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艺术探索的执着、胆略和智慧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艺术探索的执着、胆略和智慧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1-13 11: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 汪人元

  由刘锦云编剧、张曼君导演,柳萍、李小雄领衔主演的秦腔《王贵与李香香》,是继《花儿声声》与《狗儿爷涅槃》后的第三部秦腔大戏。它们都是现代戏,这决不是偶然的。古老的秦腔,至今仍然是传统戏更加受观众喜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如此顽强地坚持现代戏创作的背后,是凭借着现代题材但又超越题材,对当代中国戏曲现代化的执着追求。

  该剧根据李季同名长诗改编而成,是对延安文艺传统的一次精神追忆和现代阐释。它致力于对民族化、大众化的精神加以现代体现。特别是剧中的点题之语“咱们闹革命,革命也是为了咱”,警策着我们不忘革命初衷。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切事业“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原则的一次艺术表达,具有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这部戏,笔者看过两个版本,前一版是将比较壮观的合唱队连同伴奏的钢琴放在舞台上的。而这次看的新版,最突出的感觉就是:戏大了。原版给人的感觉,某种程度上是音乐(追求)大于戏剧,而且由于音乐表演(合唱、钢琴、传统乐队三个部分)与戏剧表演同台献艺时,它们带来强烈的间离感有点影响观众入戏。因此,说这一版“戏大了”,不是指戏长了,而是戏的本体更加突出,戏也更加好看了。当然,这个版本也比较方便下基层演出。

  客观地说,以叙事性长诗来改编戏剧是有相当难度的,这种选择本身也需要胆略。上世纪50年代北京人艺歌剧队就曾演出过梁寒光作曲的歌剧《王贵与李香香》,上海淮剧团当时也曾演过同名淮剧,影响都不太大,更未流传。但这次秦腔的演出颇有质量,故事完整,人物鲜明,艺术上有特点。尤其是刘锦云先生的文学语言相当精彩,与李季长诗风格一体。其中有些唱词,诸如“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云头里蹿出两只雁!香香女,王贵汉,悲歌喜曲口口传”“泪蛋蛋本是心上油,谁不难过谁不流”“旱天旱地难旱心,夜露清清撒得匀”“千年一曲信天游,教得男女百事通”“发一回山水冲一层泥,交一回亲亲脱一层皮”等,写得真是生动鲜活,颇有陕北民歌的质朴、厚重、入骨之美。总体来说,剧本对原诗风格的遵循,在情节设计上的适度走出去,以及对二者关系的把握都比较好,为全剧的演出奠定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在当代戏曲文学创作中,也以个性化的语言和叙事结构方式留下了独特的印记。此外,导演、表演、音乐、舞美等也都颇有质地,再次体现了宁夏秦腔剧院的创作实力!

  值得称道的是张曼君的导演艺术。应该看到,民族化与现代化的双重追求,始终是20世纪以来中国文艺发展所共同面对的核心问题,而戏曲现代戏的创作所面临的挑战最为尖锐。戏曲现代戏的舞台呈现(特别是舞台表演)如何在体现时代气息的同时又能戏曲化,这是最为困扰整个戏曲界的一大难题。张曼君的戏曲现代化追求,表现为以歌舞的运用对以往现代戏的“话剧加唱”进行突破,以及从“戏在演员身上”到“戏不仅在演员、也在戏剧整体”的观念转换,让戏曲舞台演出更加饱满、完整、好看。对此,笔者十分赞赏。在《王贵与李香香》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她对戏曲精神的把握,不是仅仅着眼于死搬程式(运用并化用程式非常重要,但死搬程式便必成“旧瓶新酒”,而唯此一途则更是捆住了手脚)来描摹戏曲化的外部表征,非常可喜。例如,追求时空的灵动、表演的虚拟、语汇的象征等,而这些正是戏曲内在精神的有机构成。

  从时空灵动来看,该剧的舞台自始至终只是一个象征着西北黄土高原的单一场景,但在调动了各种手段之后(诸如采用不同演区、多种上下场方式、台前的升降平台,以及各种调度、灯光变化等),舞台便形成了自由多变的时空,而未有束缚戏剧创造或审美意象的贫乏之感。

