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让大江见证这火一样的爱
——淮剧《送你过江》观感
作者:褚臻安
2019年11月2日晚,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剧目:江苏盐城市淮剧团出品的《送你过江》献演于福州大剧院。
我是第一次听淮剧。曾听人说,第一次欣赏一门陌生的艺术一定要找到精品,否则会产生反感,因此第一次走近淮剧,很期待获得共鸣。
淮剧《送你过江》的故事背景设置在60年前,百万雄师渡过长江天险,夺取渡江战役伟大胜利,解放全中国的历史事件之中,这是中国共产党及人民军队在毛主席领导下,推翻旧世界、翻身做主人的一段可歌可泣的壮举。创作者们没有直接正面描述渡江战役的全过程,而是选取长江边的一个渔村——芦荻港,一个女人江常秀和两个男人(准确地说是三个男人,开戏前其丈夫已去世)间的故事,深情演绎他们的悲欢离合,面对重大抉择时宽广的胸怀,以及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全剧没有出现一个反派角色,也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追求宁静、人性,甚至是纤巧。结尾出现的民歌对比强烈,把火一样的情、深深的爱拔高到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高度,舞台呈现大气磅礴,颇具震撼。
剧本的结构围绕女主角江常秀展开,她有多重身份:首先她是女村长,带领芦荻港乡民支前争先,侧面表现人民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之情。其次,她是童养媳,是江更富的嫂子,更富眼里的嫂子其实就是姐姐,这是亲情的角色。哥哥圆房之前意外去世,按照童养媳惯例,弟弟应续弦。但江更富很难走出这个坎,嫂子变为妻子,直至送入洞房也很难完全接受,因此他始终处于复杂的情感之中。解放军教员郭逸夫,是引导常秀从童养媳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在共同的革命生涯中互生情愫,但直到渡江战役打响之前的意外重逢,才互相表白,盛开成为革命的爱情之花。常秀的养女豆花(也是童养媳)在剧中虽是配角,但她却是制造一系列偶遇、误会的一个重要点,通过“小本本”“命根子”为常秀和郭逸夫的爱情表白做铺垫,也在与小战士小黄的“童言无忌”中曝出一些趣料。江老大是传统乡民,妻子、长子离世后,一个人抚养江更富,因此迫不及待地让次子续弦,早日传宗接代,甚至不惜当众说“肥水不流外人田”;还有郭逸夫的战友和兄弟王进,这是典型的人民解放军的形象:倾囊相助,披肝沥胆,率真务实。编剧设置的这一众人物虽感情复杂,性格迥异,但都真实可信。
然在承担“送你过大江”这样的历史大任之时,无论是村长常秀、解放军郭逸夫、王进,以及村民江更富、江老大等,都毫不例外地舍小顾大,将个人恩怨忽略,为着“成立新中国”这样的使命不惜牺牲一切,团结向前。这也是本剧着力歌颂的主题,与我党长期以来密切联系群众的初衷不谋而合。
编剧的高明在于不仅仅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人物,还在解放全中国的革命洪流中,让这样一个群体“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这样的爱高远、无私,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全剧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戏剧矛盾不断,高潮迭起,紧紧地让观众在观戏的过程中,与角色的命运相连,真正地入戏,与角色同喜同悲。正因为有了爱,无论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成为撞击观众心灵的突破口,从这个意义上讲,《送你过江》传递的情感是人类的共性追求,也是戏剧成功的标配。
第一次看淮剧,但我仍觉得本剧的音乐有很多段落突破传统并加以创新,走在了戏曲音乐改革的前列,如在江更富娶常秀的洞房花烛夜,《送你过江》的五位主要角色出现在同一场景内,舞台用几条颇具粗线条的大红喜绸分隔,音乐上则安排了一段五重唱和对唱,描述每个人的内心活动都与喜事相关,但心境各不相同:江更富知道常秀的心上人并不是自己,而是迫于父亲的压力去圆房;江老伯对童养媳的老观念根深蒂固,自然觉得弟弟代替哥哥圆房天经地义;郭逸夫与江常秀真心相爱,但深知军民关系的重要性,强忍着内心痛苦;郭逸夫的战友兼兄弟王进,既要帮兄弟,又要顾大局;而中心人物江常秀更是心情复杂,面对亲情、友情和爱情,她无法作出抉择,但面对大爱,她的选择又是那么坚定!
以往戏曲音乐中很少出现重唱,多声部重唱更是没有先例,不过重唱在西洋歌剧却是再正常不过的手段。追求戏曲音乐的美感,作曲家兼收并蓄,主动向歌剧学习,强化音乐的表现力,让淮剧大胆作出创新。这里出现的五重唱和对唱成为整场音乐的一个闪光点,既恰到好处,又美不胜收。
再比如战役中郭逸夫和江更富牺牲的音乐,当奄奄一息的江更富把郭逸夫牺牲的噩耗告知常秀时,舞台处理极为精致:常秀呆坐在地上,舞台深处一束灯光照着隐现的郭逸夫,虚实结合,浪漫地让郭逸夫咏叹内心深深的爱和不舍之情,江更富强忍疼痛退居一旁,这时观众关注的焦点成为常秀和郭逸夫。当郭逸夫隐去后,江更富说自己就要去照顾陪伴郭逸夫时,常秀猛回头才意识到江更富伤势严重,无奈地望着亲人倒在了自己的怀里,手中依旧紧握着那杆钢枪。常秀对这两个男人的爱升华到极点。这时本应是一段撕心裂肺的呼唤,观众的心也是提到了嗓子眼,然而这时音乐却突然静了下来,慢慢地引出常秀的一段唱,由浅入深、由慢转快、由静变动,急速地跳转到让观众扼腕的情绪之中……这段音乐非常精妙,准确地把两个男人在常秀心目中的地位呈现出来,这是人间的大爱啊!
更为惊叹的是在一阵情绪铺垫之后,创作者用了两首流传极为广泛的民歌结束全剧,先是“一条丝线牵过河”由常秀无伴奏轻声唱出,“丝线”“过河”的多层寓意引发无尽的想象,接着混声合唱“撒耥子撩在外”表现出江南儿女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甘洒热血、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这是对生命、对革命爱情的深情礼赞!
在演员方面,本次演出推出了豪华阵容。几位年长的演员自不必说,无论演技唱功均已炉火纯青,男女两位主角虽然年轻,未来必可期,扮演江更富的演员给我印象极为深刻,他不但音色好,而且功夫佳,几个跟斗翻过去,声音丝毫不抖,这绝非一日之功。群演相对更年轻,表演认真,一些舞蹈场面的烘托恰到好处,这是一个完美的淮剧团队,也是淮剧的未来。
当然尚有待改进的地方,即部分段落略显不够紧凑,若全剧再压缩10分钟左右效果会更好。此外换景也显得很仓促,留给观众鼓掌(实际上是互动)的时间不够,演员演唱到华彩段落的高音处(刚好有静音)便出现雷鸣般的掌声,但实际上音乐并未结束。如果在演唱结束时留有一定的空隙,此时的观众与演员再进行互动将会更为热烈。
第一次看淮剧,故事好、音乐好、演员棒,观众对看戏的审美需求获得充分满足,这就是好戏,也是观众心目中的精品!淮剧《送你过江》带给我的共鸣远不止这些,直至走出剧场,我依旧还在追忆那些场景、画面。
(作者系中建商品混凝土(福建)有限公司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