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重温经典 > 正文

斯人已去,佳作犹存

来源:2020-03-04 14:2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斯人已去,佳作犹存

——读侯利明《张爱玲:民国临水照花人》

  作者:袁恒雷

  对大多作家而言,苦练童子功是日后写作的基础,小小年纪便有名作问世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张爱玲便是其中一个。她从小对文字有着天然的兴趣和敏感,7岁写小说,12岁表发作品。她曾有“出名要趁早,来的太晚,快乐也不那么强烈”的金句,认为自己的成功来源于后天不懈的努力。

  父母精心的教导和家庭丰沛的藏书,给予了她良好的文学启蒙与引导。而又以母亲对她的影响尤为显著。张爱玲的母亲是一位新派女性,为张爱玲安排了英文、钢琴、绘画等课程,对她日后用英文写作,以及获得英美文学的造诣都有很大的影响。

  张爱玲将自己的一生书写成传奇,而侯利明则在《张爱玲:民国临水照花人》中还原了一个真实纯净的张爱玲。在这本传记中,我们能够看到张爱玲早年家庭给予她的先天优势,但也看到因原生家庭的不稳定因素,导致她神经质与安全感缺乏等性格的形成。比如,张氏父母的生活与思想严重不合,两人的分道扬镳令张爱玲陷入痛苦。父亲的愚顽、父母的离异、母爱的长期缺乏、多次搬家等,使她感受到幸福快乐的亲情时光过于短暂。她渴望得到爱,哪怕是一种虚假的温暖,都让她感到弥足珍贵。而缺乏安全感的心理,被她多次带到了作品中,让读者及论者形成了她是悲观主义者的印象。侯利明缜密地分析了张爱玲心理,并将它们产生的前后过往一一梳理出来,方如此,读者才能更进一步理解张爱玲作品的创作观与表达的肌理内蕴。

  这种融入内心观照的解读书写显然是成功的,如果仅仅是平铺直叙又怎会吸引人呢?融入文学技巧和深入人物内心世界的解读才是上乘之作。侯利明认为,张爱玲儿童时期很依恋父亲,少女时代很依赖母亲。张母在艺术上可谓特立独行,生活上不仅会穿衣打扮,还擅长保养,即便育有一对儿女,依然风韵犹存、魅力十足。这种昂扬的生命力必然会影响张爱玲的生活观,最显著的效果是她对母亲的生活态度与潇洒举止充满了向往。此外,侯利明还发现,张爱玲对母亲的依恋是深刻的,如她在与母亲第二次诀别后,试图以弹钢琴来保持对母亲的怀念,而此前她并不喜欢弹钢琴。可这隐秘的心理被古怪的父亲捕捉到,以至这几乎唯一的念想不得不停止。显然,侯利明这种善抓细节的解读具有创新意义。

  因为研读了张氏所有著作,侯利明在写传记的时候,对张氏的作品信手拈来。她不仅通读张爱玲的所有作品,对和张爱玲相关的人与事也是下功夫极深,逐渐形成了对张爱玲本人的正面镜头书写,以及与她发生关系的亲友的侧面旁证,形成了一个愈加立体饱满的张爱玲形象。侯利明的叙述乍一看波澜不惊,但她写人记事的功力很强,尤善于造境,不过是几句环境与心理的描写,就能迅速将读者带到当时人物环境的情境中,这样的笔法自是运用了小说和散文等技巧,但人物传记唯有如此,人物形象才会鲜活,所记述的故事才会生动。

  张爱玲成功的主要原因自然是她多年的刻苦努力所致,但侯利明也认为她的一生离不开朋友和贵人的相助,尽管她的性格孤僻内敛。从中学老师汪宏声开始,她遇到了许多写作上的贵人,特别重要的人物如闺蜜炎樱、苏青、姑姑张茂渊,周瘦鹃、傅雷、郑振铎、胡适、宋淇夫妇、夏志清、平鑫涛琼瑶夫妇、水晶、陈世骧、庄信正等等。这其中不乏赫赫威名的文坛大佬,但这些朋友与她多是不慕名利的倾心相交,给予她文学的指导、关爱、扶持、帮助、提点、警醒等,以及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的关照。

  本书的装帧、目录与小标题设计非常清新唯美,由此,我们也不难发现,侯版张爱玲传记的制作风格颇有向张爱玲第一本小说集《传奇》致敬的味道:“不加任何点缀和描绘,只有简洁的书名和作者的署名。”其小标题也是富于女性色彩——以花的成长期比喻张爱玲的人生路程,比如写成名时候的是“绚烂·忽而成名”、遇到初恋胡兰成的叫“情事·桐花万里”等等。全书的装帧以粉色调的各色花卉为底本,透露出十足清新婉约范儿。

  对民国名家作品颇有研究的知名作家胡竹峰曾评价张爱玲:“张爱玲文成一家,背后又有《红楼梦》传统。其人是一朵诡异之花,炫目多彩,有着说不尽的传奇。”或许对于所有读过张爱玲作品的人而言,我们对张爱玲其文其人保有一定的共鸣性——她的家庭环境、求学经历、恋爱婚姻过往、时代背景等都是不可复制的,这样的传奇当然是传奇,只是我们读罢她的人生传记后,很是唏嘘她的悲喜过往。斯人已去,佳作犹存,还好,我们有这些美文可以阅读,足矣。(袁恒雷)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