  表演的虚拟,例如第一场中捆绑王麻子、毒打至死的处理:家丁打手在台前挥鞭,王麻子则在后侧台中围绕椅子痛苦翻滚。再如第三场,媒婆与李德瑞的隔空对手戏,一个在台中劝嫁,另一个则在右侧台口怒斥。角色之间的直面交手,正面呈现给了观众,显得格外清晰和酣畅。而剧中“椅子”对权势的象征,“算盘”对崔二爷那种锱铢必较、分毫压榨的象征,也都是非常醒目和成功的。

  至于井台边“数脚丫”这种爱情戏的新形式,甚至是对崔二爷一句唱的细致处理,“今日要你嫩肉还”,从凶狠的咬牙到淫邪的想象,再到恶毒的残暴,这样有层次的精心设计,都是可圈可点的艺术创造。它们体现着戏曲现代戏创作中的执着、胆略以外,那种可贵而且必要的智慧。这种智慧,也正是让艺术探索逐步走向成功的基本保证。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音乐强化了音乐功能在全剧演出中的充分发挥。不仅创作了很好的角色唱腔,同时也配合舞台表演设计了各种场景的器乐演奏,比如第三场“挖苦菜”的锣鼓设计就相当出色。而“算盘舞”的打击乐演奏也非常醒目得体,远比用效果音响要更富于音乐性。逼婚时的唢呐独奏,特意让演奏员走到台前,吹奏了一曲悲歌,颇有表现力。还有,该剧由叙事诗改编而来,让合唱音乐的创作与表演都发挥了相当大的功能:既渲染戏剧气氛,又代言剧中人的心理,时而作为第三者的评点,时而叙述着情节,甚至还成为场景转换的一种艺术过渡等等,几乎成了戏曲中被特别放大了的“帮腔”。我们看到,许多唱词(甚至是角色的唱词)本身就是叙事体的,而非通常戏曲中的代言体。这样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贯穿在全剧编、导、演的艺术构思,当然也包括音乐设计之中,已成一体,这就赋予了合唱以重大的功能与施展空间。所以,目前该剧的演出若不用合唱,已经难以想象。

  此戏探索传统戏曲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传统与现代,民族与西洋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一直是戏曲音乐在当代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该剧主创团队对此作出了大胆的、有成就的探索和贡献。上世纪80年代川剧《红梅赠君家》的演出,用钢琴来伴奏高腔的演唱,未获认同,但此剧是用来伴奏合唱。四部和声的合唱,又是特别采用了秦腔发生、流行地区的民间音乐语言来写作,这就让原来并无血缘的艺术因素之间,相对合理地形成了缓冲与过渡。当然,如何真正做到水乳交融,并且精彩高妙,还是有余地的。特别是在合唱音乐与传统乐队之间,如能再做一点主动的融合,即把目前分离的三种音乐表演,有机地构成为时分时合的听觉整体,是会有更好的效果的。比如,目前戏的结尾就有点禿,因为最后以传统乐队几个人的演唱来收尾,的确难以形成全剧的戏剧性高潮和情绪性高潮。试想,如果把小乐队的唱、奏,与合唱形式结合起来,重新写一个唱段,在更加宏大、丰满的音乐背景中,有对比地来突显出传统秦腔的独特个性,是否会更好一些呢?

  笔者常说“戏以曲兴,戏以曲传”,也就是戏曲剧种的兴盛大多是因其声腔的优势而可能后来居上,剧种兴衰即为声腔更迭;而戏曲剧目的流传,又大多是因为唱腔的精彩而世代绵延。其背后的实质就是,戏曲实在是一种形式意味极重的艺术品种。这不仅指舞台演出形式感的鲜明突出,而且还在于其艺术形式(尤其唱腔音乐)最终可以到达独立欣赏的状态(进入有意味的形式)。我们看到,当优美的唱腔被人们反复欣赏、传唱,精选于各类晚会登台演唱时,它们都不再承担表现戏剧内容、服务于剧本立体再现的任务了,而是在以很高的独立审美价值流传于世。

