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接续古今,况味悠长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1-13 09: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苏锐 孙丛丛

  公元前 2208 年,舜帝南巡、卧病苍梧,提起身前身后,陷入无边思量……遥想一生,其桩桩件件不过秉持一念:天下为公。

接续古今,况味悠长

京剧《大舜》剧照

  由济南市京剧院创排,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原副主任、编审李春喜任文学指导,国家一级编剧罗周编剧的京剧《大舜》展现的就是这个特殊时段的历史,同时,围绕保禹治水、禅让等关联大舜一生的重大抉择,塑造了其跨越数千年仍魅力不减的光辉形象。

  从邈远的历史走来,我们不禁带有这样的思考:作为人文“始祖”的大舜,其故事如何接续历史、照进现实,为当代观众接受乃至震撼?在并无范式可依的前提下,以戏曲美学尤其是京剧美学,如何展现距今相去四千余年的上古时代而不令人有感“违和”?作为市级戏曲艺术表演团体——济南市京剧院于重大题材创作领域,又将呈现出何种新样貌、实现哪些新突破?

  一、历史精神映进现实

  上古圣贤,与今相去甚远。尧、舜、禹禅让,这段人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既是千百年来留存于中华民族历史记忆中的“集体意识”,同时,无不寄寓着人们对于清明政治的理想和希冀。但是,由于某种局限,即便官方史书,对于这段历史的记述亦是散碎的、模糊的。《尚书》云:“德自舜明。”《史记•五帝本纪》有“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等记载。透过零星史料,人们对于上古先贤的印象仍多半停留于他们的德行、功绩抑或行年记录,难以“串珠成线”形成鲜活、饱满的立体形象。

  京剧《大舜》让大舜等人物形象真实可感。该剧并未照搬照抄历史、符号化地塑造往圣先贤,而是以大舜南巡染病为切入点,叠接前后,上承尧、下启禹,将其孝、治、功、让浓缩于母冢拜别、历山鞭牛、保禹治水、归葬九嶷等典型事件,把大舜不羁的命运、坚守的孝道、朴素的人格、执着的精神娓娓道来,以小见大,以巧取胜,以情传神。母冢前舜与少年舜的“对话”是该剧第一个叙事空间,与少年时“非去不可”一样,舜老年“向死来归”却志望未遂、家国在肩,同样“非去不可”,但仍“携得娘亲冢上枝”,犹如朝夕在侧,把一个至孝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舜耕历山,一段“鞭牛”的情节设置——不打耕牛打簸箕,既是尧识得舜才的必要铺垫,也呼应了“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史实,成为舜仁义、聪慧、担当精神的真实写照。羽山杀鲧,是全剧一个高潮段落,围绕治水的功与过、得与失,舜与鲧及鲧之子禹展开激烈冲突,杀鲧的同时保禹治水。几组人物在情感、正义之间艰难抉择,通过营情造境、矛盾纠葛,舜、禹为芸芸众生谋幸福而砥砺前行、大公无私、不顾身家的形象越发鲜明。而风雨九嶷山一段,是关系全剧题旨的核心节点,该剧从大舜病中寻找永眠之所起始,到禅让于禹、归于九嶷山为终结,既写出了虚实相生的意境,也蕴含着深厚寓意。舜、禹同游九嶷山,舜回顾其一生所往——“走过冯诸伤心地,走过历山躬耕乡……走过羽山血犹烫,走过阳谷理朝纲”;他也再一次申明平生志望——一来是“愿平治水患百姓安康”,二来是“愿得齐南北和睦四方”。至此,敦厚善良、忠孝仁义、于民担当的大舜形象进一步升华,归葬九嶷,交流南北,使九黎归于王化,无不象征着他企盼天人合一、生民和谐、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而又如何承载这样的愿景?剧中尧、舜、禹三代圣王都在各自的关键历史节点,阐释了同样的理念:“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帝君非在天下之上,乃在天下之下!”“负荷天下,实乃至辛至苦至劳至累之事,非至忠至勇至仁至孝的大丈夫不能为!”对于何为天下、君主何为,此种思索,至今仍不乏其现实意义。

  风雨同游中,舜曾告诫禹“不忘来路、便识去路”。反观当下,人们生活里的审美习惯及至文化品格,许多都存续在古典的意境抑或形象里,识得来龙去脉同样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京剧《大舜》立足史迹,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以可感受、可共鸣的方式阐发“孝、仁、和”的舜文化精髓,用现代视角去捕捉历史文化足迹,将民族文化中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涵传承、弘扬,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让历史照进现实,不失为一次有益的探索。

