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寄生虫》:礼坏乐崩的文明寓言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寄生虫》:礼坏乐崩的文明寓言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2-22 10: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罗干

  2020年第92届奥斯卡获奖名单新鲜出炉,备受关注的最佳影片首次被非英语电影《寄生虫》斩获。这部来自韩国的电影同时还捧走了奥斯卡的最佳导演、最佳国际影片及最佳原创剧本奖,成为亚洲电影追逐奥斯卡的最佳成绩,实现了亚洲电影史上的历史性突破。

《寄生虫》:礼坏乐崩的文明寓言

电影《寄生虫》

  韩国电影自《圣殇》于2012年获威尼斯金狮奖后,便在国际顶尖电影奖项中销声匿迹。在韩国电影诞生百年之际,奉俊昊的这部“神作”《寄生虫》一举拿下了戛纳金棕榈和奥斯卡多项奖,无疑是在韩国电影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寄生虫》导演奉俊昊擅长把现实的社会化议题嫁接在类型片架构中,不断挑战边界;他素以成熟且创新的类型片结构处理与高水准的电影工业包装著称,作品既有商业格局又有标志性的“作者”特质。《寄生虫》披戏剧外衣、裹现实内核,在精准的视听设计中用大量细节和丰富意象,融黑色幽默、讽刺、惊悚、隐喻于一体,构筑出一个礼坏乐崩的寓言空间。

  寓言之结构:戏剧节奏、空间关系与权利等级

  寓言性的电影往往会呈现出较强的戏剧性情节,导演会通过调整故事的内在张力来调控影片的整体节奏。《寄生虫》就是这一类型的最好样本——影片节奏分为三部分:前54分钟的“寄生过程”、第54—101分钟的“寄生危机”、最后30分钟的“寄生宿命”。

  在“寄生过程”中,影片以10分钟为一小节,分别讲述了四人与别墅一家的寄生关系,节奏铺排精妙,又不失韩国本土特色的幽默与讽刺,给人轻松有趣之感;“寄生危机”是整部影片的“戏核”,从富人一家出游到金司机一家夜宿体育馆,在惊心动魄的反转中堆叠着悬念,节奏张弛有度、环环相扣,剧情一气呵成,从荒诞喜剧风格转向悬疑惊悚路线;第三部分“寄生宿命”在又一次的反转中完成了悲剧性的结尾——两个家庭的寄生关系虽然结束,但金司机的寄生命运还在延续。影片最后一个镜头与第一个镜头高度相似,这种首尾呼应的方式看似是结局的封闭性处理,实则拓展了解读空间,充满“言已尽而意有余”的东方意境。

  奉俊昊导演纯熟又克制的视听手段运用,是支撑《寄生虫》戏剧节奏挥洒自如的基础。影片情节虽起伏波折,摄影风格却规整统一,大量依靠景深关系转换叙事视点,用自由灵活的变焦镜头和固定摇镜头拍摄群戏空间,画面构图古典规整,视觉呈现简洁流畅。

  《寄生虫》寓言化的戏剧处理带有明显的舞台剧特点:故事内容高度集中地发生在“上”(富豪别墅)和“下”(金司机一家半地下室与富豪别墅地下室)两种空间关系内。无论是建筑场景位置、角色运动方向,导演都在刻意强调这种“上下之别”。这两种空间在影片中都直接符号化,其内涵包括贫穷-富有、虫子-宿主、狡诈-善良、阴暗-阳光、野蛮-文明等对立关系。“上”层空间阳光充足、光鲜亮丽、等级森严;“下”层空间则满是为了生存与利益的权谋算计、尔虞我诈,遵循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剧情第二部分,导演运用舞台剧演出方式,将金司机一家、富豪一家、管家夫妻三方势力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走马灯式表演呈现在别墅内。当金司机一家四口鸠占鹊巢,得意地沉浸在越过阶级壁垒的自我迷乱中,随之而来的荒诞反转引发了下层寄生虫间的生存大乱斗:一场大雨把一家人洗刷回了原形。从别墅仓皇逃窜后的剪辑段落尤为精彩,金司机带着儿女一路向下、再向下,跑回他们被淹没的“洞穴”,一家人在空间中正式异化成为蟑螂、老鼠般的寄生物种。