  反过来说,正是拥有着许多优美唱腔的剧目,才能得以反复上演,流传于世。这种剧目才真正成为了活态,而非仅存留于书面的文字。正是因为这样,张庚先生才说,新编剧目“唱腔不成功,戏就留不住”。我们今天都追求好戏要“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在剧本上下功夫虽然是重要的,但也绝对是远远不够的。不懂得在音乐上下大功夫,恐怕正是今天戏曲创作中极大的盲目性。戏曲要振兴,要复兴,在音乐上没有突破性的发展与建设,不能让戏曲音乐走到当代中国音乐的前列和一流水平,是不行的。

  “样板戏”在思想内容上存在许多问题,不少剧目已不复上演,但其中许多精彩唱腔依然在流传,甚至汇入了现代戏曲发展的新传统之中,这个成就正是当年高度重视音乐创作的结果。当时不仅有较为统一的认识,也有得力的措施,更是汇集了一批高素质的创作人才。于是我们看到,其中许多优秀的唱腔和器乐曲,竟然被改编成了音乐作品,比如“乱云飞”唱段被彭修文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智取威虎山》第九场开幕音乐被刘明源等改编成板胡独奏曲,《海港》唱腔被谭密子改编成钢琴弦乐五重奏,“打虎上山”的前奏曲及唱腔更是先后被改编成合唱交响乐、民族管弦乐、手风琴独奏、古筝独奏、二胡重奏、笛子四重奏、萨克斯四重奏、交响乐曲、阿卡贝拉版人声表演,等等。这说明,这些戏曲作品所达到的艺术水准,已经走到了同时期中国音乐发展的前列,成为音乐界进行再创造的基础,乃至后人攀登的巨人肩膀。回顾一下历史,我们发现,比起“样板戏”时期对音乐的重视,也相对于流派创始人在剧目创作中对唱腔音乐的重视程度,我们今天对音乐的认识和所下的功夫都太不足了。

  也正因此,当我们面对秦腔《王贵与李香香》在音乐方面的争议之时,也要对其在音乐上的大胆探索与实践给予充分的热情鼓励。

  当然,目前的演出若与《花儿声声》《狗儿爷涅槃》相比,的确还不够成熟。比如,某些情节的设置,稍显人为的痕迹(有人提出,末场香香假戏真做地“智斗”群魔,显得过于老到,且太过简单和容易);再如,新版从旧版改来,虽然作出了许多可贵的努力,但“改戏”的痕迹也还依然可见。就像新版移除了舞台上的合唱队以后,传统乐队依旧留在了台上,那么这个处理的“必要性”便突显了出来,需要有更好的、完整的艺术构思。否则,在常规性的戏曲演出中,单独把乐队放在台前,是怕小乐队声音听不见,还是他们的表演尤有特色,或是他们与整个舞台表演相互融合、是个完整的统一体?总应有一种过人的艺术智慧,来为此作出解释,让人信服。进一步说,新版拿掉了合唱队和钢琴伴奏,也并不是简单地把它们从台前移到了幕后,而是舍弃了一种原先探索的路径,以及曾经为此付出的大量创造。创作团队一定要积极努力,把移除之后的空白用更多新的智慧投入来填补,并形成新的精彩迭出。

  然而,不管还有怎样的不足,笔者对于这台充盈着艺术探索激情、在形态上也别具一格的戏曲作品,仍然持有欣赏和支持的态度。即使是在“音乐戏剧”的追求上走得稍微远一些,偶然作一次“非典型”的戏曲演出,又何尝不可。如果确实在音乐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各自精彩,以及二者之间的默契交融方面,艺术探索与实践能让戏曲界与音乐界都大吃一惊,也大有所悟,甚至大有所获,又何尝不可、不好呢?将近一百年前,刘半农在《梅兰芳歌曲谱•序》中,就说过这样的话:“群流并进,百家争鸣……非如此不足以成世界,非如此不足以成世界之伟大。……在戏剧这一个问题上,亦应作如是观。”这些话,说出了艺术创作与审美的内在规律与真谛。因此,秦腔《王贵与李香香》是有其特别意义的。同时,笔者也坚信,创造者在艺术探索的征途上,所有的执着和胆略,只要在充盈智慧的支撑下,都将获得最具个性的绽放,并最终体现出它们的价值。(汪人元)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