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构造青瓷婉转之美
——访青年艺术家李俊
3000多年前,原始瓷器在中国诞生,以华美多姿的外表、赏用兼有的功能广受欢迎,也因表现出的创造精神、工匠精神以及蕴含的科学性、人文性、历史性、民族性、传承性而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和重要的载体。
作为中华民族经典的文化符号,瓷器传承与创新格外重要。青年艺术家、陶瓷工艺师李俊,多年来潜心于瓷器的创作和研究,在瓷器的工艺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与价值表达,创作了一系列带有东方韵味的作品。其中,青瓷《山·意》造型端庄大方,釉质色调素雅文静,器物整体达到了一种和谐与共的艺术风格,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艺术人才培养美术类作品成果运用。
李俊迄今从事陶瓷工艺创作已近十年。长期与泥、土、水打交道不仅没有让他丧失对陶瓷创作的兴趣,反而更生热爱。他表示,“陶瓷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陶瓷创作的过程是工艺师的手和心实现统一的过程。创作过程中不仅能够探索和开发各种陶瓷制作的工艺、方法,而且可以深化创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悟与思考。”在多年的陶艺创作中,李俊不断积累自己的工艺水平及理论素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捕捉到了艺术灵感,创作了青瓷作品《山·意》。
“龙泉青瓷盖罐是宋元时期龙泉窑青瓷典型的器物代表。《山·意》便是从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荷叶形盖罐中获得了创作灵感。”李俊介绍,作品的罐身以福建客家土楼为原型,加以概括简化而成;罐盖作荷叶形,盖沿不同于传统起伏平缓的的荷叶边曲线,而以自然灵动卷沿代之;在盖纽的把持方式上撷取太湖石造型,施以青釉,与盖罐整体造型浑然一体,追求一种东方美学的婉转之美。
《山·意》 青瓷 37cm×37cm×40cm 2018
《山·意》 青瓷 局部 2018
《山·意》 青瓷 局部 2018
青瓷作品《山·意》的视觉中心沿着外形轮廓徐徐上移,折沿的罐盖、太湖石盖纽,在器物顶部共辉共舞,相映成趣,形成寓巧于拙、敦厚雅致的艺术风格。作品采用传统手工拉坯成型,器型较大,在坯体修制、施釉烧成等方面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极易前功尽弃,展现了李俊青瓷技艺的纯熟、勇气和经验。
青瓷被陶艺师称为极简的艺术,材料特殊性决定了青瓷器物普遍偏小,大的青瓷作品往往制作起来更困难。“相对一般的青瓷作品,《山·意》的体量显得略大,在手工拉坯成型,坯体修制,施釉烧成等方面有更大的难度。当初制作了大量作品,真正最后进窑釉烧的十不存一。可以说,创作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次尝试,最终才呈现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李俊说道。
李俊近照
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成果运用让李俊有了更大的信心。他说:“参加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人才培养项目《龙泉青瓷艺术创新人才培养》,让我对陶艺创作的理论进行了更加系统和深入的学习,进一步指导我在实践中大胆探索与创新,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陶瓷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在创作中传承与发扬以陶瓷工艺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是每一个陶瓷创作者的时代责任。我将在陶瓷创作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为陶瓷艺术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光明网记者张义文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