更好。又如在城楼作战时,楚昭王还是龙袍,已经是战时状态,至少要换上软甲,服装方面还需要再下点功夫。

配器、音乐和唱腔一体化

  李少波(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原团长、一级演员):

  该剧配器、音乐和唱腔应一体化,整体音乐与唱腔风格要统一,忌三张皮。配器是服务于音乐和唱腔的。此外,优秀作品应该有一两段经典唱段,下一步可注重打磨剧中经典唱段,以供后世流传。

  关于舞美的一点小建议,昨天的舞台全程看不清演员的眼睛,建议舞台上的灯光再细致研究,如何更好地凸显演员的面部和眼睛,以呈现更好地舞台效果。

舞美精致度不够

  张旭(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秘书长兼副会长、一级美术):

  该剧以“复仇”为线索,体现家族矛盾与百姓矛盾之间的关系,整体节奏控制得非常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舞美虽然风格简约,但还缺乏京剧的精致、典雅、唯美,道具制作稍显粗糙、简陋。最后,两个多小时的时长稍有些冗长,建议再压缩篇幅,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

关于复仇与宽恕的现代性思考

  于鹤咏(济南市京剧院院长、书记、一级舞美设计):

  《春秋二胥》以史实为骨架,以人性为血肉,书写了一部厚重的历史悲剧,引发了对人性的深度思考。“一演”相比于前一版本,剧情更加顺畅,舞台呈现效果也更为突出。该剧坚持从人物切入,以现代性视角对这个史诗题材进行了深度挖掘,围绕复仇与宽恕、恩怨纠葛等展开了强烈的戏剧冲突,情节入情入理,立足于京剧本体,是一部品质上乘的新编京剧作品。

  提一点建议,舞美整体风格简洁,与本剧主格调保持了一致,但景物形象还不够统一,一些道具略显粗糙,舞美还可以完善得更好。

  (光明网记者产娟娟采访整理)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