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版画的纯粹之美
——访青年艺术家毛祥彦
“如果艺术创作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没有体现独特的思想感情,作品就没有生命,难以与观众产生共鸣。”青年艺术家毛祥彦认为,艺术家要用深刻的思考、真挚的情感,为作品注入灵魂。
毛祥彦近照
近年来,毛祥彦在版画艺术领域孜孜以求,其作品曾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水彩粉画人物画展、2017中国•南亚东南亚国际美术展、云南省青年美术作品展等。在参加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西部地区版画创作人才培养》期间,他创作了版画作品《琢木郎印象·绣花鞋》,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艺术人才培养美术类作品成果运用。
毛祥彦出生于云南省宣威市,2005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版画专业,现为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三中学美术教师。谈及这些年的版画创作之路,毛祥彦表示,工作以来由于繁忙的教学任务和琐碎的日常生活,很少有空闲和机会参加版画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交流。“甚至有一段时间,完全放弃了版画创作,只是偶尔画几幅油画来练练手。在几位版画同行的劝说下,才又重操旧业。”毛祥彦说,经过几个月的探索和尝试,他创作了一幅人物题材绝版油印木刻版画《彝家母子》,让自己找回了久违的创作信心和热情。
2013年至今,毛祥彦共创作了十余幅绝版油印木刻版画作品,题材内容涵盖人物、风景、花卉等。“可我依然充满困惑,不知如何突破自己。我的创作之路,犹如夜晚行走在盘山公路上一般,既曲折又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特别是近两年,我的版画创作陷入模仿油画效果的套路,一直在试图寻找新的路径。”毛祥彦坦言,自己一度对刀法组织等概念的掌握、对版画语言的运用等相对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作品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例如,画面照片化问题比较突出;画面色彩层次多且纯度较高,对版画语言的运用不够纯粹、显得稚嫩等。因此,他多次尝试摆脱这种模式,并在创作前期从构思、制版、用色等方面,做了大量修正工作。但遗憾的是,没有找到问题根源。
毛祥彦《琢木郎印象•绣花鞋》 套色木刻(纸质) 113cm×80cm 2018
2018年8月5日,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西部地区版画创作人才培养》在云南艺术学院正式开班。项目依托西部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多民族艺术资源,通过搭建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的艺术交流平台,整合全国版画创作与教学的优势资源,推广新的创作思维和创作技法,面向西部十二省(市、区)的高等院校、专业院团及相关创作机构,招收了30位中青年艺术家。毛祥彦作为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
“培训期间,我开始着手创作版画《琢木郎印象·绣花鞋》。这是一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初探性版画作品,与我之前的作品相比,有着较大差异。”毛祥彦介绍,创作之前没有特别清晰的思路,整个过程都是在探索中前行。创作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云南艺术学院,借助版画机器设备参与完成的,得到了项目负责人云南艺术学院院长、教授郭浩等几位专家的耐心指导;第二阶段,是回单位之后自主手工完成的。作品收尾阶段,存在很多不确定和盲目性,经历过补版,克服了重重困难。
毛祥彦回忆,培训期间,授课老师讲得最多的,是版画语言的运用、刀法组织的技巧等理论知识。除此,老师们多次为学员讲解示范,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版画概念、版画语言、刀法组织运用等问题。“此次培训,加深了我对版画艺术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提升了我的专业素养,为今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毛祥彦说。
毛祥彦《香格里拉印象•收蔓菁》 70cm×116cm 2019
在学习中,他逐渐领悟到,刀法之于版画,如同字词在小说中的作用一样重要。语言是词汇的组合。同样的字词,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往往会产生不同意境的文章。在他看来,有的组合给人以平淡无奇、枯燥无味的印象,有的组合则让人耳目一新、心潮澎湃。版画中刀法的组织运用,也是这个道理。
版画作品《琢木郎印象·绣花鞋》便是这种创作理念的生动体现,作品取材于云南大理的少数民族生活,朴素自然,生动唯美。创作时,他充分尊重自己的艺术体验和生活感悟。与之前的作品相比,《琢木郎印象·绣花鞋》少了些狂野,多了些内敛;弃了些粗糙,多了些精致。从而,更具深入探究与欣赏的价值和空间。作品在版画语言的运用方面,更加纯粹、成熟和稳重,色彩搭配也更加精炼、和谐,版画特征变得更加明确,少了照片痕迹。
“参加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在我多年的版画创作中,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感谢国家艺术基金,为我的艺术生涯翻开了新的篇章。”毛祥彦如是说。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