  二、京剧表现上古题材的鲜活实践

  所述题材年代久远,本身就在故事表现力及观众接受度上形成“难点”,而以规制严谨的京剧艺术加以呈现,无疑更具实验性和挑战性。

  京剧剧目素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尽的三列国、演不完的元明清”之说,剧目体系不可谓不完备,但表现远古中华始祖的剧目却寥若晨星。从此种意义来说,京剧《大舜》故事如何架构、人物如何穿戴、舞台如何布局、音乐如何呈现等,既关系着上古题材创作的创新与突破,亦可为同类题材创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京剧《大舜》并未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与传统戏“一人一事”的叙事结构不同,该剧以无场次模式组接故事,既将历史传说中的时空具象化,大胆设定了千年前的苍梧这一横向脉络,同时,也围绕“禅让”形成了一条纵线,上下勾连尧、舜、禹三代,起承转合,无不观照这个主题。在表情达意上,京剧《大舜》以跳进跳出、穿插交错等手段表现现实与心理两个时空,尽管此种叙事模式鲜见于京剧舞台,但恰在某种意义上与上古的悠远、神秘不谋而合。不同时空的组接,也为该剧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观演关系,使“新中有旧,旧中蕴新”的观演感受更加突出。

  在京剧艺术历经 200 余年发展形成的严谨规制中,按照人物的不同身份、性格及活动场合等,着装也分为蟒、靠、帔、褶子等诸多种类,不同人物的盔头等配饰也各有不同,着装颜色亦有上、下五色之分。新编作品中,尽管较之传统多有改革,融入新材料、新理念的设计层出不穷,但一般仍遵循两点,一是查证一定资料进行年代考据,二是在传统服饰基础上美化出新。

  由于京剧《大舜》以上古时代为故事背景,可供借鉴利用的形象资料稀缺,该剧服装设计难以遵循成例,也因此走向了“另辟蹊径”的探索之路——根据《二十四史•舆服志》中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的记载,设计者按照尧、舜、禹生存的时代背景,自由地发挥汉服宽袍大袖的衣冠特点,在视觉形象上着力凸显帝王气概,周边配饰体系也相应衬托了华夏民族的礼仪制度。尤其是剧中大舜的主体服饰,就以手绘泼墨的视觉效果把原始甲骨文图案描绘得酣畅淋漓,精工细作,十分讲究,与上古时期深沉朴拙的意境格外契合。

  而综观其他舞美元素,京剧《大舜》不追求“大制作”,同样遵循了虚实相生、繁简相宜的原则,将几块可开合的屏风、几段可升降的绳结以不同形式组合,转化成为室内、郊外、农田、刑场等多种假定性时空,让舞台呈现通透、空灵的意境,也给与演员表演以充足的空间,让趟马、趋步等戏曲程式得以充分展示。另外,以现代多媒体手段营造的“圆”的意象,为该剧增添悠远、纯粹意蕴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阴阳调和”“天人合一”“天下大同”题旨的表达。

  对于戏曲艺术来说,声腔音乐是一个剧种的灵魂。京剧《大舜》的音乐唱腔在保持剧种本体、凸显流派特色、塑造人物与表达感情等层面交融探索,效果独到。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作为京剧《大舜》中一段贯穿音乐,《南风歌》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特点,既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主人公的精神气质、人格理想,也点明了全剧故事的发生背景与基本格调。在唱腔设计上,该剧不拘成法,像[反西皮二六][柳枝腔二六][南梆子原板]等一些特色鲜明的流派唱腔,既未脱离京剧传统声腔基础,又广泛吸收汲取,从而呈现出老味新韵,个性鲜明。此外,京剧《大舜》的器乐编配在丰富民族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的基础上,同步吸纳西洋乐器,尤其是两个声部的小提琴,为增强全剧音乐伴奏的歌唱性、连贯性和整体性发挥了明显作用。

  三、齐整班底的集结亮相

  济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拥有“山、泉、湖、河、城”的独特风貌,历代以来,大舜、闵子骞、扁鹊、李清照、辛弃疾等名人贤士皆与此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济南名士多”可谓名不虚传。

  始建于 1949 年的济南市京剧院,从马少波、孟丽君等老一辈艺术家及至现今活跃于舞台上的中生代、新生代演员,人才辈出、薪火相继,先后创演了一批在全国范围内有广泛影响的剧目。以济南丰厚文化底蕴为依托,近年来,济南市京剧院接连推出《李清照》《辛弃疾》《项羽》《邓恩铭》等展现人文精神、展示济南形象的京剧新作。同样,此次打造京剧《大舜》,既是济南市京剧院自身剧目建设之需,亦与济南市文化建设紧密关联。