  影片中,金司机一家人始终无法逾越身份与阶级的鸿沟,即便是以寄生方式获得了短暂的上层空间生存机会,也必须受制于上层社会权利等级的严格制约。权利等级的最高层是富豪朴社长,他有着强烈的身份意识和等级概念,对金司机身上的味道和“越线”思想时刻保持着敏感;寄生在别墅中的金司机一家与管家夫妻,都窃喜可以享用朴社长的供养;甚至同属上层阶级的朴社长太太也生活在其淫威之下,被丈夫用金钱、性、毒品控制,经常小心翼翼,担心因生活中的小错而受到惩罚。某种程度上,朴社长之外的所有人,都是附着在他身上的寄生虫。由此可见,影片的权利等级和寄生关系,依托着以生存资源为核心的原始社会秩序——谁拥有了更多的生存资源,就会在权利等级的谱系中高人一等。这就是为什么金司机在寄生成功后才有底气去对抗在家门口随地小便的醉汉。在他看来,这是他们一家人的高光时刻。

  寓言之层次:身份失衡、人性失常与文明失序

  初看《寄生虫》,会有种与李沧东《燃烧》、是枝裕和《小偷家族》相似的感觉。但《寄生虫》显然并不是现实主义电影(也很难将其归为某种类型),而是奉俊昊自《雪国列车》《玉子》以来,一直坚持探索的关乎政治、人性及文明危机的寓言故事。影片中固然有与现实接轨的身份失衡问题,但更深刻的是导演关于当代社会人性失常、文明失序的担忧。

  在生存面前,金司机一家人的身份面临着异化的失衡危机。为了活下去,他们不在乎放弃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甘之如饴地享受寄生虫的身份,并一度憧憬着成为有钱人。但金司机一家挥之不去的“罩门”所在,是令朴社长一家都非常敏感的“气味”——这种气味既是底层生活环境的真实气息,又是他们无法改变的身份与阶级的证明,如同一种与生俱来的屈辱烙印,最终升级为金司机人性失衡的暴力。因此,影片中角色的身份失衡是一种从人向动物的退化,其映射的现实危机是韩国社会的贫富差距与阶级固化壁垒。借动物隐喻人的身份异化,在文学与电影中都并不鲜见,《寄生虫》的这一逻辑,显然是导演从经典作品中汲取的养分。

  在身份失衡所导致的人性失常危机下,《寄生虫》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无处遁逃的受害者、牺牲品。金司机一家与管家夫妻为了争当寄生虫展开了残酷厮杀;身处生存权利等级最高层,傲慢虚伪的朴社长最终被寄生虫所反噬;金司机堕入寄生虫的宿命轮回,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室苟且偷生;陷害司机与管家的女儿丢了性命;作为事件开端的儿子,想要带着那块好友送的“能给家庭带来财运和考运”的假奇石(在淹水中浮了起来)去终结一切、获得解脱,却反被奇石砸昏了头,苦笑着面对眼前失常的世界,继续幻想成为有钱人后把父亲从地下室救出。在利益与诱惑面前,影片中的人物都沦为欲望的囚徒,自动成为丛林食物链的一环,欲罢不能又渴望救赎。

  电影的最后,幽闭昏暗、隐藏着诸多恐怖秘密、见证了阶级厮杀和人性黑暗的别墅,在房产中介的包装下隐去了过往,重新迎接新的历史书写者。而金司机,却只能永远隐藏于地下室。更无解的是,劫后余生的儿子彻底接受了寄生关系的生存法则——“赚更多钱”,并制定了迈向上层阶级的计划,在半地下室开启了新一轮冲破阶级隔离的白日梦。历史在重蹈覆辙的循环结构中陷入了虚无,好像从未发生过一样,很快就被遮蔽、遗忘。人类社会文明的正常秩序始终无法得到修正,继续陷入无休止的宿命轮回,好似《雪国列车》中那辆没有终点、逐渐消亡的列车。

  如果说2003年被誉为“零缺点电影”的《杀人回忆》奠定了奉俊昊的江湖地位,那么2019年的《寄生虫》就是其“封神”之作。这部完成度极高的电影,与去年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无冕之王”——李沧东导演的《燃烧》一样,共同代表着韩国电影的成就与野心。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文化管理学院教师 )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铁军:AI重塑电影未来

  • 在社会加速运行背景下,如何重构消亡的北漂爱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