  京剧《大舜》“一改”首演中,令人欣喜的是剧中演员班底皆出自本院,基本功扎实、表演可圈可点。这得益于济南市京剧院的经年积累及长于交流、广泛演出、以剧带训的深厚传统。

  老生李保良扮演的大舜,无论“母冢之前”还是“躬耕历山”抑或“羽山之戮”段落,都将人物的至孝举动及大公无私、于民担当的磊落襟怀展现得恰到好处,用技却不炫技,在举重若轻间塑造了一个儒雅清新、表里如一的大舜形象。尤其在风雨九嶷山一段,其与青年演员马良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其中,舜唱“被(披)暴雨涉鸟道飓风鼓荡”、“你看这石枞枝风中漾”和“走过了九峰连绵任玩赏”等几个唱段层层推进、酣畅淋漓,另外,舜、禹自“行将来天宽地畅”至“怀明灯洗净昏芒”的轮唱既铿锵有力,又渲染了意境与意趣,发人深思。借助舞美灯光制造效果、优美的京腔京韵和演员一气呵成地唱、念、做、舞,两代帝君及其所承载的历史精神跨越千年,展示在观众面前。

  “孤掌华夏七十年,发似霜雪迟暮天。时时仰面发长叹,但求后继有英贤。问众卿哪个德才能兼备,好把这水利田土、文治武功、亿兆生民、朗朗乾坤一肩担……”裘派花脸陈长庆扮演的尧以丰厚的气韵、洪亮的唱腔将一个威加宇内、震慑八方的主君形象勾勒而出。尧携二女娥皇、女英历山访贤,笃定“为天下访明主,为爱女觅佳胥”,此一段落,演员将尧帝得遇贤才、不问出身、循循善诱、委以重任的襟怀一展无余。场上尧帝戏份尽管不多,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与演员扎实的功底和拿捏分寸的精准分不开。

  作为剧中女性角色,娥皇、女英的塑造对于调节声腔音色、增添舞台色彩有着明显作用。同为尧帝之女、大舜之妃,从演员对唱词、念白的处理中,却可看出两位女性角色的明显差异,娥皇更端庄,女英更活泼,各有千秋,各有灵性。但碍于她们出场次序零散、发挥空间不多,所以形象有欠,未能充分满足观众对于此类角色的期待。

  总之,京剧《大舜》从文本到“二度”不断打磨,从立上舞台到“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下“一改”“一演”,逐步趋于精湛,颇值一观。

  本着优化、提升的诉求,不少专家、观众给出一些具体实施意见,如强化音乐、舞美、服饰中上古风格的呈现力度,剔除昆腔[粉蝶儿]等无关段落,毋庸置疑,不管从舞台风格上还原历史样貌,还是在音乐形象上凸显京剧本体,都将为观众带来更直观、更愉悦的审美感受,有利于剧目从整体上的提升。也有一些意见是基于逻辑与生活真实作出的考究,如认为“尧出场时中气十足,不像一个即将禅位的君主”、质疑“舜病中能否登上九嶷山”等,甚至对于个别词句的应用过于苛责。精益求精固然值得提倡,历史剧不是考据学,对一些于历史精神并无过多损伤的“细枝末节”,不妨允许典在事先、遵从某些假定设置,给予创作者一些“大胆假设”的空间,不用神经紧张、锱铢必较。

  另外,作为普通观众,在和往圣先贤“面对面”的同时,对于京剧《大舜》还有更高的一种期待——那就是对全剧人物贯穿动作和“至高点”的期待。戏剧故事之所以区别于生活故事,就在于剧中人物通过正反较量越来越逼近于事实真相或者人性本身,实现新认识与新发现。即便多时空交错的结构式,同样需要有逻辑、有人物、有情节,否则可能演化为荒诞、碎片或拼贴。目前,在京剧《大舜》中,无论从题旨表现还是重点唱段安排上,风雨九嶷山一段无疑是全剧的重中之重。但由于情势准备不足、人物外部纠葛抑或心理层面都缺乏贯穿动作,因此很难直抵引发观众共鸣的情感深层,此处高潮段落只能是借力舞台手段和演员演唱等支撑,而非依靠情节蓄势一步步到达的“至高点”。也许,解决这个问题需假以时日,但解决了这些,京剧《大舜》必将更上层楼。

  优秀的作品都是历经千锤百炼得来。相信京剧《大舜》在已有的扎实的基础上,通过多演、多磨、多交流,成为讲好济南故事、展示山东形象的“范本”,同时也成为戏曲舞台上“叫得响、留得住、传得开”的精品力作。

  (《中国文化报》山东站记者:苏锐 孙丛丛)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风味人间5》:香料绘就的文化长卷与多维审视

  • 黄梅戏《黎明之帆》:以戏为舟,载革命与人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